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管見
時間:2022-11-05 10:57:47
導語:公共圖書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管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概述了“圖書館+書院”模式在國內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提出改善現狀及解決問題的路徑及舉措。
[關鍵詞]圖書館+書院;傳統文化;創新服務
近年來,黨和政府大力提倡創新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成為目前公共圖書館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的一項重要工作?!皥D書館+書院”模式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筆者以目前國內公共圖書館界開展書院模式較早、較成熟的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和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為例,概述“圖書館+書院”模式在國內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探尋改善現狀及解決問題的路徑及舉措,以便更好地促進“圖書館+書院”模式的有效推廣。
1“圖書館+書院”模式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圖書館+書院”發展模式將現代圖書館與古代書院相結合,以傳統書院古樸靜幽的環境為依托,借助現代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挖掘地方文化豐富內涵,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2010年以前,“圖書館+書院”模式在國內發展非常緩慢,僅有2000年6月成立的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和2010年7月成立的吉林省圖書館長白書院兩家,而且這兩家書院成立的時間相隔長達10年。盡管如此,在圖書館創辦書院的道路上,這兩家均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2014年5月,山東省文化廳出臺《關于在全省創新推進“圖書館+書院”模式建設“尼山書院”的決定》,以統一化、標準化為原則,自上而下地在全省建設覆蓋省、市、區縣各級“公共圖書館+尼山書院”的服務模式,創新的活動方式和內容,吸引了讀者的廣泛參與,在傳統文化的推廣方面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其他地區圖書館書院模式的建設。隨后幾年,“圖書館+書院”模式開始被更多的圖書館所采用,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長春中醫藥大學“閱甫書院”、黑龍江省圖書館“長江書院”、海南省圖書館“海文書院”等陸續成立,開展書院發展模式的圖書館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就現階段而言,“圖書館+書院”作為一種創新發展模式,仍處于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階段。該模式通過開展各類型文化活動,吸引社會大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和興趣,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會使更多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紛紛效仿。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圖書館+書院”模式在國內的發展現狀,僅以公共圖書館中發展書院模式較早、較成熟的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和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三家為例加以概述。1.1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創辦于2000年6月,是我國公共圖書館中最早創立的“圖書館+書院”發展模式。大連圖書館坐落于當地有名的白云山,書院名稱由此而來。創辦之初,書院最先開設了針對6-12周歲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公益學堂“國學義塾”,開設《弟子規》《三字經》《孝經》《詩經》及“四書”等諸多中國古代經典課程,通過誦讀的方式,引導青少年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魅力,從小培養他們的國學基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除“國學義塾”外,白云書院于2001年8月還成立了“白云講壇”和“白云吟唱團”兩個活動品牌。“白云講壇”設有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公益講座欄目“白云講壇”,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分為市民文化、傳統文化、大連地方文化3個系列,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注重有效結合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特色性?!鞍自埔鞒獔F”由大連圖書館的館員組成,以古詩詞的吟唱藝術結合現代樂器的演奏,吟唱《長相思》《靜夜思》《蒹葭》等古代詩詞,為讀者聲情并茂地再現了古人吟唱詩詞的場景,也展示了圖書館員的風采,提升了圖書館的文化形象。成立于2002年的“白云美術館”則通過舉辦諸多類型展覽的方式,向讀者傳播文化知識,如大連圖書館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一輪明月——李叔同遺墨展”“潔白的豐碑——紀念傅雷先生誕辰100周年”等展覽,整合館內外各類資源,并配以講座、沙龍等活動形式,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提升了讀者的體驗感。1.2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尼山書院原址坐落在孔子誕生地曲阜尼山之上,始建于宋慶歷三年,元時重修,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1]2014年5月,山東省文化廳出臺《關于在全省創新推進“圖書館+書院”模式建設“尼山書院”的決定》,山東省圖書館在全省率先啟動“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建設尼山書院,逐步實現了“六個一”“五大板塊”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礎上,山東省圖書館加大對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尼山書院建設的督導力度,鄉村儒學講堂和城市社區儒學講堂建設不斷推進,一個覆蓋全省、運行規范、服務有效的以“尼山書院”建設為基礎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已初步建立,并形成了政府主導、圖書館承辦、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擴大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領域,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2]1.3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正誼書院原本是獨立書院,1867年由左宗棠創建,原稱“正誼書局”,后來改稱“正誼書院”,屬清代福建省四大書院之一。1913年,福建省圖書館遷入書院舊址辦館,“正誼書院”便成為福建省圖書館的一部分。2015年1月,修繕一新的“正誼書院”重新以傳統書院的面貌對外開放,古舊建筑的風格,門額上的青石匾額,地上的清代石塊,廳堂內古色古香的布置,讓讀者處處都能感受到古樸典雅的傳統書香氣息。改造后的正誼書院采用“國學精品課程+國學講座+傳統文化活動+傳統文化展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前,書院已經編制出了一整套由淺入深的具有自己獨立版權的、面向少兒的繁體字國學線裝課本,內容涵蓋《千字文》《論語精選一百句》《詩經精選》《大學》《孟子精選十章》等傳統國學經典。在教學課程之外,“正誼書院”還圍繞國學經典開設多種形式的活動,如開展書法課、《千字文》誦讀表演活動、國學系列講座等。[3]
