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體育教學創新

時間:2022-04-25 04:01:00

導語:淺議體育教學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議體育教學創新

摘要: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與時俱進,必須創法。探討體育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問題與寬松的心理情境,培育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而創出的新穎方式、途徑和手段。筆者在研閱了大量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著重從以下七方面對體育課堂教學創新探討,意為進一步深化現代體育教育的創新,不斷提高體育教育的質量提供效益。

關鍵詞:體育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教育效果

一、體育課堂教學觀念的創新

體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醫療保健、延年益壽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經濟的社會功能。其價值不僅是為了健康、娛樂,或為升學、就業作準備,而是為了人的一生作準備。因此,應根據體育學科特點,從知識、技術的傳授,身體素質的鍛煉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體育知識,還要注意社會知識、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使學生的知識達到廣、博、精、深,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非智力因素;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技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會學習;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養“學是為了用”的觀點,努力創設學生動腦、觀察、練習、創造的機會,充分發揮體育多功能的作用,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服務。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因素。在其他學科中,隨著學科內容的更新發展,從事這門學科的教師都要進修和培訓,學習一些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課程,如教學論、課程論、教育學、心理學等。然而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卻很少有機會“充電”,通常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體育教師,二十年前學習的知識至今還能完全勝任現代教學,這在知識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適應?其結果必然導致體育教育落后于現實。體育教師既是腦力勞動者又是體力勞動者,他們并不是社會世俗偏見認為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只滿足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應形成多層復合結構:(1)掌握有關當代自然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工具性學科的扎實基礎,并能熟練運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知識,了解體育教育對社會、人類進步的人文價值,從社會發展來揭示、認識學生素質發展的規律性;提高人際交往中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外語能力,具備計算機一般知識和操作技能。(3)對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設計教學,在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和整個教學進程狀況。(4)應注重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現代教學手段及教學科研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應結合教學進行教育研究,每學期都應寫一些科研論文。教師不是單純地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像心理學工作者那樣,發現學生心靈的奧秘,捕捉學生內心的感受,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個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二、體育課堂教學教材的創新

在高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是我國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小學、中學、中專、大學的教學內容沒有真正地構成有機的整體。各層次的教材內容缺乏傳遞性和發展性,致使體育教學內容在低水平上重復,處于陳舊和滯后狀態,缺乏時代性和超前性,與學生的現實需求和未來的實際需要不相一致。21世紀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時代,體育教材應與培養學生能力和未來實際需要掛鉤,使一些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體育內容進入體育教學,刪除效果較差的教材,使教學中的體育與生活中的體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讓學生能學習和掌握體育學科中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動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材應反映體育學科的基本結構,加強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比重,使學生便于學習、掌握本學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論水平。第三,教材應多樣化,除了必修課外,還應開設各種類型的選修課,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增加體育史、教學和訓練范例、評價標準和方法。為此,筆者認為,不同類別的學校應從本專業出發,設置和安排教材內容,不能千篇一律。如對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在體育教材中增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對某些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進行力學分析,了解和掌握科學訓練手段;對醫學專業的學生可增加人體解剖學、生理學、戰地救護等內容,了解做某一項目技術動作時哪些肌肉參與作功,如何訓練其功能及健康方面的指導;對海洋、航海專業可增加水上項目、海上自救、生存能力鍛煉及專業技能項目等內容。這樣,學生既學習了體育知識,又鞏固了本專業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實踐中具有參考和實用價值。

總之,教材的制定應考慮現代化、理論化、結構化、多樣化、趣味化,教材內容應含有諸多層次:知識層次、能力層次、情感層次、認知層次、教學思想和方法層次。

三、體育課堂教學的創新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然而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內容繁雜、時間少,教學過程受到嚴重的擠壓,每節課的教學過程因內容膨脹而無法實現目標。筆者認為,想通過兩節課來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其實是不現實的,只有使學生注重學習運動技能和掌握練習方法,才是體育教學中最實在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清,就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學習健身方法,還是娛樂活動,還是為了參加比賽。如果各種項目的內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課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課堂教學設備的條件下,技術教學僅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復,學生既體驗不到運動的充足感,又體驗不到提高技術和掌握知識的樂趣,教學容易出現因內容空泛而產生的“游戲化”和“活動化”傾向,很多時候只是讓學生參加活動,根本達不到體育教育的目標。

美國教育家林格倫把課堂上的師生交流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單向交流,教師講、做,學生聽、跟;第二種是雙向交流,教師問學生答;第三種是多向交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問答;第四種是綜合交流,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做實驗。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面對全體學生講解、示范,學生模仿跟隨練習,基本上是教師—學生之間的單向傳遞,這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體育教學的需要。因此,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應由“單向”轉向“多向”,即學生—教師,學生—學生,學生—社會;課堂—課外活動—家庭—社會,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綜合性立體化的教學模式。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任務是:(1)教給學生基礎的、系統的體育知識;(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能力;(3)使學生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習慣和能力;(4)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覺鍛煉的態度。并且,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提問題,找思路,做實驗,分析錯誤動作,讓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創新

