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歷史影像再現

時間:2022-07-26 10:45:11

導語:革命歷史影像再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革命歷史影像再現

在新技術手段和審美訴求的影響下,紀錄片的創作不僅將真實作為核心要求,更致力于將新的創作手法融入其中。情景再現作為拓展紀錄片表現空間的方式之一,以其極富張力的藝術表現形式為越來越多的紀錄片所采用。數字紀錄片《決戰黃橋》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紀錄片,運用情景再現來塑造人物形象、刻畫戰爭場景、敘述歷史事件,探索性地為情景再現在革命歷史題材紀錄片中的建構與表達做了新的嘗試,為紀錄片“真實”內涵再添新的注解。

一、紀錄的轉向

1.視角的轉變紀錄片曾被大眾當作是精英視角的影像記錄,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外紀錄片文化的交流以及創作者們的積極探索,紀錄片的創作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尤其作為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紀錄片的大膽創新,將弘揚革命精神、頌揚領袖人物的核心內涵外化為更具視覺表現力的話語形式,運用平民化的視角,以小見大、注重情感傳達的張力,架起歷史與現實溝通的橋梁。數字紀錄片《決戰黃橋》作為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文獻紀錄片,不以單一的展示文獻資料、回顧舊址等傳統方式來表現真實,而是在客觀講述的基礎上,通過演員表演和數字合成兩種方式進行情景再現,突出了影像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并在具體的鏡頭運用和情節設置中做出了大膽的創新,盡全力為觀眾營造真實感,進行情感互動,達到情感的真實流露。為此,影片在創作之初就瞄準受眾與市場,構建起影片“不僅重大、而且好看”的目標,使影像的視聽表現力為影片構建整體的核心思想提供了富有藝術韻味的載體。

2.情景再現的多角度呈現方式情景再現在歷史題材紀錄片的創作中,不僅彌補了歷史場景的缺失,同時還營造出人性化的傳播氛圍,提升了紀錄片的藝術價值和傳播價值。情景再現以其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在不同類型的歷史題材紀錄片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數字紀錄片《決戰黃橋》在處理情景再現環節的過程中,一方面以史料的呈現和事件過程的客觀講述為真實依托;另一方面運用情景還原歷史場景,通過演員表演的故事化演繹和數字合成的動畫兩條線、兩種再現方式分別講述,各有側重。除了歷史戰爭題材的紀錄片以外,其它歷史題材的紀錄片也能通過情景再現從不同角度進行藝術處理。

二、情景再現的建構方式和藝術表現

數字紀錄片《決戰黃橋》將紀錄的真實與表現的真實相結合,整體運用紀錄片的架構方式,引用了大量的電文、照片、地圖等史料,給人以歷史的真實感;此片參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真實客觀地再現黃橋戰役的歷史場景,保證了該片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獻片的價值意義。與此同時,又運用了情景再現藝術性的表現手法,將故事片的敘事方式融合進來,為該片表現人物形象、講述事件經過、表達思想感情選擇了一個新的突破口,使紀錄片不再只是一味地陳述事實,而是融情于理,演與說,恢弘表現與細致刻畫等完美結合,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1.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演員表演、史料說明為了更加生動有力地刻畫人物形象,該片采用了演員表演的情景再現方式進行藝術化的處理,特型演員的加盟,使、粟裕等深受人民愛戴的我軍高級將領形象在敘事化的情境中得以彰顯,如在郭村戰斗、營溪之戰、奪讓姜堰、曲江樓會議等一系列歷史事件中,呈現我軍高級將領、國民黨頑固派、中間派以及其它社會階層各人物形象的鮮明性格特征。作為紀錄片的真實性表現方式,該片在敘事過程中呈現了諸多歷史照片和珍貴的影像資料,反映了人物形象在當時的客觀狀態,為故事的講述提供了真實的環境。除了歷史資料以外,該片還展現了現代黃橋的嶄新面貌,以及為紀念黃橋戰役而建的黃橋紀念館,其中、粟裕二人的銅像威嚴挺拔,依然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偉岸形象,這些看似與影片故事情節關聯不大的鏡頭卻深化了人物形象,溝通了歷史和現實,展現出黃橋決戰的深刻現實意義和新四軍將士們給百姓留下的偉岸形象,隱喻了歷史的承繼和情感的濃縮與釋放。

2.敘事的方式:立足真實、深入刻畫該片最重要的情節脈絡是、粟裕如何在敵眾我寡、重兵夾擊的危急情境下,以民族大義為重,堅持黨的方針政策,正確把握各方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其深謀遠慮、縱橫捭闔的卓越軍事智慧和高超政治謀略,最終取得了黃橋決戰的偉大勝利。為了將這一歷史事實真實生動地表現出來,作品一開始便以史料圖像和數字特效相結合的方式,將事件背景交代清楚,并為全片奠定了情感基調,也將作品的形式感與藝術性呈現出來。營造真實的事件環境,除了歷史事件的相關影像資料以外,還配以男聲旁白,以第三人稱的角度講述黃橋決戰的前因后果,以其獨具厚重感的聲音使影片更具視聽感染力。為了詳實生動地展現黃橋決戰的全過程,全景式再現戰爭景象,影片大膽加入了故事片的敘事方式,以情景再現的手段著力表現了黃橋戰役打響之前的各方交鋒,以及戰斗過程中的恢弘戰景,使影片整體情節緊湊、高潮迭起,矛盾沖突得以凸顯。

