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大學體育混合學習研究
時間:2022-10-11 04:43:44
導語:網絡的大學體育混合學習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化發展已從工作生活走進教育領域,教育信息化因此而成為了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物。遠程教學模式的開展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朝著不斷高效化的方向發展,各種微課堂的興起更是掀起了基于網絡的大學新型教學模式。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的體育教學需求,因其實踐性的制約,在思想與政策上都未能符合其實際需求。本文從混合學習的概念著手,通過對目前大學體育學習現狀的分析,對基于網絡的大學體育混合學習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基于網絡;大學體育;混合學習
體育課程作為大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為促進大學生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的出現,為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潮流,成為了大學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不僅包括了專業理論知識的開展,同時在實際實踐方面也有很大的需求,二者若能夠科學合理的實現與網絡教學的結合,將對大學體育課程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混合學習的概念
混合學習又稱融合式學習、混成學習,其出現是由于網絡教學的開展效果不盡人意后,經由多方反思與探討之后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傳統教學基礎上,創新而來的概念和方法。傳統的混合學習指的是在教學開展過程中,除了要善于應用試驗、書籍等教室內的學習方式外,還應結合其他學習方式等,形成綜合形式教學的方式。傳統的網絡教學由于學生接納性較差以及教學效果不理想等現象的出現,因此,創新改良后的混合教育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并逐漸被教育工作者所接納使用。由于混合學習的不斷實踐,其發展和研究工作也在隨著教育的改革而逐漸深入,研究者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的精髓融入進混合學習中,將混合學習朝著合作學習的方向進行改革創新。混合協作學習的出現對傳統的混合學習做出了巨大的調整,通過科學的選擇與各種學習環境的運用,合理的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將各種理論與實踐策略進行綜合利用,從而形成學習共同體,并在虛擬的網絡與現實的生活中將其進行交互操作,從其中進行自我反思,找出問題所在,并不斷完善進步。
二、混合學習的理論基礎
1、行為理論
在行為主義理論觀念中,支持通過對教學環境的改善與控制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同歸對學習反應的強化來正視并對其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學生需通過規定的學習模式進行學習,才能實現其預期學習目標。從相關研究結論中可以看出,這些學習行為重復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重復性的循環出現,而連續性恰恰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作為影響教學因素的連續性、重復性和增強性,行為理論是通過對概念的反復強化來解釋學習動機的,對外部的機動的作用進行強調。在大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自由明確了自身的學習動機,才能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體育學習的正常進行。
2、人本理論
人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本主義的理論核心,每個人的學習都是在目的性明確的前提下進行,其由自我發展的動力,學生可以對自我的發展方向進行自由的選擇,并明確自身發展價值,有能力承擔其選擇結果。通過人本主義理論的影響,教師可以轉變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從咨詢者角色的塑造營造有利于學習的教學氣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旌蠈W習方式的根本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最大潛在動力,促使學生能夠實現全身心的專注學習,不斷挖掘其自身的內在潛力,實現自我價值。
3、建構理論
在建構主義中,學生和教師應共同利用周圍現有的學習資源,通過對意義的構建進行知識的探討,對于建構主義來說,學生成為了教學工作開展的主體,而教師轉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角色,成為了指導者。學習要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通過學生之間的協調合作,科學的利用學習資料,采取科學的意義構建方式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成為了知識信息的主動構建者,而教師成為了在旁輔助的幫助者,對意義的構建成為了學習的主要方向與目標。特有的學習環境、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共同為學習創造了條件并完成了學習的全過程。
4、媒體理論
不同的媒體傳播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優點與缺點,由于其延伸方向及覆蓋范圍的不同,各媒體之間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互補,但是卻無法實現真正的代替,因此理想化的萬能媒體是不存在的。媒體之間的不斷進步促使了媒體傳播的發展,改變了媒體傳統的傳播模式,傳播途徑的多元化使其發展深度更廣、延伸范圍更大。媒體選擇的原則是在最小的代價前提下,實現最大的宣傳推廣效果,因此媒體在預期被選擇的概率就得到了一定提升,這些都與混合學習中所存在的模式較為一致,通過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可觀的收益。
三、大學體育混合學習現狀