搞好課堂評價是搞好課改的關鍵。新的課程標準評價理念,要求教師進行評價時應該考慮學生進步幅度,注重過程性評價,不再把終結性評價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教學中教師要做到:

4.1明確目標、仔細觀察: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領悟教材的實質,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從體育的基礎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的運用等方面著手,設計和確定好教學目標。教師要注意通過視聽覺了解上課學生的表情、動作、生理及心理反映來獲取信息,不斷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并進行及時評價,適時調整調控。

4.2適當運用比較和巧妙運用提問: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適時地運用比較的方法。不斷地改進、調整教學進度。提問不僅是獲取反饋信息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對教學評價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4.3不斷總結評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總結、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以便及時地、有效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使體育教學始終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應與新課程同行,教師要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創設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積極互動,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培養他們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五、體育課堂教學器材的創新

在體育教學中,器材因素對教學效果、學生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和限制。如果我們在體育教學中適當地改進或變換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學效果就會絕然不同。如在籃、排球教學中,將籃圈的高度適當降低些,籃球變小些,那么學生就能像美國“NBA”明星那樣能扣籃;同樣,將排球網的高度適當降低些,學生扣球、攔網效果會更好,戰術更豐富。學生既能體驗到先進技術帶來的樂趣,又能激發和調動學生對籃、排球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果在田徑項目考核中,選用技評與運動成績結合的標準,那么學生在學習中就會重視先進、正確的技術動作的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只顧追求運動成績,而忽視技術動作的學習。目前在田徑教學中,鉛球的重量為男子小學3公斤,中學4~5公斤,中專、大學6~7.26公斤;女子3~4公斤,因為鉛球標準重量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確實太重了,在技術教學中無法學習先進的技術動作,仍然只是要求學生掌握側向滑步投擲。其結果,必然造成鉛球運動水平和成績普遍較低,并且容易使學生對鉛球項目學習失去興趣,更談不上自覺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采用適當降低重量的器械,加強學習先進的技術動作,如鉛球的背向滑步或旋轉式投擲技術,并在考核中增加技評考核的方法,那么學生就會增強對鉛球技術動作的學習和練習,在動作質量上下功夫,以掌握技術動作為本,使動作質量更高,姿態更美,技術更先進,為今后有機會從事專項訓練和比賽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中學、大學的體育教學中,適當降低器材標準,將主要精力注重于學習先進的技術動作,利大于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體育課堂教學創新教師是主角

應與新課程同行,教師要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創設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積極互動,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培養他們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6.1教師應注重在基本理念上的轉變

轉變現存體育課程過于注重運動技能傳授的傾向,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6.2教師應成為實現課程目標的決策者

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不同性別的學生特點,結合各校的具體情況,為實現各層次的課程目標,對體育課程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革新、考核標準和評價方法的適合性進行決策。

6.3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

指導學生去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在獲得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并發展各種能力,最終達到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和體驗各種情感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6.4教師是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者

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來開發、擴充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創建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身體活動內容體系,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促進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和技能。

6.5教師應是體育教育研究者

新體育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盡可能地表現出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這預示體育課堂教學將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仿造,體育課堂教學環境將更加千變萬化,教學形式百花齊放,體育教師僅是經驗和技術型的專家,將難以適應新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做提高體育教育效益的研究學者。

6.6新體育課程要求教師通過體育課程教學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是要允許和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尊重信任理解與合作的師生關系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

6.7應注意教學評價的綜合性

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把測驗學生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做為唯一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方法,代之以既重視學習結果,更看重學習進步幅度。既重視體能,更看重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合作精神等綜合性評價評價方法為主,以此來鼓勵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

七、結論

7.1創新課堂教學法應主要以思維科學、心理學、教育學、創造學、社會學的理論為基礎。

7.2創新課堂教學法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學生體育學習的良性情感體驗。

7.3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方法應注重調動每一個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每一個學生在身體、心理上、社會性方面獲得全面充分的發展。

7.4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方法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注重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應加強體育教學的認知性學習,應重視學生體育學習的良性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王京瓊.試論構建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體育科研,2001,(9)

2.鄭旗.現代體育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3.韓延明.課堂教學藝術通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

4.張錫枝.體育創新教育研究導論.山東體育科技,2002,(6)

5.胡濤.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藝術.體育與德育,2003,(4)

6.黃海圣.試論體育教師的機智在教學中的特征與運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2)

7.張羅克.教學情境巧創設.中國學校體育,1999,(1)

8.楊一民.體育教學語言的應用.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0,(4)

9.黃小平.淺析創造性體育課堂教學的十大特征.體育教學,2002,(6)

10.李建生.談創新性體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中國學校體育,2002,(4)

11.劉嘉.淺談創新教育與中學體育改革.教改論壇,2003,(1)

12.王建國.論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教育研究,2001,(8)

13.姚蕾.體育教學良好教學氣氛的構建.體育學刊,2002,9(2)

14.陳智力.創造良好的體育教環境實例談。體育教學,2003,(2)

15.楊凰.把握“標準中”的自由度搞好體育教學.體育教學,2003,(2)

16.張瑛瑋.淺談課堂語言對體育教學的作用.中國體育科學學報,2(6)

17.李玉華.探析高效體育教學的德育滲透.體育科技,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