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策略

時間:2022-05-25 03:14:29

導語:民俗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俗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策略

【摘要】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博物館文創產業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寶雞市民俗博物館具有很強的民俗文化底蘊和文創產業發展優勢。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對寶雞市民俗博物館文創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思路及建議。通過分析寶雞市民俗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現狀,結合國內外博物館文創產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現狀,提出可行性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文創產品;創新突破;開發模式

一、寶雞民俗博物館簡介及互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寶雞民俗博物館是在其前身“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原址上建立起來的,于2012年12月開館,占地面積11671.7m2,位于寶雞市渭濱區西寶路12號。寶雞民俗博物館展覽內容主要包括:傳統生活習俗、節日信仰、社交禮儀、民間手工藝、民間美術、民俗傳承藝人等。寶雞民俗博物館根據原博物館的地理環境進行了一系列改造,現寶雞民俗博物館的展示主要分為“西府人生”和“寶雞風尚”兩個重要展區(圖1,圖2)。“西府人生”展區主要以“風俗禮儀”為主線,細分為“人之初”“婚嫁娶”“福祿壽”三個展廳,呈現了傳統民俗文化的生活習俗和傳統禮儀、信仰等內容?!皩氹u風尚”展區展示了寶雞人追求生活的富足的意愿以及具有很強地域特點的傳統民間美術的展示。其中“非遺”展示廳,展現西府的剪紙、刺繡、皮影、馬勺、木版年畫、泥塑的社火臉譜等,反映了寶雞民俗的民間美術精華。寶雞民俗博物館在“互聯網+”概念的影響下,目前在文創產業方面還是處于起步階段,據初期調研和交流發現,寶雞民俗博物館作為對公眾開放的公益性單位,在相對于全國其他民俗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開發方面還處于保守的固守傳統狀態,沒有專業的相關文創產品研發合作團隊,在利用“互聯網+”資源的時候也是主要集中于公益性的對外宣傳,利用“互聯網+”資源對文創產品的研發和推廣還很缺乏,在市場經濟下的今天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也不利于未來博物館的發展。

二、國內外優秀博物館文創產業研究分析

(一)國內優秀博物館文創產業分析

在互聯網文化的影響下,國內涌現了很多優秀的文創產品設計,尤其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為代表,文創產品具有很強的時代感、樣式新穎,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如傳世名作的杯墊、手機殼、禮品袋、萌萌噠系列記事本等。蘇州博物館也突破傳統,把衍生品做得不僅能看、能玩,還“能吃”。陜西歷史博物館,在文創研發上走在了前面,研發出了玩偶盲盒。廣泛的互聯網+傳播渠道。首先,以陜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為例。利用網頁進行新聞推廣,如2017年舉辦的“秦韻匠心,俑靚全球”秦陵博物院文創大賽,通過網絡征集秦俑文創產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收到了1200多幅作品。其次,是官網宣傳,消費者傾向于通過博物館官網上的瀏覽獲得文創產品的信息,以及通過官網得到文創產品的相關宣傳信息。所以在官網開設專欄推廣和宣傳內容豐富的博物館文創產品,可以成為優秀博物館奉行的運營理念和發展趨勢。

(二)國外博物館文創產業分析

1.文創品目多樣。目前國外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品牌有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盧浮宮。浮宮文化創意產品將世界名畫圖形和圖案運用在各種產品的身上,大部分都是直接運用世界名畫的原型。另外,一些后現代風格的博物館則利用一些自身風格的代表元素,具有代表性的有三原色圍巾,應用蒙德里安的作品里的元素。2.推廣方式多面。一些國外的博物館較早運用了“互聯網+”模式,研發和宣傳自己的文創產品,并成功營銷到了全球各地。大英博物館2016年就已經和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接觸,推廣自己的文創產業,2018年時,在淘寶網店開設了自己的文創產品旗艦店,關注網店的人數迅速破百萬。同時在“互聯網+”文創產業推廣方面做得成功還有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等,它們的文創產業已經遍布全球。

三、“互聯網+”背景下寶雞民俗博物館文創產業路線策略分析

以寶雞民俗博物館藏品為分支,細分民間美術文化類型。結合寶雞民俗博物館自身特點,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打造具有自我民俗特點和與市場接軌的文創產業路線具體策略:

(一)發掘寶雞民俗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自身特征

通過對寶雞民俗博物館館藏民俗物品尤其是民間美術類相關藝術品的研究,現總結文創產品的發展要具有以下特點:1.文創產品要具有強烈的地域特性寶雞民俗博物館在民間美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各類民間美術工藝品眾多,主要體現在對形態、色彩、圖案、線條等構成元素和現代設計結合,通過變形、抽象和嫁接等手段運用到各類產品的裝飾和實際應用中。2.文創產品中要融入更多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文創產品的另一大特征就是要蘊含人文性和歷史積淀,博物館要開發各類的文創產品,就必須緊密結合與其相關的歷史與文化。寶雞是周秦文化的發源地,民間傳說和歷史古跡眾多,尤其是祭祀文化和民間美術中眾多的藝術元素和造型符號提供了大量的文創產品創作素材。3.文創產品的開發要具有創新性文創產品具有商品和文化雙重屬性,其根本在于產品要融合時代審美,不只是簡單地復制和照搬。在這點上可以借鑒北京故宮博物院卡通唐朝仕女人偶的文創設計,既能體現人物的造型特點,又體現了當代年輕人的消費審美觀,融入了商業的時代感。4.強化品牌意識、強化文創產品的經營和管理要加強文創產品的經營和管理。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業的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鑒。在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的前提下,要積極擴寬視野,和有資質有信譽的企業展開合作或者尋求贊助,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但同時要建立嚴密的商業合作規范和條例,嚴格篩選合作方和贊助方。當然,鑒于寶雞民俗博物館現有規模和經費條件,可以先成立自己的專業化評估部門。

(二)“互聯網+”條件下寶雞民俗博物館要加強文創產業的市場化運作

1.“互聯網+”背景下文創產品的推廣互聯網+文創產品的推廣應改變傳統營銷策劃途徑,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平臺,將品牌的文化故事深入打造成“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創意產業,在注重市場研究的基礎上,實現產品推廣、銷售運營的轉變,以開放合作、共享共做的姿態做好文創產業,并注重文創的跨界融合。2.借助“互聯網+”推廣模式加強對寶雞民俗博物館館藏精品和文創產品的宣傳寶雞民俗博物館本身是公益性的,但為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和增強社會影響力,也需要考慮文創產業經濟。尤其是文創產品,文創產品的開發和銷售一方面有利于寶雞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播,同時也能為博物館進行數字信息化升級、提高自身社會影響力創建可行性基礎。3.在“互聯網+”背景下,嘗試開發寶雞民俗博物館APP,并運用APP來宣傳寶雞民俗博物館及文創產品媒體融合,通俗的理解,“是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及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目前,國內外很多博物館都打造了自己的APP,用來宣傳和推廣自己的文創產品,博物館利用APP,將博物館的精品以及現階段的館內展品動態在APP上實時更新,方便消費者及時獲取最新信息。4.在“互聯網+”背景下使用微信來進行宣傳和營銷微信現在是我國最普及的信息推廣平臺,其具備、瀏覽、宣傳信息等眾多功能,博物館應將自身的微信公眾號作為重要的宣傳陣地,利用精彩的內容,以寶雞民俗為基礎,凝聚文化核心。通過講好“民俗故事”打造文創產業“IP”,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盡量提高作為傳播主體的寶雞民俗博物館在傳播中的主動性和主導性。

四、總結

縱觀當下,國內外眾多博物館針對自身的文創產業都能結合自身資源,順應時代,打造自身的文創產業,積極尋求開發文創產品的路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寶雞民俗博物館應緊密結合自身優勢,積極開發自己的文創產品,運用“互聯網+”的模式,大力發掘文創產品的價值與意義,借助文創產品的宣傳與推廣,使寶雞民俗博物館的民俗文化不僅僅局限于當地,更是達到了普及寶雞民俗文化的真正意義。在“互聯網+”背景下寶雞民俗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商業化并不是簡單的商業行為,而更在于文化的傳播。恰到好處地將商業性與文化的傳承兩者聯系起來,順應文創產業發展,緊跟博物館轉型新方向,打造多渠道營銷,為寶雞民俗博物館的發展迎來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王俊周,王歲孝,高強.西府民俗文化的內涵與特征[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8):78.

[2]彭靜.互聯網+背景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俑文創產品研究[J].美與時代,2019,(03):96.

[3]王鵬圣,秦碧堃.互聯網思維下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探討[J].傳媒論壇,2018,(2):103.

作者:張德華 王剛 單位: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