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心理學下的體育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14 04:39:37

導語:體育心理學下的體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心理學下的體育教學研究

【摘要】教育體制改革下,體育學科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不同條件下的個體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會產生相對應的心理波動,心理因素對于體育活動行為產生雙向的影響。體育心理學是實用性學科,體育心理學影響下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學的完善,同時有利于強化學生自身的心理機能。本文此次就體育心理學引入對于體育教學的意義和影響因素,闡述其產生的積極作用,為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提出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學;體育心理學;教學研究

前言

我國重視對體育相關教育,隨著體育人群不斷發展壯大,相關的體育心理學在教學上的應用也受到關注,體育活動下人們的心理作用對體育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體育心理學的健康引導對于體育教學的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動和輔助作用,對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和體育技能激發興趣有著重要影響。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體育心理下的體育教學情況,進而為強化并提升體育心理學對于體育教學的水平。

一、體育心理學對于體育教學重要意義

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不同的場景和情境下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正是心理狀況會對體育行為產生相應的影響,體育心理學中對心理機制的的提高和完善成為教學更好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其應用對于體育教學還表現在轉變學生消極心理特征上,對學生的學習信念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注重其在體育教學的正確應用,對學生性格養成和個人全面發展上產生推力。由此可見,對體育心理學和體育教學結合加以重視是符合當代教育需求和促進學生身心完善和運動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影響體育教學成果的心理因素

(一)性別差異傳統觀念影響大.男孩和女孩受思維、性格、生理、社會觀念等影響因素,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致、追求、能力存在差距,其中女性在對待體育活動上相較男性有更大的排斥和被動性,在心理和體能上都對活動量大、挑戰性強的體育活動沒有足夠興趣,導致體育教學效果存在差異。

(二)對體育教學項目產生恐懼心理.學生對體育教學存在未知等不良的負面情緒,恐懼心理是阻礙體育教學順利進行的心理障礙之一。學生對于不同設施、場地會有不同的心理感官。比如在長跑、跨欄、鐵餅等項目上,學生對體育器材的害怕產生對教學項目的恐慌,導致動作不標準,成績低等情況出現,亦或是擔心項目給自身是否會造成的傷害這種心理暗示,而不愿意參與其中,對于潛在傷害和困苦生成憂慮。另外,學生受自尊心影響,在參與體育活動或在他人觀摩下自尊心作祟影響因素大,擔心無法有效完成,害怕別人評頭論足。這些心理障礙都成為阻礙體育教學質量的因素。

(三)個人差異導致自卑心理.體育教學時常伴隨競爭性,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學生思想壓力較大,容易產生緊張情緒,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過重,另外,個體差異明顯,身體條件也成為心理因素形成的一個原因,四肢不協調或體態處于兩極端,對于相應體育教學內容無法達成,甚至遭人嘲笑。導致自卑心理出現,對體育教學的內容更加抵觸,沒有參與的積極性。

三、體育心理學對體育教學作用

(一)培養運動習慣提高集中注意能力.體育的教學應該遵循科學,在體育教學時,要培養運動習慣而不是強行灌輸引導。讓學生做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教學首先要樹立一個健康的學習態度,在思想上建立體育意識和習慣的種子,然后再去指導技能和追求成果。另外,培養學生注意集中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吸引學生的注意集中并上升到自主尋求注意的意識培養。根據學生特點、興趣和人際關系來有組織的進行相應教學,比如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面部表情,眼神反饋對學生心理狀態有初步了解,再根據他們的行為習慣和人際交往習慣,組織團體活動,增強人員之間的帶動作用,保持參與程度高、興趣發展好。

(二)調動積極性克服恐懼心理.在體育教學時,要應用心理學知識,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一部分沒達到心理障礙問題的,持徘徊態度的學生明白他們進行體育學習的初衷是什么,率先堅定他們的意志力,通過心理的改變,克服對體育活動的恐懼。另外,對于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在教學時可以讓其間接參與,產生接納心理。比如,負責發放器材、器械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并對學生表示信任,讓學生對器械優先生成熟悉感,減輕自身心理因素對體育的不良影響,加上教師運用自己的體育技能親身示范,積極指導。通過心理學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保持學生的積極性。

(三)不斷調整并加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要在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應用下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首先在教學形式上進行調整,體育學科可以適當進行預習工作、技術要點回顧等教學內容。對于各同學完成程度加以合理評價,不刻意設置和強調成績標準。通過鼓勵和暗示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主動接受體育。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優勢消除自卑心理。比如,個子矮小的學生可以通過彈跳、跳遠或沖刺等爆發速度,體型肥胖的學生適合拔河等與地面接觸性較大的體育活動??偠灾?,在體育教學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恢復健康從容的心理,從而更好的將體育教學適應大眾。結論通過本文的論述得知,影響體育教學成果的心理因素,對這些影響因素提出了教學研究和重點:注意因材施教、心理暗示和指導、運用體育心理學培養體育習慣的重要。望學校體育教學能夠對本文的相關研究有所關注,對闡述內容進行適當創新與使用,使本文為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育事業上獻上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張強.談體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7,23(04):60-61

[2]劉公軼.探討體育心理學貫穿于體育教學中的規律性[J].才智,2014,18(25):17-18.

[3]佘麗源.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8):96-97.

作者:邱茜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