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的跨文化差異研究

時間:2022-11-14 02:17:08

導語:體育教育的跨文化差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育的跨文化差異研究

一、體育課程管理差異

首先是不同的文化背景。美國的歷史僅有200余年,而且在美國獨立建國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移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國因此也被稱為了“民族大熔爐”。在這一背景下,美國的歷史約束其實幾乎沒有,而“美國夢”又對人權、自由和追求個人幸福進行了意識形態上的保障。這就對美國的體育管理體制從根本上定下了基調。在美國,高校體育教育并不直接受到聯邦政府的管轄,聯邦政府僅在宏觀層面進行相關調控,具體體育課程管理目標的設定完全由州政府教育委員會和學區教育委員會。每一個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學校體育教育的課程設置和管理直接負責。這一情況從根本上是由于學校教育撥款的90%來源于州教育委員會和學區教育委員會。在美國,聯邦政府對學校教育財政撥款僅占學校財政經費的不到10%。在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直接受教育部的調控。而教育部政策的制定基本上都是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到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國的相關因素則復雜到國家、學校、教師、器材、場地、教學時間、地理差異、經費問題等多方交互影響。其次是教學大綱的設置。在美國,州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每年的學校教學標準和教學指導綱要,各地區的學區教育委員會則負責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細節的完善。舉例來說,在德克薩斯州,州教育委員會下設各學科委員會,而每一個學科委員會都有20-25名教師組成,這些人負責制定自己所屬學科的教學大綱,按照學年將德州的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設置。而各地區的教育委員會則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將州制定的教學大綱進行細化,制定出本地區的“指導綱要”。在我國,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的掣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特別是高校體育教育目標設定的有限性。這種有限性既不能超越國情發展的歷史階段,同時還要反映出當代體育發展的趨勢。在我國,無論是教學目標的數量還是內容上都較之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為多。從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局、各區縣教委都制定一系列的教育大綱和教學目標。

二、體育課程設置差異

體育課程在我國是法律規定的學校必修課,無論是《體育法》的規定還是國務院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都對學校開設體育課程從法律、政策層面進行了規定。因此,在我國的體育課程設置上,高校體育課程內容一般都由國家教育大綱直接規定,這樣就保證了課程設置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但是應該看到,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教學內容的統一性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和師生互動的減少。學生為了學到知識和技能并通過考試考核而學習,喪失了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創造性和個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體育課程設置的方法。在體育課上,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個性化的教學手段調動課堂氣氛、人文化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無不體現著人性關懷。在美國,體育課上課方法靈活、運動量大且以比賽為主,師生關系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促進。在歐美,體育課是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夠獲得快樂,同時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規范和個性成長。中國體育教學的課程設定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學生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比可知,美國和中國的體育課程設置都強調學生身體鍛煉和身體素質的提升,同時都重視體育文化和衛生知識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鍛煉能力。相比于美國,我國體育課程設置的主要特點在于過分強調學生對運動技術和實用技能的鍛煉,而忽略了對體育增強學生健康行為的強調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培養。這就導致了我國體育教學中容易出現的手段單一、內容過死、公式化突出,教學效果自然不容樂觀。

三、結論

探究體育教育的跨文化差異,對于提高我國體育教育水平,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在新一輪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有重要意義。本文認為在改革學校體育教育中必須要吸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開展體育教育的相關經驗,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展,在體育課程設置和體育課程管理上共同改進,讓體育教學真正成為受學生歡迎、能夠快速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全面發展能力的課程。

作者:杜海波單位: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