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6-06 09:28:10

導語: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對策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滇西北四個地區(大理、臨滄、麗江、迪慶)涉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漾濞彝族自治縣;麗江市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9個縣的中小學近50多所。1.2研究方法1.2.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近5年來農村學校體育的有關文獻。1.2.2問卷調查法,通過郵寄和親自發放問卷540份,收回487份,回收率為90.2%,有效問卷453份,有效率為83.9%。1.2.3訪談法,對部分地區中小學的體育老師和高校專家進行座談或訪問的形式搜集了現在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有關經驗。1.2.4數理統計法,對收集回來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學校體育師資與場地設施是學校體育發展的主要環節,關系到學校體育的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和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在校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給農村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云南省滇西北是云南少數民族較多的地區之一,其地域條件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制約了滇西北的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發展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關系到云南省教育事業和體育文化發展的大局,也關系到民族團結和民族的發展。2.1云南省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現狀2.1.1體育師資情況①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學校體育教師的配備在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大理、怒江、麗江、迪慶四個地州,其城鎮中小學校的體育教師配備基本符合標準,但農村學校的專職體育教師嚴重低于嚴重國家標準(國家規定中學一般5至6個班配備一名專職體育教師),在滇西北平均有70%的兼職體育教師。②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學歷結構在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除了縣城中小學的體育教師結構基本合理外,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層次較底,其中83%是中師畢業,專科占11%,而本科學歷僅占6%。其結構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規定還相差很遠。2.1.2場地器材與體育經費情況①場地現狀對于器材而言,滇西北4個地州的體育場地還算有保證,在被調查的學校中,61%的學校都有150米以上的田徑場,400米標準田徑場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塊?;旧隙加谢@球場,其中有1-2塊的學校占了87%,這些籃球場絕大多數是水泥場。而足球場、排球場非常少。②器材現狀體育器材在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存在嚴重缺乏的現象。在怒江、麗江、迪慶,有些學校甚至連一付簡易的單雙杠和一個像樣的球都沒有。而經濟發展水平越低的少數民族縣份,學校規模越小,器材缺乏越嚴重。③學校體育經費現狀在滇西北,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是非常少的,有是學校甚至沒有什么體育經費。平均學校體育經費占學校教育經費的1.3%,很多學校的體育經費還有被挪作它用的現象。學校體育經費的絕大部分除了用于體育賽事活動外,很小一部分用于購買體育器材。2.1.3體育教學現狀滇西北只有27%的農村學校制定有體育教學大綱,農村學校中只有42%的學校制定了教學計劃,20%的學校編寫體育課教案,只有30%的學校進行考評和正規上體育課。其中大理、麗江地區要稍好一些。說明滇西北少數民族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計劃、大綱、課堂常規教學等規章制度不健全現象較為突出。教學組織松散,考評管理不嚴等原因是影響和制約農村體育教學的主要因素,說明《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等法規性文件在農村學校的貫徹實施未受到重視,從而影響農村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在滇西北農村學校體育中,兩操活動開展比較普及,但課外活動較差,內容亦不豐富,達標活動推廣面更小,主要是因為缺乏專職體育教師和體育經費和器材,以及缺乏管理與引導等因素所致。2.2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分析調查結果表明,在影響滇西北少數民族農村學校正常進行體育教學的因素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小學除外)”、“體育教師地位待遇低”和“領導不重視”。當前,農村學校部分領導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體育教育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對農村學校體育功能缺乏全面的認識,致使對體育教學重視不夠,體育教師的待遇普遍低于主課教師?!秾W校體育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對體育教師的職務聘任、工資待遇應當與其他任課教師同等對待”。一方面,由于傳統習慣的影響,使得體育教師的政治地位與經濟收入與《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要求差距較大,是造成體育教師隊伍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在同一所學校里體育教師的待遇又偏低于主課教師,則更加挫傷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影響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嚴格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擺正學校體育工作的位置,是提高農村中學辦學育人整體效益,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3.結論與對策