通過對相關內容的文獻查閱,有關大學體育混合學習的研究并不算多,側面證明了大學體育的混合學習方式目前還處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階段。在相關研討會議中,有關大學體育混合學習的模式在被提出后,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高度認可,由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將各種網絡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去,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和參考依據,最后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對此提供點評并指導學習,這些都證明了混合學習模式的出現,能夠很好地促進大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綜合了具體的教學要素與教學目標后,對《體育心理學》進行了全面分析,討論了有關體育教學在混合學習模式下的開展過程,將計算機等網絡多媒體運用到體育課程的教學中來,促進學生更好的完成體育課程的學習。目前在大學體育課程與混合學習模式方面還沒有較多的文獻可供參考,混合學習方式在大學體育教學方面較其他學科還存在明顯落后,教育網絡化的教學模式是信息化時代的大勢所趨,未來的大學體育教育應與網絡教學的開展緊密結合,不斷完善與探究出一條適合大學體育教學的發展之路。
四、大學體育混合學習的發展策略
1、對Moodle課程平臺的選擇
Moodle課程平臺是一個專門制作網絡課程的軟件包,其開發是源于對建構主義教育的支持,因其免費且強大的使用功能而備受廣大教師青睞。根據Moodle官網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目前使用者數量在全球課程管理中占據第一的位置。對于大學體育課程來說,其所涉獵的教學因素并不復雜,對教學環境的要求處于中等水平,因此,體育教學部門可以自行架構Moodle課程平臺,或以教師為單位進行課程的設計,都會為混合學習模式在大學體育中的應用推廣起到很好的作用。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中心,突出情境學習的重要,是一種符合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一種新型教育理論。由建構主義為核心的Moodle課程平臺將學生自主學習作為課程基礎,促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來體現學生的學習成果。Moodle平臺的出現,能在課前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和預習,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課程資源的拓展與訓練,在課程結束后,實現積極的師生互動,鞏固課堂所學。并未課堂的開設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具備了網站管理、學生學習管理以及課程綜合管理三大管理體系,根據不同學科的教學特點可以針對性的利用,其功能的強大不僅融合了傳統教學的特點,更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深層次的創新,促使其網絡課程更好的被使用。
2、基于Moodle平臺的大學體育教學設計
基于Moodle平臺的混合學習以學生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主旨條件,強調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與目前大學的體育教育理念緊密貼合。同時,Moodle平臺是一個無需付費課程設計管理平臺,其使用方便且管理成本較低,能夠為大學體育課程的開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混合學習模式搭建了一個網絡在線學習的信息共享平臺。大學體育混合學習作為一種傳統教學的創新補充模式,Moodle平臺為大學體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師生答疑的交流平臺,創造了新型的作業管理模式,方便了教師對學生情況的調查以及學生對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在大學體育實行混合學習之前,應注重參考其他學科的教學設計方案,結合大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教學需求,從教學的前期分析出發,設定混合學習的學習目標,對混合學習的教學目標進行綜合分析,對混合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營造適合混合學習開展的學習環境及學習氛圍,綜合整理混合學習的多方資源,并注重教學實施的具體過程,設計高效可行的混合學習策略,最后對整體教學工作進行有序的評價。
五、總結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繁榮,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教學發展與需求,基于網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正在逐步普及與開展。網絡教學資源的設計與研發成為了混合學習開展的關鍵,教師應注重對混合學習的交互性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研究,提高混合學習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效果,促進大學體育教學工作良好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飛霞,陽雯.混合學習如何加深學習深度——兼及教育大數據如何支持學習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7(02):31-39.
[2]汪濤,張秋東,李惠青,蔣杉杉.新型混合學習模式下微信公眾平臺學習資源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05):105-112.
[3]胡立如,張寶輝.混合學習:走向技術強化的教學結構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04):21-31+41.
[4]吳南中.混合學習視域下的教學設計框架重構——兼論教育大數據對教學設計的支持作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6(05):18-24.
作者:黃琪 單位: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 上一篇:掃黑除惡宣傳教育工作方案
- 下一篇:快樂體育在小學教學中應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