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教學挑戰與破解策略

時間:2022-07-16 02:52:16

導語:高職體育教學挑戰與破解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體育教學挑戰與破解策略

摘要:中共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高等教育里不容忽視的一個陣地,高職體育教學該如何應對新時代的變化,有何挑戰,駕馭何種機制來破解困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法解析了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面臨的教學方法、師生關系、教學考評機制、教學生態4個維度存在的問題,運用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專業知識、有仁愛之心”建設教師隊伍的精神來破解瓶頸,以期改良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現存難題,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推進高職體育教學質量的拔高。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體育;教學;體育教學

中共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成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體型塑造、陽光心理的追求也可以說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需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高職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及實踐意義。

1現狀寫真: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的瓶頸處境

筆者根據實地觀察法對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在教學方法、師生關系、考評機制、教學生態4個維度進行了解讀。1.1教學方法沒有與時俱進。高職體育教學的方法比較傳統,其體育課堂的推進形式基本上是四步走,即“熱身運動(慢跑兩圈或者熱身操)—教師動作示范—學生練習—下課”。有時候還“靠天吃飯”,有的高職沒有室內體育館,下雨就干脆停課。可以說高職體育教學中項目驅動教學法、情景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游戲教學法、表象訓練法等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沒有得到推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難得一見。1.2師生關系偏離良師益友。高職體育教學中,有的體育教師一學期48或者36課時量上完,連班上學生的名字都不記得一兩個,上完課就走人,上課期間也不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有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師資力量不夠,兼職教師來源于在讀碩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其他大學的教師,故而,有的兼職教師可以說就是來混個課時費,有的專職教師則是為了完成一學年320個課時的工作量。如此這般,師生關系看上去類同雇主與雇工的關系,學生花學費來請教師給自己上課。定盤星、壓艙石、導航燈、點撥者的角色沒有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凸顯出來。1.3評價機制失去本質屬性。高職體育教學的質量如何,可以說被工具性所替代,也就是教學評價系統。有的高職院校甚至直接以教學評價系統里的數據來和績效獎,以及職稱的評審資格進行掛鉤。用機器得出來的數據來定性一個體育教師的教學水準及質量,可以說有失偏頗。助長了學生與教師的不對等的權力關系,教師在課堂上幾乎是跪式教育,不敢管、不能管、不好管,學生的評教直接左右著任課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1.4教學生態失去動態平衡。高職體育教師有的工作氛圍不容樂觀,類同跪式教育,尊師重道的感覺有所缺失。2017年湖北省高職的錄取分數線文理科都是200分,可想而知,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推進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不配合、自娛自樂,讓體育教師也無可奈何,只能放之、任之。有個輔導員講述了這樣一個逃課三天,一直在宿舍打游戲的學生的故事。輔導員打電話給學生家長,說您的孩子已經三天沒有去上課了。學生家長第一句話是:他還活著嗎?可見,有的家長甚至是把高職院校當成了高級幼兒園。高職體育教學在有些學校的領導眼里還是屬于雞肋型課程,對專業建設、學生就業并無多大作用,故而是出于邊緣化地帶。

2勢在必行: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1917年,同志以“二十八畫生”在《新青年》發表了《體育之研究》,提出了“三育并重”“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體育思想,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有一定的指導價值。新時代背景下,應深入貫徹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體育強國夢”思想。2.1學生的亞健康需要高職體育教學來影響。2017年的國家征兵時,對應征入伍的青年進行體檢時,數據顯示讓人甚為擔憂,體質狀況不容樂觀。而作為中國夢的筑夢者、中國小康社會的建設者,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差強人意,手機不離不棄,吃飯點外賣,宅在宿舍不出門,可以說在大學少有的幾節體育課程是讓其感受體育之樂趣、熏陶體育鍛煉思想的一劑良藥。2.2生存的壓力呼喚高職體育教學來緩解。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與壓力不容樂觀,2018年高校畢業生達825萬之多,而作為中國高等教育中的最底端,培養的是技能型勞動者,其生存壓力不言而喻??渴裁纯钙饋??靠一個健康的身體及陽光的心理。步入社會后的高房價、高生存成本、高額彩禮都需要堅強的毅力與頑強的抗壓力,何以讓高職學生有信心從生存過渡到生活,健康的體魄必不可少。

3機制構建: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的破冰策略

方法總比困難多,筆者試圖嘗試駕馭“有用為先”“良心活”“四有”“四頭四率”的路徑來拔高高職體育教學。3.1有用為先:綜合駕馭多種適用的教學方法。中國的職業教育在模仿、借鑒德國的職業教育,但是德國的職業教育領先世界,中國的職業教育有待優化,原因何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教學方法的問題。破冰傳統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技術、合作教學法、游戲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等,只要是可以讓學生接受、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為何不拿來一試?微信、QQ等自媒體自帶鍛煉身體軟件,教師布置作業都可以直接看學生朋友圈的鍛煉軌跡,為何不用?3.2良心活: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有奉獻意識。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不是說體育教師必須把自己拔高境界許多,但是至少得意識到教師是一個良心活。對待學生就應該像母雞對待自己的小雞一樣,要保護好他們,將自己的體育專業知識傳授給他們,促其身體素質提高、體型優化、心理陽光,附帶成為學生的私人健身教練。3.3四有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專業知識、有仁愛之心。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四有”精神,對高職體育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四有”為度量衡標準,輔之以教學評價系統,量化與質化結合來評價體育教學效果。3.4四頭四率:重塑高職體育教學風清氣正的教學生態。推行高職體育教學四頭四率,即人頭率——學生的到課情況;點頭率——學生上課與體育教師互動、技術動作訓練情況等;抬頭率——學生上體育課應該禁止帶手機,有的體育課堂上也出現了低頭一族;回頭率——布置作業,教師可以建群、看朋友圈的形式來檢查。告別跪式教育,重塑一股清流式高職體育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李偉.當今大學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優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4(33):76.

[2]姜志明,王濤.當代中國大學體育教學生態化的缺失與反思[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1):84-87.

[3]于雷.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4):127-129.

[4]夏勇.體育教育的缺陷型分析及解決方案探究[J].華章,2013(9):217-218.

[5]張云潔.淺談大學體育教學與體育文化相結合[J].科技致富向導,2011(29):54.

作者:吳鵬 單位:湖北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