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時間:2022-03-11 10:49:17
導語: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社會,由于人們工作壓力大,缺乏體育鍛煉,導致人們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為此,人們越來越重視培養自身的身體素質,關注健康發展。青少年時期是培養身體素質的關鍵時期,加強青少年的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強對初中體育課堂的重視,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尤為重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初中體育課堂的要求不斷增加,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也越來越多,如何實現對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十分關鍵。本文主要從當今初中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和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以及實施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意義三方面進行論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對初中體育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體育課堂實施有效教學是大勢所趨。當今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有效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著初中體育教學進程,使初中學生的體育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為此,在今后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加緊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是首要任務。
1當今初中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
當今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初中學生的體育能力得不到提高,身體素質得不到發展,不僅影響了學生健康情況的發展,也影響了初中體育老師的教學進度。為此,及時地發現這些問題,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和探討,對實施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1.1體育教學內容較為空洞:當今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較為空洞,只是一味地追求讓學生動起來,沒有開展一些體育訓練活動,做一些毫無意義的體育游戲或者讓學生們自由活動,并沒有進行適當的體育技能教學,使初中學生的體育課堂枯燥乏味,體育技能沒有得到提高,身體素質也沒有得到很好地發展,嚴重影響了學生以后的自身發展。1.2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在當今的初中體育課堂中,大多數體育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硬性灌輸,強調以老師為中心,不能切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體育訓練時,將學生進行盲目地分組,不能結合學生自身身體素質進行合理分配,使學生的體育訓練失去了意義,影響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長此以往,大多數學生對于體育課產生了抵觸情緒,嚴重影響了學生體育的發展。1.3初中學生的體育課被占用:當今大多數的初中院校,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學生的體育課被占用,甚至取消了學生的體育課,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文化課。這種做法給學生的健康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使學生不能勞逸結合,逐漸成為了學習的機器,身體素質也逐漸下降,給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2有效教學的理論基礎
為了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切實地讓有效教學理論在初中體育課堂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有必要對有效教學的理論基礎進行了解和探討。2.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授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更加注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學生學習成績能否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教授過程,通過老師合理地安排教學任務,科學規劃教學進程,應用適合學生的教學發展,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高效,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依據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老師需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進行耐心地輔導和幫助,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同時,老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和規劃,把握好教學進度,適當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模塊化測驗,確保學生的學習情況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避免發生學生與老師相互脫節的現象。2.2認知學習理論:隨著人們認知觀念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逐漸重視了學生自身主體性的重要作用。雖然老師的教授行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并不是決定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因素。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以及心理素質都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切實地發揮好自身的主體性作用尤為重要。依據認知學習理論,學校和老師要為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以便于打破學生一成不變的學習模式和被動接受習慣,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同時,老師要積極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打破以往一成不變的硬性灌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全面培養學生,使學生的發展適應社會的需求。2.3學習情景理論: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內容要符合當今社會的需求,努力提高教學的社會仿真性,培養學生掌握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技能,從而使學生進入社會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其次,加強開展實踐活動的力度,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學習,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有更進一步地理解,加強鞏固、掌握所學知識。
3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體育教學的關鍵是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打造學生的健康體魄,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體育課程不同于其它課程,它有著固有的屬性和特點,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不容忽視。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如何實現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體育發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
3.1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老師要講解體育的概念和作用,體育在實際生活中的影響,對體育訓練項目和動作技巧給學生詳細闡述,并且結合示范動作,讓學生深入理解。對于有難度的體育訓練項目,體育老師要為學生詳細地講解訓練項目的分解動作和動作的先后順序,告知學生其中的動作技巧,使學生對所學的體育知識更好地理解,更加規范安全的進行體育訓練。另外,在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體育老師要加強指導,鼓勵學生多練習,在訓練中尋找規律,對于動作錯誤的學生,體育老師要及時糾正,以免學生因為動作錯誤而受傷。初中體育老師王老師,在講解教材第二章“體育與身體形態”時,給學生們詳細講解了身體形態的定義、克托萊指數的定義和計算公式、描述身體形態的指標、如何對身體形態發育進行評價,同時,讓學生們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發育的影響和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在講解結束之后,王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體會正確的身體形態,訓練學生們的坐姿、站姿、行姿、蹲姿,使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形態。王老師應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們深入學習了“體育與身體形態”相關知識,掌握了正確的身體形態訓練要領,提高了學生的體育發展水平。
3.2積極開展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活動: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措施。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機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助學習,共同進步的意識。在課堂討論過程中,體育老師提出合理性、科學性的問題,讓同學們展開討論,各抒己見,踴躍發言,同時老師要控制好課堂的紀律,切勿討論聲音過大。另外,老師對于討論出來的結果進行總結歸納,使學生對于體育問題理解的更加深刻。初中體育老師李老師,在講解教材第一章“人體與運動”時,在課堂上開展討論活動,讓學生們交流討論骨骼、關節、肌肉和運動的關系,李老師也參與到討論之中,教學生們認識哪里是關節,肌肉都長在什么地方,運動會給我們身體帶來怎樣的好處等等。在討論結束之后,李老師歸納總結出學生們的討論結果,并問同學們為什么會這么想,帶著這些問題來開展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也切實讓學生們了解了運動給我們身體帶來的好處。
3.3增加體育教學中的運動游戲環節:在今后的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增加運動游戲環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讓學生在高興放松的環境下完成體育訓練。通過運動游戲環節,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結互助意識,讓學生之間產生良性競爭,既讓學生完成了體育訓練,也改善了以往體育課堂枯燥乏味的氛圍。初中體育老師付老師,在講解教材第六章“積極自覺參加體育鍛煉”時,為了鼓勵學生多運動,多鍛煉,開展了運動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增加學生的運動機會。首先,付老師叮囑學生們在游戲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然后付老師要求學生們遵守游戲規則和課堂紀律,端正態度,不可嬉戲打鬧。付老師對于游戲時間也進行了很好地控制,避免學生運動過度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通過付老師開展游戲運動環節,使學生們對體育運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課間活動時,學生們也會自發組織游戲運動,不僅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了學生的體育鍛煉。
4總結
初中階段是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黃金階段,因此,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在今后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實地應用好有效教學策略是重中之重,不僅對于學生的身體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而且對于體育老師的教學目標也得以高效地實現。有效教學策略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體育發展,還需對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探索和創新,歸納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有效教學策略,使其在初中體育課堂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服務于學生,服務于老師,服務于當今的教育事業。
作者:程娜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劉強.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92-93.
[2]蔣建紅.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6):156-156.
[3]何明.談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3,(14):234-234,236.
- 上一篇: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 下一篇:高校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