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師德建設途徑

時間:2022-07-16 11:20:31

導語:圖書館師德建設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師德建設途徑

一、圖書館館員一定要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愛惜這個崗位,崇敬這個事業,“愛崗”才能“敬業”。從圖書館員的職業思想意識的動機中,我們都有這種對自己職業原則和精神的內心崇敬和精神向往,“愛崗敬業”無疑是圖書館員職業精神的既重要又必要的原則規定和價值追求。正因為有一代又一代圖書館人的“愛崗敬業”精神,才使我們的圖書館事業由小到大,逐漸發展起來。中外圖書館事業走過了數千年輝煌的歷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的成果,這些都與圖書館人的“愛崗敬業”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沒有高質量的館員就沒有高質量的服務,沒有高質量的服務,“以讀者為本”就無從談起。在圖書管理人員中應經常開展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能的學習,對新進館的老師加強思想教育和業務技能的培訓,使他們很快地掌握圖書館工作基本技能,并在工作中不斷地提高水平。嚴謹的管理讓館員熱愛自己從事的職業,珍惜崗位,愛崗敬業。通過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切實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要求館員“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職業道德標準。館員的服務對象是教師和為數眾多的莘莘學子,其言談舉止都會給他們帶來潛移默化的、耳濡目染的、受益終生的影響,其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都將成為讀者對圖書館的感性依托所在。

二、圖書館館員一定要熱愛讀者

“讀者至上,服務第一”是圖書館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是圖書館的立足之本。“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一直是圖書館工作的主旋律,其實質就是“以讀者為本”。讀者進入圖書館,環境是第一視覺,近年來,圖書館要注重環境建設,盡量為讀者創造一個美好優雅的環境,讓讀者一進入圖書館就能感覺到清新舒暢。圖書館員要踏踏實實地做好讀者工作,防止“現代化離我們越來越近,而讀者離我們越來越遠”的現象發生。在工作中一定要敢想、敢干、有勇氣、有魄力,通過自己的膽識和實踐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在工作中成長。真正把“讀者至上,服務第一”落到實處,把維護和關愛讀者利益的思想落實、滲透到每一項服務,每一個細微之處,使讀者深切感受到圖書館服務的溫馨,體會到在圖書館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滿足,是一種尊重。圖書館員一定要是陽光的、有親和力的,這樣才能夠使讀者在愉悅的環境下徜徉于知識的海洋。

三、圖書館館員一定要勤于學習

圖書館是知識積累和傳播的樞紐,任何知識領域的變革都會很快在圖書館中得到反映。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交叉學科、邊緣學科不斷涌現,促進了各學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礎上互相滲透、交叉和整合。一個優秀的圖書館員只具有本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法律知識、外語基礎知識、熟練的計算機網絡知識等。圖書館員只有擁有如此豐富的學識,才會獲得相應胸懷和膽識,從而做好圖書館與讀者的紐帶,才能適應現今的社會。因此,圖書館館員要努力向學習型館員轉變,為讀者提供創造性服務。在信息時代的學習型社會,特別是處于科技和教育前沿的學校,圖書館員終身學習的迫切性比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只有堅持終身學習,專業素質的提高才能與時俱進。圖書館不但是服務,同樣也是在樹人。圖書館館員師德一方面決定了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館員要認識到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四、圖書館館員一定要團結協作

馬克思說:“和諧的人際關系就是一種生產力”。圖書館的和諧發展與繁榮,必須依靠廣大圖書館員。牢固樹立以館員為本的觀念,充分調動和發揮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提升圖書館自身建設的目的,這是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推動圖書館和諧發展的關鍵。館員之間團結協作為讀者服務,則讀者心情愉快,提升對館員的認可度;館員之間相互推諉、只顧個人的崗位工作,則耽誤讀者的時間,影響讀者的閱讀欲望,進而影響圖書館的整體形象。團結協作是事業發展的基石,館員要克服本位主義思想,培養集體榮譽感,維護圖書館員的職業形象,形成一個和諧融洽團結友愛的集體,共同為讀者、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

總之,作為圖書館人,我們要把握時展的脈搏,更新觀念、大膽創新、銳意進取。不斷完善與提高圖書館服務工作水平,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深化服務層次;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優化知識結構;不斷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牢固樹立“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開創圖書館工作更加美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張玉峰.田桂瑩.簡論高校師德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6(8).

[2]張明軍,邱江濤.高等學校圖書館員的職業素養及其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5).

作者:韓東敏 單位:長春市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