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鋼琴演奏心理現象及其調節
時間:2022-12-07 11:30:42
導語:談鋼琴演奏心理現象及其調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鋼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藝術一樣,演奏者需要將自己平時訓練的內容在很短的時間內高質量地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是心理機制、演奏動機、音樂記憶、音樂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動的體現,演奏者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到演奏的質量。所以,如何在演奏中將內心和音樂完美結合,從而創造出高質量、高水平的音樂,一直是演奏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標。本文通過自己的演奏經驗及音樂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對鋼琴演奏者心理因素的研究,探討了公開演奏時,影響演奏者的心理因素,演奏者的心理活動變化;結合自身鋼琴學習、練習過程及演奏的經驗,從演奏者的角度出發,剖析平時練習時心理素質的訓練,以及公開演奏時,演奏者如何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及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觀點。鋼琴演奏的過程是各學科綜合學習的過程,也是演奏者綜合能力的體現。演奏前的大量練習是完美演出的“必經之路”,但是穩定的心理因素是高質量演奏的必要保證,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只有對鋼琴演奏的心理因素進行全面的了解,才能掌握最佳的演奏心理,更好地調節演奏時的心理狀態,從而完成高質量的演奏。
【關鍵詞】音樂心理;鋼琴演奏;心理調節
一、什么是音樂心理學
從研究對象及內容的角度看,音樂心理學是以音樂音響為特征的心理學規律的學科,其中包括音樂旋律、節奏、節拍、調式、調性、和聲、曲式等基本表現因素,在其環境與音樂雙向融合的基礎上構成一門新生的分支學科。從學科的角度看,音樂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它是跨學科和多元化的一門學科,是心理學的一個方面,汲取生理學、物理學、數學、解剖學、遺傳學、人類學和普通心理學有關理論,采用實驗心理學的方法,研究人的原始(初生)到高級的音樂研究和音樂行為。
二、演奏者鋼琴練習的心理活動分析
不論是長期的鋼琴演奏學習,還是一首短小的鋼琴曲的練習,演奏者都會經歷一個漫長的心理發展過程。演奏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演奏效果,如何將音樂與心靈和音樂相結合創造出完美的音響效果,一直是演奏者們的追求目標。事實上,鋼琴的練習過程就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聯系。從對樂曲的最初接觸到對樂曲完整性的把握以及最終對整個樂曲的技術技巧及手指控制掌握,練習者的心理狀態都在不斷地改變著。任何一位表演者要想有完美的表演就必須同時具備精湛的技術技巧以及穩健的心理素質,兩者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缺一不可。然而,在練習的過程中,大量的練習者把精力和時間放在鋼琴學習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本知識的學習當中,而忽略了作品本身帶給我們心靈上的碰撞,審美上的期待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只有少數的演奏者有能力將兩者相結合,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實現演奏中的再創造,這就是普通的學習者與大師的區別。學習者只能單純地對音符、節奏,熟練地練習樂曲;而大師則把基本的技術技巧作為手段,將音樂真正融于內心世界,實現對音樂的再創造,最終達到對審美的期待。根據上述分析及自己的練習經驗,我將鋼琴練習的心理過程簡單地分為四個階段:(一)初期。在鋼琴練習的初期,大多數練習者只能通過視覺聽覺來收獲外界的信息,從而構建自己內心中的音樂表象。主要通過練習中靠自己對譜面音符節奏的摸索、老師的示范以及課堂內容的言語講述,從而進行動作的模仿。在這種單純的模仿中,練習者的心智大都處于淺薄的階段,所以演奏動作較為死板,動作不協調,動作之間相互干擾,甚至出現多余動作等。由于初學者對基本的技術只是模仿教師,機械地按照教師的講解練習,枯燥的重復,往往練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練習者便開始懷疑自己的演奏能力。