體育教學俱樂部研究與實踐論文

時間:2022-09-15 11:42:00

導語:體育教學俱樂部研究與實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俱樂部研究與實踐論文

論文摘要:筆者通過對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和研究,從理論與實踐操作上探討了學校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替代傳統體育課教學的可行性和優越性。體育教學俱樂部“以人為本”,為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意識、能力和習慣為目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增加了學生上體育課的自由度。采用分項、分層教學,完善考試辦法等手段實施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教學。

論文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課;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

體育教學俱樂部是依據《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在學習理解“健康第一”新理念、新思維的基礎上,在改革傳統體育課教學的探討和研究中,構想構建新的與時俱進的教學形式。

一、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教育目標

體育教學俱樂部教育目標是“以人為本”。在比較傳統體育課程目標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客觀合理地把體育課教育人、塑造人的預期目的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1.立足終身體育,重視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以學生身體教育為主線,使學生終生受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終身體育不能只局限于學校體育,應包括學前體育與學后體育的連續過程。所以體育教學俱樂部,改變了過去那種把體育簡單的理解為競技體育或單純地從生物觀點來理解體育任務的觀念,使廣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多方位的體育教育,增強體育意識,提高體育能力。

2.加強體育與健康知識教育。學習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是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的基礎,因為人的能力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淺薄,不可能有很強的能力。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工作成效=能力+動機,可見提高學生的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大學生體育能力與健康理論、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密切相關,是在兩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加強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教學,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對他們形成必要的體育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3.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評價能力。體育鍛煉的自我評價能力是指導學生對自己的鍛煉效果和身體狀況能夠予以測量,分析和判定。通過自我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鍛煉情況和體質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調整鍛煉計劃和方法,避免鍛煉的盲目性,從而取得最佳的鍛煉效果。在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教學目標中,明確提示要有意識地教授一些評價知識,基本的方法和標準,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和控制運動負荷、強度等方面的知識,為今后能科學的指導他人和自我進行體育鍛煉,提高健康水平和運動能力奠定基礎。

二、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教學特點

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是以俱樂部的形式進行體育教學,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學生在自主學習選擇上有了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

1.在教學指導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意識、提高學生自身的體育能力和行為習慣。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教育形式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由學科結構向學習結構方向轉移;二是由關心技能或體力發展向關心技能情意協調發展方向轉移,將某方面的狹窄課程擴展為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社會一體化的廣義課程。社會一體化的廣義課程體系,體現了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性。實現高校與社會體育的銜接;三是以培養學生體育興趣、體育能力及創新精神為核心,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教學主題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即: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選擇、自主練習、自我評價。通過教學俱樂部的教育教學,鼓勵學生吸收新技術、新知識,滿足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才能,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和自我發揮的一個平臺。從宏觀上為發揮學生的主體創造條件,培養學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3.在教學秩序上采用單項俱樂部教師授課掛牌開放式.即學生自由選擇,教師競聘上崗。做到知識、健康、娛樂、競技、興趣一體的多元化體育教學。體育教學俱樂部,在運動項目上具有多樣性,其項目設置,除了傳統的球類、健美操、武術等項目外。還設置了輪滑、體育舞蹈、搏克等項目。不僅體現了競技性,更體現了娛樂性,健身性,地區性(少數民族傳統項目)。因此,大學生選擇項目的空間加大了,不僅有利于發揮學生的體育特長,也滿足了學生不同性別和不同愛好的需要。

體育教學俱樂部在選擇上還具有民主性。大學生選擇單項俱樂部,完全出于自愿。項目、時間、教師、自由選擇,不受約束,沒有任何強迫性,充分尊重了大學生的個性。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體現了俱樂部靈活多樣的多元化體育教學。

4.教師由原來主授者的角色,轉換為組織者和輔導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逐步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的教學過渡。改變過去以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秒表、皮尺為主的教學方法。由灌輸型教學向多媒體、網絡化、社會體育活動等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過渡,使體育教學更加有實效性。體育教學俱樂部,是師生之間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之間合作學習過程,其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的角色必須由居高臨下的師長轉變為合作者、組織者、輔導者。

三、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教學實踐

大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日趨成熟,迫切需要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體育鍛煉。同時大學生通過初、高中教育已在運動形式,運動技能上具備了專項教學的基礎,因此,高校采用教學俱樂部形式進行體育教育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努力尋求高校體育課的最佳教學形式,找出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的優越性,并積極將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的具體運作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完善。公務員之家

