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件變化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因材施教

時間:2022-04-25 02:39:00

導語:淺談新課件變化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因材施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新課件變化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因材施教

摘要:

因材施教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合適自己的體育鍛煉。

關鍵詞: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評價

因材施教的意思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其實因材施教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明顯,所以學校體育應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通過對學生體育需要的引導,體育興趣的培養,積極發展學生個性的獨立性、創造性,體育教學應視學生具體情況予以個別對待、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目的

1.使所有學生得到提高

因材施教就是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合適自己的體育鍛煉。避免了有些學生由于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從而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和信心。

2.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成功、運動水平提升的喜悅,這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面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教學過程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每個學生都有了練習的目標。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大大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使教師全面能力得到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水平段的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布置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和隨機應變能力。不同水平段學生的教學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是一種思考也是一種挑戰,增加了教師對學生教學的難度。因此,使我們教師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因材施教的實施

1.學生分層

教師在事前或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技能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大致分成以下幾個層次:①類:身體素質好、有較高運動水平,②類:身體素質好、有一定運動水平、理解能力好,③類:身體素質一般、有一定地理解和學習能力,④類:身體素質差、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差。

2.備課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和大綱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與要求,技能練習并注重層次和梯度。

3.教師的教

采取“教師集體教、分層教、個別教”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著重于②③類的學生,實施中速推進,兼顧①④類的優差兩頭,為不同水平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環境。例如籃球教學:我們對①類學生實施多練少講,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4.學生的學

學生的學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各水平段的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各種練習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練習,發現新問題,及時矯正。例如籃球教學中行進間單手低手上籃教材,④類學生只要能基本做到就可以了,然后反復練習,提高熟練度。③類學生的要求在前一類的基礎上要有所提高,能很好地完成動作,然后嘗試性地做延伸練習。②類學生要再進一步提高要求,如完成右手上籃以后,能進行左手上籃,并在實戰中適當的運用。①類學生則必須很好地掌握各種上籃的技術動作,然后在實戰中能靈活地運用,并成為主要的進攻手段之一。

5.個別輔導

學生練習時,要做好課堂巡回指導,及時反饋信息,在巡回指導時我們教師最常用的就是個別輔導。在學生練習時,學生常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我們教師沒有及時發現及解決的話會使我們的學生水平提升停滯不前甚至后退。教師一發現就應迅速解決,而且是面對面地進行,這樣學生的運動水平才會提高,因為教師會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提出不同的建議,從而使學生能正確的練習。

6.評價

合適的評價也是因材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運動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例如籃球單手肩上投籃考核:①類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多少次跳投命中以及動作質量②類學生則在相同的時間內放寬要求以及動作質量③類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多少次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并命中多少次,以及動作質量④類學生則只要按最低要求進行考核。

三、因材施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原則和方法

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

(1)教師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都要充分了解,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

(2)教學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體教學上,又要善于兼顧個別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3)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別設計不同個性特點學生成才的最優方案。

2.動態管理

學生分層后的教學使教師的管理范圍加大,一個時間段內不可能做到全員管理,所以課堂的不穩定因素也加大了。而進行假如了動態調控的管理后,學生則進行自我選擇,然后自我管理或相互協作管理,使教師的管理更加合理、有序。

3.學生思想負擔和家長的疑慮

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勢必會出現好與差的區分,同時也是對學生的心態一種考驗,也對家長提出了要求。我們應在客觀的情況下讓學生或家長了解到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進步,什么是學,能得到有用的東西,并且自身不斷進步就是學。

4.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不能簡單、馬虎應付一下了,而要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

5.評價方法

各個水平段的學生必須進行不同標準、有針對性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了解到自己是否得到了進步。另外教師在進行客觀的評價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自我評價和教師對個別學生的主觀評價,使學生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便于學生對自己制定后階段的練習計劃。

四、總結

體育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在深化教學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體育教學要本著以人為本,特長發展的要求,通過課程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因材施教”與“因教而學”、“因材擇學”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