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課堂藝術美育天地

時間:2022-06-30 11:01:50

導語:文學作品課堂藝術美育天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學作品課堂藝術美育天地

文學作品是通過用語言塑造形象,映社會生活中的思想,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傳達給人們。文學作品是一種“語言藝術”,它包括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要能夠全面的傳達給他人,需要的是藝術的體現方式和內容的質量;要理解其中的內涵,就需要我們對文學作品有很好的了解,學會理解作者及作品。本文所要提及的主要是美育教育,他是通過具體的審美活動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并通過審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素質,促進智力的開發,重要的是它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美育與其他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偏重點更側重于情感教育,可以說它是用情來感動和感化人,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及塑造人格,能夠理解文學作品這一藝術,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為了充分實現文學作品在教學中的藝術價值,在文學作品課堂藝術中應注重美育的實現。當今經濟時代,“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侵蝕著人類的思想。又因為信息化的發展,使學生從小就在這種氛圍下,對文學的認識越來越少,更不用說對文學作品靈魂的理解。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的重要性必須得到足夠的認識,讓學生真正的學會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真正的提高學生的素質。美育能引導受教育者的審美活動,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增進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文學作品的本質是一種審美藝術,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必然要學習其中的美感,學習優秀的文學作品必然能使人獲得審美的快感。在我國現代文學教學實踐中,學生和老師已經習慣了所謂的權威性標準答案,包括語文、文學等課程,學生在課堂中只是被動的聽眾,沒有獨立的思考的能力。文學的本質決定了美育的重要性。而且審美本身又與一定的認識和道德觀念相聯系,優秀的文學作品必然也會潛移默化地使人受到啟發和教育,加強人的感性教育,協調著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發展,使人成長為更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注重文學作品的美育價值,在文學課堂教育中加強美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嚴格考慮的問題。在美育的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存在很多問題,但我們要積極應對,抓住美育中的關鍵,更好的進行教學。下面我們就文學作品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教育的關鍵環節作簡要分析。第一,我們要加強對文學作品意義理解的多元化文藝是不具有普遍一致性的,所以不能要求所有的人的都能客觀的接受。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進行思考,其實文學作品并不是一個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個人所能普遍接受的,它是比較抽象的,更是像一首內涵豐富和充滿情感韻律的音樂。作為開放式的文學作品,它應該是內涵豐富的,其內容應該是涉及廣泛的,多元的,而不是單一的。學生對于文學作品意義的學習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是讀者從文學作品中創造出自己情感和理解的過程。而作為教師,應該深知有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不同的想法,所以對于相同的文學作品,教師應該允許每個學生暢談自己的理解與感悟,讓學生能夠獨立的進行思考,增加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將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盡情的釋放出來。為了使文學作品教學的美育效果更加科學合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首先,要讓文學課堂盡可能的洋溢著美的氣氛。

在文學課堂上,受教育者應該是自由的,而且也是輕松愉快的,教師不應該給學生過多的限制,不能把所謂的標準答案強行的灌輸給學生。課堂應該是屬于學生的,老師可以說只是起到了組織和引導的作用。教師應該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文學才能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一個溫馨舒適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能夠用自由平和的心態去閱讀和體會文學作品,真正的感悟到文學作品的美之所在。同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例如給學生播放一些優美的視頻化的文學作品,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可以積極的去聯想,又能制造出鮮明生動的視聽效果,使學生進入審美情境之中。其次,要提高語文教師的審美素質?,F代的語文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審美素質,只有老師的審美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在保證有正確審美觀念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更好的理解文學作品中的美。這同時也就要求教師要增加自己的生活閱歷,多看一些文學作品,并和同行有高層次的交流。重要的是能在平時的教學中將自己的文學審美素質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在提高自己審美素質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充滿著真情實感,讓學生從內心被感染。最后,要讓文學教學更加的大眾化,平等化。簡單的說就是要加強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交流與對話,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

充分調動學生交流的積極性,但是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該暫時放下自己老師高高在上的架子,并能夠和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交流和對話,在這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考和發言,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重要的要留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想法,大膽的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是要做到,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閱讀作品,讓學生能夠進入到作品之中,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自己對作品的真實感受。并在這一前提下,老師再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真正的把課堂當作發揮才能的舞臺,暢所欲言。第二,要把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文學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才能間接地被感知,需要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情感將文學作品具體化。而文學作品不單單是一些文字拼湊的連貫的語言,其實它留給了讀者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和發揮。如果讀者可以用心去讀一篇作品,用心去感受作品,會發現其實文學作品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世界,它不但可以凈化人們的心靈,還可以升華人們的心靈。學生永遠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文學教學過程中更是如此,所以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學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和意蘊。第三,學生的審美體驗是關鍵文學作品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形態的美,文學作品教學要重視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體驗。所以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應該只是展示文學作品的美,而應該讓學生親自去體驗作品中所蘊含的美,這種美可以說是很難用語言來直接描述的,是充滿著情感的。所以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情感積累去體驗文學作品,才能體會到作品中蘊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