2“圖書館+書院”模式弘揚中華優
秀傳統文化的優勢與不足公共圖書館開展書院模式可以實現資源的整合互補,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是這種新興的發展模式,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處。2.1公共圖書館建立“圖書館+書院”發展模式的優勢。2.1.1環境+陣地優勢。“圖書館+書院”的活動場所要么設置在傳統書院的舊址,如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要么選在布置得古香古色的獨立區域,如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選址在藏書樓“奎虛書藏”,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仿照明清書院風格。兩種方式既有傳統書院古樸優雅的外部環境,古色古香的內廳布置,又有先進的數字媒體、網絡技術,為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撐。此外,現代公共圖書館的社區服務網點、流動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農家書屋等多種服務網點,也使書院服務延伸到了社區、企業、學校、鄉村,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圖書館的陣地優勢。2.1.2資源優勢?,F代公共圖書館作為古代藏書樓的延續,收藏著大量的古籍,尤其是一些善本、方志類文獻資源。這類文獻資源中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古籍保護和數字化建設工程,很多深藏不得見的古籍得以“重見天日”,其中的文化精髓也開始走近廣大民眾,尤其是以古籍為題材所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深受追捧。隨著現代數字化閱讀的普及,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也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式。2.1.3平臺優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公共圖書館不斷加強對自身傳統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加工,在開展各類線下傳統文化學習和教育活動的同時,注重數字資源的建設,通過傳統文化線上展覽、建設地方文化特色數據庫、活動直播及音視頻資料整理出版、傳統文化知識庫等方式,滿足讀者線下實體空間的體驗需要,也為時間、空間受限制的讀者提供了閱讀和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了作為讀者與資源、線上與線下、實體與虛擬之間傳播平臺的優勢。2.1.4受眾優勢。當前形勢下,公共圖書館已經成為民眾學習和休閑娛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和文化名片。其在踐行社會教育職能時,擁有穩定的讀者群體,在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上具有其他文化機構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公共圖書館開展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教育活動,可以通過不同層次和領域的受眾群體增加活動的輻射范圍和延伸力,有效提高活動的普及性和影響力。2.2公共圖書館建立“圖書館+書院”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公共圖書館通過“圖書館+書院”模式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盡管能夠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但是因為發展時間不長,在相關制度、管理模式以及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最為突出的兩點就是經費和人力不足的問題。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和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的正式在編工作人員均只有3人,面對整個書院高頻率的活動策劃顯然力不從心。書院的建設并未設置專項經費,勢必會加重公共圖書館經費緊張的局面,進而制約書院各類傳統文化推廣活動的持續發展。
3公共圖書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
當前形勢下,公共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當下各種利好政策,深化文化服務職能,不斷提高文化服務質量,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上文所述3家書院,筆者提出如下幾點建議。3.1爭取經費支持。目前,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的“圖書館+書院”模式都是在圖書館內部原有的空間進行改造和布局而成,加上后續的活動開展、設備的維護成本,都需要大量的經費保障。而公共圖書館屬于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任何一筆經費都需要政府財政撥款。為了緩解資金緊張的現狀,推動“圖書館+書院”模式的發展,各級政府應當增加對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支持,完善財政分配制度,合理統籌現有資金的利用,確保專款專用。同時,圖書館應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有效地引進社會資本,共同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例如,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古色古香風格的裝修就是靠社會捐助的資金完成的。3.2加強書院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書院發展的關鍵因素。書院發展的初期,活動開展數量不多,人才配置雖少,書院仍然可以照常運轉,但是隨著書院的發展和活動品牌的建立,人才不足勢必會影響書院的可持續發展。在無法增加正式編制人員的情況下,有條件的圖書館可以向上級單位申請經費,聘請編外人員,并對他們進行相關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一起承擔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同時,可通過挑選高素質的大學生志愿者,組建專業的人才隊伍,以緩解書院人才不足的矛盾,同時也可為書院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書院培養儲備人才。