1.分項教學。傳統教學要實現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教育目標是困難的。因此,我校大膽地進行了體育教學的改革。從1997年開始對原大綱進行三次修改,制定新的教學計劃。通過多次教學的改革實驗,在原來一年級開設基礎課,二年級開設專項體育課,三、四年開設選修體育課的基礎上,2002年底構建了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實施方案,2003年下半年開始了體育教學俱樂部實質性實踐。新生一入學就自主選項上課,專項體育課學習由原來的一年增加到了2年或3年。教學內容項目,由原來的5項增加到了12項。開設了大學生喜愛的競技、娛樂、健身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武術、散打、健美操、體育舞蹈、輪滑、搏克)等。主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運動興趣,提高學生專項運動水平。實驗證明,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既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又滿足了學生的愿望,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2.分級教學。我們在體育教學俱樂部管理辦法中制定了俱樂部實行等級制。因人而異分級教學,即:初、中、高三級。學生在選項時可根據自己的運動經歷和運動能力的實際,并參照三級教學計劃的內容、任務、要求及考核標準進行選擇。另#1-,在該項無運動經歷的學生通過初級學習,如想在該項繼續提高一個層次,那么,就要達到基本合格線(升級線),否則不予升級,同時規定不準重復選擇同項同級。

實驗證明,這樣分層次教學既體現了體育教學俱樂部“以人為本”的理念,又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學生專項技能參差不齊,顧此失彼的教育問題。更重要的是有力地調動和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加強了教學相長的互動關系,對教師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業務水平,組織能力及角色換位也是較好的促進。

3.學生上課的自由度。是指學生上課的選擇權,留給學生的時間空間越多,自由度也就越大,自由度越大靈活主動性也就越大,這就從主觀上調動了學生參與俱樂部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當然自由度大了,教學管理的難度也就增大了,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就加重了。

以往矛盾比較集中的就是在開學初的前幾周學生專業課的選擇上和體育課時間的選擇上,所以經常出現撞車問題,而不得不調整體育課的時間。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方便于學生利用所剩無幾的空余時間參與體育教學的愿望,我們采取了:(1)變以往教務處統一網上選課,為體育部及單項俱樂部專人負責組織指導學生選項報名;(2)教學時間從周一至周日,早8:O0時至晚7:O0時對學生完全開放自由選擇;(3)為了使學生在課時要求上能夠達到有關規定,靈活的采用,因事因故的誤課,可在其他時間其他班的體育課補上;(4)允許學生在開課三周內試上課或做出調整(時間、項目、教師)。

實驗證明,增加學生的自由度,既體現了在享受教育權力面前人人平等,又使學生有了一個寬松而滿意的學習環境。

4.考試辦法。更新考試觀念,完善考試辦法,體現“以人為本”重在參與教育宗旨,我們在考試上采取的基本方法是:(1)要求學生一學期出勤達到36學時,即可獲得50分,無論什么原因請假,誤課都應自覺利用便利時間補滿36學時;(2)學生掌握的技、戰術的技能和參加教學比賽,占體育課成績的40分。學生的體育成績除技術、技能、達標、技評占一定比例外,要與比賽掛鉤。例如,排球、不僅要看其基本技術(傳、墊、扣、發)動作的規范性,而且要看在實踐中運用技術的熟練程度及比賽意識,配合意識,比賽中的實際發揮和進步幅度,從技術動作、體能、配合等方面綜合評定專項分;(3)理論部分占體育課成績的10分,主要是考查對專項運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考試形式開卷。

四、階段性實踐結論

1.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是可行的,較傳統體育課教學的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

2.體育教學俱樂部教學按專項、分級教學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和學生掌握一技之長。

3.增加開放教學力度,上課時間既固定又靈活,使學生在寬松、自信、主動愉快的環境中參與和接受體育教育。

4.考試由單純的競技,技術生物學評價向生理、心理、社會、體育等綜合評價過渡和完善。

體育教學俱樂部屬學校教育范疇,是實現學校體育教育目標的一種形式。體育教學俱樂部以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群體競賽為輔三位一體的形式,實現體育教學俱樂部教育目標。采用分項、分層教學,完善考試方法,從而培養具有健康第一的意識和健康體魄的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