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中梅之意象

時間:2022-06-30 09:16:54

導語:宋代文學中梅之意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宋代文學中梅之意象

花性折射人性。歷史上也不乏愛花之人——東晉隱士陶淵明以“采菊東籬下”怡然自樂,宋人周敦頤“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唐人喜牡丹,因其富麗堂皇與強盛的國力相襯,也符合唐人外向的性格。梅花則是宋人至愛,在文學作品中不斷被提及,但文學意義卻不盡相同。

一、以梅自況

宋人尤喜以梅自況,是與歷史條件分不開的——宋朝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朝代,卻從建立到滅亡始終處于內憂外患中,許多有識之士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于是詠梅以自況,抒發志向尋求解脫。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林逋隱居不仕,高標遺世,其代表作《山園小梅》極盡幽逸之趣:“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痹诤乱?,遠離市井,萬籟俱靜,獨享梅之體態香氣,詩人尋求的是對自身性情的滿足。南宋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據錢仲聯先生所說,“驛路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隱喻作者的郁郁不得志,而詞的下片“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則有力地表現了作者不屑與排擠他的官僚爭奪榮華富貴,只求報國,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的精神。在這里,梅花更多地表現了它的不屈,在風雨中遁世獨立的品格。南宋詞壇的杰出代表辛棄疾所處的時代更為黑暗——青少年時期生活在金兵占領的地方),仕途更為不順——屢遭彈劾落職,又身負國恨家仇,他的詞作中更是透露憂憤的情感。在《沁園春》中有“疏離護竹,莫礙觀梅”兩句,詞中同屬“歲寒三友”的梅與竹相映襯,淡雅的格調相統一,也反映了詞人的喜好與追求。

二、以梅憶人

以梅憶人也是宋代學中常見的形式,這一寓意的來源可追溯到南朝,《荊州記》里所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蔽膶W中常用及這一典故,表達對友人或情人的相思和問候。北宋神宗時期舒亶在《虞美人•寄公度》中寫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邑,一枝梅?!倍纤喂У蹠r期的周密也有類似的詞,《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中有這么一句:“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边@兩首詞把作者對友人的思念表現得比較直白。而南宋初年范成大的詞作《霜天曉角•梅》表面上看只是詠物:“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云來去,數枝雪。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實則借構筑梅花空靈清冷的形象表達苦于無人傾訴的憂思。梅花傳遞的還有愛情。北宋文人程垓在《酷相思》中有“問江路梅花開也未。春到也,須頻寄。人到也,須頻寄?!边@首詞寫于秋季,當時不可能有梅花,而作者急切地盼望秋去春來,對戀人的一往情深可見一斑。李清照經歷了靖康之變和喪夫之痛,留有一首《孤雁兒》:“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妻情深,如今斯人已去,獨留自己賞梅,何等悲戚。姜夔則從林逋的《山園小梅》中化出兩首詞牌《暗香》和《疏影》。兩首詞互相配合,感情含蓄,比如“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折”和“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化用眾多歷史掌故,是作者有感而發,聯想到命運相似之人。在這幾首詞里面,梅花這一意象用以指代圣潔、高尚、持久的感情,符合宋人傳情達意的方式和對情感的評判標準。

三、以梅寄情

宋朝時期,朝廷政事紛繁復雜,政局動蕩,文人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梅花則成了對鄉愁的慰藉,因此留下大量詠梅之作。秦觀生活于北宋中期,在政治斗爭中因與蘇軾交好而被貶南方。在他所著的《踏莎行》中有“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的詞句,均是化用典故,前者是陸凱贈梅于范曄,后者是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詩意,梅花在這里表達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同一時期的張元干因抗金被罷,最終客死異鄉,他所著的《石州慢》:“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爭發”描述了美好歡愉的景象,但詞的最末一句是“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別”完全是作者離鄉的愁緒——梅已開,而歸鄉卻遙遙無期。洪皓又是另一個愛梅之人,據說他的詞存世僅21首,卻有7首詠梅,其中最著名的是《江梅引•憶江梅》,詞中寫道“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弊髡呤敲径噔吨?,被扣留金國十余載,梅花是家鄉風物,又是思鄉象征,表達了作者的離愁別緒。

四、以梅懷古

吳文英是南宋中后期人,《賀新郎•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與其他詞中所賦予梅的情感不同,開篇即為“喬木生云氣,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梅花成為英雄的精神象征——蒼勁有力,高潔脫俗,是對過往的追憶同時也是對現實的哀嘆。再看張炎的《月下笛》,此時南宋已滅,作者獨居浙東,情緒低落。他在詞序中寫道“孤游萬竹山中,閑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而寫梅僅有最后一句:“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以翠袖佳人隱喻南宋有節操之人,縱使天寒,仍以梅為伴,保持崇高的氣節。

五、結論

宋代文學作品中詠梅之作大量出現,是漢族封建王室衰落的歷史條件下的特殊情況。宋代文人,他們的感情是內斂的,所以借用了梅花來表征;他們的品性是崇高的,所以他們選擇了梅花來寄情;他們的心態是深沉中積蓄著力量的,而這一點又相似于梅花孤傲堅強的性格。所以說,梅花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宋代獨特的文學藝術,也成就了宋代文學家的品格。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