3.3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書院建設。圖書館在建設“圖書館+書院”模式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吸收各種社會力量,并選擇其中資質優秀、影響力大、責任感強的社會組織參與其中。與當地高校合作,邀請高校教授、專家來圖書館授課、開講座;與社會媒體合作,擴大宣傳范圍;與出版界合作,編制、出版自制教材;與教育系統合作,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等。如尼山書院的傳統射禮體驗和雕版印刷等都是與社會專業機構合作開展的,開設至今反響一直很好,同時注重發揮公眾人物的示范作用,如邀請非遺傳承人來圖書館為讀者講解刺繡、剪紙、雕刻的理論知識,現場進行展示和表演,引導廣大文化志愿參與傳統文化傳播,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風尚。3.4與地方文化相結合?!皥D書館+書院”模式作為公共圖書館弘揚傳統文化的一種新方式,要想做出自己的特色,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必須結合當地的地方文化。公共圖書館可通過深度挖掘館藏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地方特色文化數據庫,結合地方文化相關研究課題,更有針對性地組織各類傳統文化學習課程,開展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活動。如正誼書院充分利用“朱子文化”,開展有獎競答、講座等相關活動;尼山書院大力弘揚齊魯文化等。唯有立足本地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習俗,書院才能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5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3.5.1加強古籍的整理出版和數字化建設。古籍是保存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加強古籍的整理出版和數字化建設工作,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圖書館在開展各類傳統文化學習和教育活動的同時,應注重對古籍的搜集和對現存古籍的整理工作,在??痹涞耐瑫r,開發二次文獻、三次文獻,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傳統文化。為了實現古籍的長久保存,同時滿足讀者對新媒體閱讀的需求,圖書館應采用現代化的掃描、識別、編輯技術做好古籍數字化轉化工作,建設相關的數據庫,通過可以移動閱讀的文字、音視頻資料,拓寬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3.5.2參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通知,明確支持和鼓勵文化文物單位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2017年1月,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確定或備案了154家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其中就包含36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采用“圖書館+書院”發展模式并以此為契機,深入挖掘館藏珍貴典籍的文獻內涵和歷史價值,挑選有特色的文化元素,設計開發出兼具文化內涵和實用價值的文創產品,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和外在形式,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例如,國家圖書館開發出來的甲骨文肥皂、《十竹齋》信箋、《慶賞升平》卡通公交卡,南京圖書館的《金陵圖詠》插畫文件夾,正誼書院設計的具有獨立版權的線裝書教材等產品。3.6搭建書院聯盟,實現資源共建共享隨著“圖書館+書院”模式的發展和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選擇這種發展模式。大中型公共圖書館有著豐富的館藏資源,合適的空間場所,可調度的經費和人員支持,較多可合作的社。會資源,一些縣級圖書館則沒有這些優勢。如果盲目選擇這種模式,勢必會造成資源、人力、資金的浪費。2017年12月13日,山東省成立了全省尼山書院聯盟,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建共享,進一步擴大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領域。正誼書院則把“尋找最美古詩詞”活動推廣到全省32家圖書館,實現區域內的資源整合。從長遠發展來看,搭建區域性的書院聯盟,對于推動“圖書館+書院”模式發展意義重大。3.7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宣傳工作公共圖書館開展“圖書館+書院”發展模式,要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創新服務模式,隨時隨地為讀者提供數字化的傳統文化閱讀服務。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方式,結合網站宣傳,以醒目的標題、美觀的推文、豐富的內容、合適的推送時間,吸引廣大民眾的訂閱、轉發和互動,擴大活動的宣傳范圍,提高活動的影響力和參與度。此外,還要加強與其他文化服務新媒體之間的合作,在獲得授權轉載其推文、取長補短的同時,將書院的特色活動,如課程設置、專題講座等借助于其他新媒體進行傳播,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書院的活動,更有力地弘揚傳統文化。[4]“圖書館+書院”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圖書館發展方式,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公共圖書館必須要更好地融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規范、制度設計,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
參考文獻:
[1]尼山書院介.[EB/OL].[2019-04-06].
[2]劉巖,崔為.圖書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的創新模式探究——以“圖書館+書院”模式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5):68-74.
[3]葉楊暉.“公共圖書館+書院”模式下關于書院弘揚傳統文化的思考——以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8(1):41-44.
[4]雷輝,劉陽,王軒.基于微信的公共圖書館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影響因素研究——以尼山書院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8(2):36-40.
作者:蔣 倩 張雪靜 單位:金陵圖書館
- 上一篇:現代文學小資產階級情調分析
- 下一篇: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圖書館建設思考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