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下舞臺美術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13 10:16:29

導語:設計心理學下舞臺美術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計心理學下舞臺美術設計研究

摘要:舞臺美術設計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其表現形式與劇情緊密相連。本文對實景舞臺美術進行研究,分析了新技術多元化的應用技術,并對戲劇舞臺美術中的空靈與留白美學藝術進行深入探討,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并更加貼合舞臺劇情的舞臺美術設計是適應觀眾需求適合時展趨勢的舞美設計。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舞臺;空間;美學

一、引言

舞臺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曹禺先生說過:“沒有舞臺美術就沒有戲劇?!边@一通俗又辯證的語言界定了美術和戲劇之間的關系。舞臺美術的創作,與人物造型、布景、燈光、音響等共同搭建了舞臺的藝術大廈。

二、設計心理學與舞臺美術設計

設計心理學是一門學科交叉性和邊緣性均非常顯著的嶄新學科,其主要內容來自學科和實踐經驗,包括了心理學、生理學、藝術學、美學、信息科學、人機工程學等,這些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在設計中更多地考慮到審美、意味、符號等因素,以及實用和情感這種雙重心理現象與過程,形成了復雜的設計心理學體系,其基本的設計規律和設計法則,也被應用于各個學科和領域,成為滿足人們精神需求進行現代設計的指導。設計心理學中的感受可以分為三類:內受、外受和本受。內受是人對自己身體內部變化的感受,外受是指通過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受身體外的事物變化,本受是人對自身運動的感受。我國的舞臺演出有著悠久的歷史,原始的戲曲和歌舞表演并沒有固定場所,只能遷就地勢演出。時代的發展促進了舞臺藝術形式豐富多彩的呈現,在數千年的時光中,舞臺美術一直與戲劇表演共同進步、交相輝映。舞臺美術設計是通過圖像畫面引發觀眾感受器神經末梢發生興奮沖動,結合聽覺感受通道傳入神經中樞,通過情緒和情感調節著觀眾的認知。舞臺美術是一門相對冷門的學科,從來沒有如火如荼地盛開綻放,但是又以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見證了戲劇、話劇、音樂劇等劇場藝術的沉寂與發展,它屬于舞臺,又有著藝術和設計的屬性,是綜合性和整體性極強的藝術形式。近年來,舞臺美術設計成為一場視覺盛宴,大制作、景觀化和貴族化成為需求主流,與先進的聲光技術相結合后,豪華的舞臺陣容反而破壞了作品本身的藝術表達。

三、實景舞臺美術的在場性設計

近年來的實景演出成為新興的產業,自2003年張藝謀主創的中國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正式公演,各地紛紛也將實景演出作為旅游和文化業最好的名片加以推廣。其獨特的舞臺空間視覺形態構成和視覺認知之間的關系,正是設計心理學中觀眾對于視覺形態圖像解碼形成的認知,中國人自古就有把寄情山水的情懷,山水間的實景演出可以體現中國人的思維與世界觀??臻g中的舞臺類型、舞臺道具、舞臺服裝和舞臺燈光共同組成了形態秩序豐富的表現形式,形成實景舞臺特有的定義和形態。實景演出的舞臺具有穩定性和唯一性,山水的真實性賦予其一種藝術“在場性”,在設計心理學中,這是觀眾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追求,自然景觀體現相應的地域文化內涵和演出節目的意義,也承載著視覺形態的文化符號。但是近年來各個景區急切地打造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側重于舞臺的構建模式和發展空間及舞臺藝術表現力探索創新方面,在藝術性及文化性體現在環境空間的延展與視覺流程中的導向方面較弱,也削弱了實景演出的藝術感染力。

四、舞臺劇中舞臺美術設計的色彩與質感

舞臺劇的形式種類繁多,由歌劇、舞劇、話劇、詩劇、木偶劇等組成。一場精彩成功的舞臺劇,除演員的表演藝術之外,劇本、音樂、造型、燈光和舞臺美術也是必備的條件。舞臺美術的功能和配套設施可以為演出增彩加分,演出空間的層次輕重要充分展現表演主題,表達主題的舞臺空間感、具有穿透力的視覺效果,舞臺整體效果的透視、色彩的冷暖、裝置的虛實等,讓觀眾在真實感中體會的身臨其境能更好導入劇目的故事情節。近年來,設計已經把舞臺劇目中的精神內涵上升到新的境界,舞臺劇的空間運用已經遠遠超過舞臺背景的畫面效果。在《阿Q正傳》中,設計師薛殿杰創造性的在五大塊打著補丁的麻布上描繪了紹興水鄉建筑的白描畫,布景交交代了劇情的地點,雖然觀眾隔著一段距離才能看到舞臺,卻加強了舞臺空間與劇情及人物心理變化之間的聯系,舞臺背景中破麻布的質感在一直強化給觀眾一種河山殘破的現狀感受,與輕盈明快的繪畫線條形成反差,個人命運在時代洪流面前無可奈何的悲劇表達的含蓄內斂。