3.1結論3.1.1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少數民族眾多,經濟發展滯后、缺乏經費,是導致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設施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3.1.2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的專職體育教師嚴重低于國家標準(國家規定中學一般5至6個班配備一名專職體育教師),在滇西北平均有70%的兼職體育教師。教師學歷以中師為主,??萍氨究平處焽乐仄佟?.1.3滇西北少數民族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計劃、大綱、課堂常規教學等規章制度不健全現象較為突出。教學組織松散,考評管理不嚴等原因是影響和制約農村體育教學的主要因素,法規性文件在農村學校的貫徹實施未受到重視,從而影響農村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3.2對策3.2.1不斷完善農村體育管理體制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與管理,特別是經濟水平不高的少數民族地區。在對滇西北地區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定該地區的農村學校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扶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政策應該適當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少數民族地區傾斜。3.2.2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建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關鍵在于教師,沒有一只穩定而又合格的教師隊伍,農村學校體育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就難以落實。一方面,主管體育的行政教育部門,應對農村學校體育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學歷達標資格和業務培訓。如短期培訓班、輪訓班,組織教師觀摩學習外地經驗,有條件的可聘請大專院校的教師或農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講課,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農村體育教學觀摩課、研討會等,要多途徑、多渠道的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專職體育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努力消除對體育的偏見,提高他們的待遇。因此,各級領導要加強對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關心,解決體育教師待遇低,與其他學科教師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提高體育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人師表,敬業愛生。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并逐漸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學歷達標率。提高體育教師在貫徹教育方針、實行素質教育過程中的自覺性。對于體育教師缺乏的地區,可以聘請一定具有體育專業素質的兼職體育教師充實到體育教師的隊伍以解決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缺乏的現狀。3.2.3政府保證經費投入,學校進行創造性工作,改善農村學校體育設施配備開展學校體育工作,體育器材設施是必要條件,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政府部門必須加大經費投入,建議教育行政部門通過政策爭取,由財政在有限的教育經費劃撥中建立一定比例的農村學校體育工作專項資金,做到專款專用,用于學校體育設施設備建設。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多方自籌資金,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建議農村學校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念,開發體育資源,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因地制宜,結合校園建設,采用包括修舊利廢、就地取材等多種途徑不斷改善體育設施配備。在添置器材設施時,既要考慮體育與健康教學需要,又要結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添置一些體質測試設備;制定激勵制度,鼓勵體育教師和學校其他人員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自制器材;對農村部分家庭經濟較好的學生,鼓勵體育課自帶一些體育器材,以保證體育課教學質量。3.2.4挖掘地方特色教材,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云南省是一民族大省,分布有52個民族,其中人數在5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25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他們創造了不下于300種以上的傳統體育項目。根據滇西北農村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經費缺乏的實際,和本地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具有濃厚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間體育項目,形成有農村特色的地方教材并自制器材。在每年舉行的學校運動會上,應充分安排這些本地特色體育項目,以此來推動體育工作全面開展。這樣既結合本地實際發展了農村學校體育,又保護和發展了本地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3.2.5依靠社會力量,拓寬經費來源學校體育經費大部分來源于政府和學校,政府財政應該適當向該方面傾斜,發展學校體育。滇西北少數民族農村中學體育發展還應充分挖掘農村潛在的能量,廣泛尋求鄉鎮企業、個體戶和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等的幫助,擴大經費來源。

4.結束語

農村學校體育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把農村學校的體育納入教育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學校體育只有進入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軌道,才能迅速發展,國家教委和國家體委制定的“體育發展戰略遠景規劃”理應包括農村學校體育,并給予應有的地位,使其能與教育等各方面同步發展。促進云南省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首先要提高學校體育管理干部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轉變思想觀念,其次要提倡艱苦奮斗,因陋就簡,因地制宜開展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精神;第三要圍繞國家教育總目的,突破傳統學校體育的觀念,充分發揮各級體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倡導多種多樣的地區性、鄉土性、民族性體育活動,建立多維角、多元化的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季瀏,汪曉贊.初中體育課程的利用與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萬來.西南地區體育人力資源現狀及開發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0):453~456.

[3]劉萬斌.西部少數民族體育與西部學校體育課程互動式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3):6~9.

[4]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7~50.

[5]劉青鍵.福建省中學體育師資隊伍現狀及對策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5):42~45.

[6]翟兆峰,翟連林.山東省農村城鎮中學體育師資現狀調查與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6,(2):81~83.

[7]申向軍.四川省農村中學體育師資與教學現狀及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7):958~960.

[8]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陳艷松 單位: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