此時,練習者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練習的進度,這就是多數初學者和練習者放棄鋼琴學習和練習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這時,如果他們具備堅強的毅力和意志,克服這種心理上的薄弱,隨著基本技能的提升,和對樂曲的熟練掌握,便會走出這種困惑,掌握更深層的演奏技巧。(二)前期。經過一段最初的單純模仿之后,學習者對動作有了一定的協調能力,多余的動作也慢慢消除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連貫動作。從心理狀態,學習者慢慢的減少了緊張程度,注意力也可以慢慢分散,不再單單停留在單純的譜面和基本的技術上,而是在審美上也有了自己的認識,逐漸對鋼琴產生了興趣。對于新鮮事物,大多數人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新的作品也是一樣的,剛拿到新的作品時,由于練習者的較大求知欲,會投入很充足的精力去練習,通過對技術的逐漸掌握,大多數練習者會對作品本身有著更高的審美需求,這樣促使學習者會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這是練習者進步最快的一段時間。(三)中期。經過前面反復的練習,處在這一個階段的演奏者,技術上基本形成了一定的鏈條,動作上更加協調,速度與指尖的控制上也有一定的提高,緊張感也慢慢消除。這時練習者有能力將注意力分散,把主體放在將單純的技術與對作品的審美感知、作品的內涵和情感的把握結合在一起。但這種結合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很好。通過對作曲背景、作曲家、以及作品的深入了解,一些人為了急于求成,將時間繼續放在機械式的反復練習上,或者為了達到某種速度盲目的練習等。那么,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被壓抑,練習就成了簡單的肌肉記憶。而少數人在練習的同時,將研究重心放在作品與自我內心體驗上,經歷了種種的心里掙扎之后,在提升自我審美的同時真正演繹音樂。(四)后期。在這個階段,大多數的練習者動作協調,記憶清晰,緊張度也降到了最低,演奏也達到了較為完整的階段。這時,練習者將單純的技術與內心的體驗結合起來,樂曲的演奏風格被演奏者的內心體驗所激發。這時,演奏者的演奏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創新,創新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是在自身程度上的超越,而有的人則是在遵循原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等。
三、鋼琴公開演奏的心理活動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鋼琴的公開演出便是如此。并不是只要臺下進行的大量的練習和全面的鋼琴技巧學習,就可以完成一場技術精湛,成功的鋼琴公開演奏。這里除了大量練習,演奏前后以及演奏中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演奏者的演出效果。如果演奏者在演奏中或演奏前出現很大程度的緊張,那么演出很難取得成功。那么演奏中產生緊張心理的原因,以及心理緊張的表現及后果,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一)演奏中產生緊張心理的原因。大多數表演者在獨立的空間自己練琴時,可以將樂曲表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然而在參加比賽、考試、音樂會時所演繹的音樂與獨自練習時相差甚遠,這便是緊張情緒所導致。而導致緊張情緒的原因有兩方面:1.客觀原因。演出時的緊張情緒主要是因為演出的對象和觀眾發生了變化。首先,演出時表演者面對的是各式各樣的觀眾,這時,緊張就要多余在琴房自己一個人練琴。不論觀眾的多少,即使是在上專業課時面對自己的老師,也會出現緊張情緒。然而,在場觀眾能否引起緊張及引起緊張的程度與觀眾的特點和表演者的性格特點有關。觀眾人越多,表演者相對而言越容易緊張;觀眾的專業素質越高,表演者也越容易緊張。偶爾也會有相反的情況,少數人在越大的場面反而激發表演者的積極性。其次,公開演奏時的環境差異也會引發演奏者一系列的緊張情緒。表演與比賽時,演奏空間較為空曠,所用的鋼琴也不是自己平時練習時的鋼琴,所處的空間氛圍,比如燈光、攝影、都與自己平時在狹小的自我練琴的空間產生很大的反差。這些都會使演奏者感到陌生,從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2.主觀原因。引發演奏者緊張情緒的決定因素并不是觀眾和環境,決定演奏者緊張程度主要還是表演者自身的主觀原因。首先,最主要的是演奏者的技術水平問題。演奏者的技術水平越高,則緊張度就越低;如果演奏者低估了自己的演奏水平,就會大大增加表演時的緊張情緒。其次,演奏者的性格特點也會對其有所影響。若表演者心理較為穩定,心理素質較好,性格活潑開朗,則演奏時緊張情緒較低,甚至更加激發其表現欲;而有些心理較為敏感并且興奮點較低的演奏者,則演奏時容易緊張,演奏過程小心翼翼,影響發揮。最后,演奏經驗也會影響演奏者的演奏情緒。經常上臺表演或者參加比賽的人會比幾十年關在琴房練琴的人演奏時要更加自如。他們能更好的控制臨場時的心理狀態,調節各種不良情緒、心理反應。而前一次的演奏成功與否也會影響到下一次的發揮,如果上一次演奏失敗很有可能會影響下一次的心理狀態,而上一次的成功演奏很有可能會激發下一次的舞臺表演。所謂“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二)公開演奏時的心里緊張表現及后果。演奏者通常在演奏時會出現緊張的心理狀態,心理的緊張引起技術的緊張;技術的緊張又導致心理的緊張,從而影響彈奏效果和音樂表現力。心理緊張會產生一系列的表現:如演出前夜會影響睡眠質量,重的還會有失眠現象,影響演奏時的體力。演出時多數演奏者通常會表現為手心出汗、雙手發抖、呼吸不暢、身體發抖,這些生理反應又會強化心理反應,演奏者會出現走神,大腦出現空白的情況,最后記憶錯誤,導致忘譜,碰錯音等技術失誤,使整個樂曲演奏沒有感染力,音樂表現力差,嚴重影響了演奏水平和演奏效果。