五、新技術多元化設計元素創造的舞臺空間

新技術的多元化應用,豐富了數字時代的舞臺美術。一是三維裝置和視頻元素,舞臺美術中增加背景視頻元素,聲、光和動態畫面打破了傳統舞臺設計的空間影像限制,傳統單一的二維畫面被三維立體裝置取代,裝置中多塊LED屏影像視頻中動感的畫面,以新的表意空間和強烈的時代氣息,挑戰著觀眾的視覺經驗和心理感受。二是全息技術的應用,無論在明星的演唱會上,還是服裝秀臺上,一種真假相融的奇幻視覺體驗,把觀眾帶入魔幻空間。如江蘇衛視的跨年演唱會,已經連續兩年運用全息技術,當明星在演唱時,地板突然變成深邃的海洋,并從海面蹦出一條海豚與歌者互動,畫面鮮活逼真,動態空間和舞臺表演結合,平衡了景與人的空間關系,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全息技術也被應用于大型的運動會開幕式及大型慶典節目中,如十一屆全運會中的全息瀑布,立體的水滴輕盈晶亮,光與體育場跑道和光波漣漪組成了新鮮的視覺沖擊。三是交互技術的應用。交互式視頻的背景帶來戲劇性表現方式的改變,觀眾與視頻背景之間進行互動,觀眾對外界信息的輸入通過加工處理輸出完成信息的時長記憶,增加了舞臺美術的審美感應。

六、戲劇舞臺美術設計的空靈與留白

戲曲的舞臺美術設計具有非常大的難度,戲曲舞臺的美術創作中,舞臺布景設計要圍繞著演出內容設置,演出內容又會反作用于舞臺形式,要完成審美的內容和形式統一,需要結合設計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做好舞臺空間的設計表達舞臺美術的創作中。在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商業社會,設計心理學中信息的注意指向表明,由于人們的注意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信息超出個人處理能力達到信息超載時,人們會把注意力放在與當前任務相關的信息上。因此近年的舞臺美術設計即很好應用了這一設計原理,更加重視演出劇情與舞臺設計之間形態的相互作用,以東方審美的禪意調和舞臺與演出。2015年中國的《牡丹亭》《天下歸心》兩劇均獲得第十三屆布拉格國際舞臺美術與劇場建筑展的最佳演出金獎,這是中國傳統戲曲舞臺設計的審美得到西方主流設計界的承認與推崇的進步,兩劇的舞臺美術設計均以中國美學的“空靈”和“留白”為舞臺視覺布局的主要風格,以凝練與簡潔的“空靈”作為溝通符號,幫助表演進行主題表達。在京劇《天下歸心》的舞臺設計中,設計師高廣健使用水墨簡雅的多媒體影像創作出宮殿和亭臺等景象,舞臺中僅用傳統的一桌二椅,最大程度梳理并均衡了景與人的關系,突出了戲劇表演中人的藝術形象,提升了戲劇舞臺表演的精神和審美品質。丹尼爾•平克認為未來產品和個人競爭力中最重要的六個元素是“三感三力”,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講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結合設計心理學中的現實與感知理論,人們的感覺器官具有適應性,對于理性訴求和感性訴求會因知覺刺激的疲勞而轉向新的刺激,正因如此,空白和空靈為主的舞臺美術,與戲曲刺激強度較大的表演間達到和諧平衡,其蘊含的意義感和故事力、共情力,讓觀眾整體理解、順次探索并隨機獲得觀演過程中的審美體驗。這一舞臺美術設計理念在新編晉劇《爛柯山下》也有很好的應用。該劇的舞臺美術設計追求簡潔統一,在傳統中賦予新意,遵守傳統戲曲空間表達方式,主體視覺元素只選擇線裝書拓展,觀眾仿佛在通過一本古書閱讀戲曲故事,演員的表演正是人生一念間錯失千里的情感故事,舞臺美術的空白與燈光及服飾的色彩組合成一個層次分明的立體空間。

七、結語

我國的傳統美學與現代設計心理學理論相結合,在舞臺美術設計發展中,要適應綠色低碳的環保要求,既節省電力和燈光等耗能,又充分利用數字媒體,以創意推陳出新做出新設計,杜絕空洞華麗一次性花費的舞臺裝飾,要進一步做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注重舞臺設計材料和裝飾手法、燈光,探索觀演交流,設計出適應觀眾審美心理變化的舞臺美術設計。

參考文獻:

[1]徐丹.舞臺空間的變奏與回響——宏觀舞臺美術研究與創作[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18(4).

[2]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全國青年舞臺美術家高級研修班作品集[M].北京:中西書局,2015(5).

[3]王雷.實景演出舞臺視覺形態營造與設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6).

[4]李東耀.戲劇舞臺美術設計中虛實情景的美學風格探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0,2(03):71-73.

作者:杜姣 單位:沈陽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