3.數字技術合成震撼的視聽效果數字紀錄片《決戰黃橋》運用了數字虛擬技術和數字合成技術進行情景再現,將戰場上的硝煙與數字地圖上的交鋒對決相結合,不僅更為宏觀、清晰地表現戰場上的波詭云譎,而且極具視覺沖擊力,同時渲染了戰爭場面的緊張、宏大,也使影片在制作水平上有了更高層次的提升。數字特效在影視創作中的應用雖然已不是新鮮事,但是在這樣一部以真實為前提的紀錄片中大膽運用數字技術參與表現其中重點的矛盾沖突,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嘗試。這不僅為投資方節約了拍攝成本,也使影片本身增加了吸引觀眾的元素,數字技術以一種新影像語言的方式完成了事件的精彩講述和畫面的唯美呈現。除了用特效合成的地圖來表現軍事策略和戰爭場面外,該片還運用數字技術渲染情感,提煉深意,影片結尾處運用三維動畫展現了許多新四軍當年用過的槍支和生活用品,一點光明從一盞銹跡斑斑的煤油燈里慢慢透出,展現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鐵血之師軍魂永駐的豪邁詩篇。

三、情景再現與紀錄片的真實

1.表現的真實與記錄的真實紀錄片最重要的品質是真實。情景再現作為一種表現的真實,無論是三維動畫的模擬還是故事化的演員表演,這是基于如今紀錄片生存和發展的需求,是融合新元素、新技術對真實美學符合現實語境的再度詮釋。于是,真實在紀錄片美學的建構與發展過程中實現了重構,但它并不是顛覆真實。巴贊認為,紀錄片無限接近現實,卻永遠不可能是真正的真實。這與我們所說的“藝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本質上是一個意思。表現的真實是為影片營造一種真實感,是客觀上不違背事件的原貌而進行的一種真實的輔助手段。紀錄片《決戰黃橋》中有許多地方需要表現軍事戰略戰術,而這些驚心動魄、斗智斗勇的過程如果僅靠解說來表現就會使影片的可視性和藝術感大打折扣。影片制作團隊在與軍事顧問的共同努力下用情景再現的方式展現出來,這種表達是完全尊重史實的,其真實性是經得住考驗的。

2.紀錄片的多元化形式構建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與視聽語言表現方式的創造,紀錄片在關注真實核心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形式感的營造、傳達藝術化的審美體驗?!稕Q戰黃橋》把握住記錄真實這一基本要素,開篇便以歷史的滄桑與斑駁打動人心,鋪設了真實的視聽元素,又以日軍轟炸重慶、宜賓的影像資料、刊登“七七事變”的舊報紙資料等共同展現了黃橋戰役打響前的背景。在后面敘事過程中,著重用保存下來的電文、照片等珍貴資料,以及旁白配合情景再現的表演,給予了影片故事內容更加形象、真實的詮釋。記錄的真實保證了紀錄片的文獻研究價值,也為這樣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影片增加了真實的厚重感。而影片的情景再現部分則重點表現矛盾沖突較為激烈和精彩的環節,用影像的視聽語言進行講述,讓觀眾可以從一個冷靜旁觀的視角轉變為能夠感受到奇謀虎膽、硝煙戰火的情境中,讓歷史給予觀眾一份情感的真實,這也是影片形式建構多元化的體現。

3.大眾化的審美體驗大眾化的審美體驗更多地反映在影片的細節處理方面,不需要觀眾有多么復雜的學識深度,只要將身心投入進去就能獲得審美的快感。比如將軍在黃橋決戰打響前,特意整理了自己一直帶在身邊的一批珍貴書籍文稿,做出了破釜沉舟的打算這樣的細節描繪;對國民黨第89軍軍長李守維兵敗落水、馬亂兵慌的場景渲染;曲江樓會議上各方慷慨陳詞的劇情演繹;黃橋人民送燒餅支援新四軍前線的場景;《黃橋燒餅歌》的動人旋律這些鏡頭都是在細節之處做到了以情動人,從而提升了影片的情感基調,為其思想的傳達和價值的體現做足情感上的鋪墊,使歷史在視聽語言的詮釋過程中獲得新的生命和存在價值,以此與觀眾形成情感的共鳴,強化了傳播效果,也讓記錄的真實深入人心。

數字紀錄片《決戰黃橋》作為紀念黃橋戰役勝利70周年和紀念建黨90周年的重點獻禮片將革命歷史以一種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展現在觀眾面前,卻又不失委婉而動情的表達,情景再現作為其眾多表現元素中的一種,將革命歷史的深邃與高亢用影像化的語言構建方式展現出來。影片在把握真實性標桿的基礎上,以新時代為坐標,用賦有張力的表現手段對革命歷史進行詮釋,是藝術美的訴求,是大眾審美意識的新體驗,是革命歷史真實而有意味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