四、鋼琴演奏者的心理調節和建議
鋼琴演奏者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表演時的演奏效果。從形式上看,一個人鋼琴演奏的心理素質,既有先天的影響,也有后天培養中得來。演奏時所需要的心理狀態以及心理調控能力是在平時練習時不斷培養起來的,因此,我們要在練習中培養好的心理狀態,調節心理緊張感,以保證在表演時達到好的心理平衡。(一)臨場演奏前的自我調節。臨場演奏前,在平時練習中,我們要多注意自信心的培養,有時,表演時的緊張就是缺乏自信心,缺乏強烈的表現欲望所導致的,產生焦慮情緒。因此,在練習中多注意關注自己的優勢,獲得更強的自信。同時,我們要結合有效的記憶術培養音樂記憶,將運動記憶、攝像式記憶、聽覺記憶和智力記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高效可靠的地將樂曲熟記在大腦中;其次,提前準備場地與器材設備和服裝發型,表演者應該提前在表演場地走臺,提前適應表演場地的燈光設備和鋼琴的音色及可控制度,有助于表演的臨場發揮。(二)臨場演奏時的心理調控。首先,演奏時盡量保證全神貫注,注意力集中的進行演奏。不要受臺下觀眾過多的影響,不論是聲音還是行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當中。不要過多的考慮如何克服技術難點,不要考慮如何會讓觀眾認可自己的演出,不要考慮萬一沒有表演好怎么辦,觀眾不認可怎么辦。要從第一個音符奏出的時候,就將自己完全浸入到演奏當中。同時,大氣的舞臺風度和形體動作,會無形中增加演奏者的自信程度,從而減少心理與生理上的緊張。最后,要有一定的興奮感,大多數表演者臨場之前都會出現一定的興奮和緊張心理。我們要將這種緊張和興奮化作表演的動力,使音樂在內心深處自然地流露,從而獲得成功的表演。(三)表演后的反饋與反思。表演后的總結與反思,往往是被表演者所忽略的環節,當我們每次演奏完,應當與自己的導師與同學進行分析總結。如果演奏成功,應該總結經驗,爭取在下一次的演奏中更加完善,并且超越自己。如果是一次失敗的表演,應當更加重視分析,為什么失敗,是什么原因所導致,緩解心理壓力,減少緊張度,從而在下一次的演奏中有所突破。不論成功與否,都要盡量將自己放在一個客觀的角度,這樣才能更加真實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演奏效果。
五、結語
鋼琴演奏的過程是各種能力綜合的體現,身為學習者與演奏者,我們不但要對基本技能的把握和基礎知識的學習一絲不茍,更要重視整個學習過程中心理狀態的變化與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演奏過程中穩定的心理狀態是完成演出的保證,我們只有兩者結合,相互聯系,有效調節,才能保持較佳的演奏心理,較高的演奏技術,才能更大程度上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演出。
參考文獻
[1]曾凱元.音樂心理學基礎[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77.
[3]劉高揚.鋼琴演奏中的心理緊張克服方法[J].天府新論,2004(12).
[4]何青青.鋼琴演奏心理狀態調節的幾點探討[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5(1).
[5]賀徳梓.鋼琴演奏與心理調節[J].岱宗學刊,2002(2).
[6]李梅.融會和整合——淺談心理研究與鋼琴演奏的關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5(1).
[7]鄧育文.如何培養鋼琴演奏中的專注力[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4).
[8]范映靜.試論鋼琴演奏的心理素質[J].音樂探索,1999(2).
[9]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M].北京:三環出版社,1989.
[10]李琳.論鋼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質[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2).
作者:王沛 單位: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 上一篇:淺談大自然文學的聽覺藝術
- 下一篇:道德判斷的心理學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