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論文:《失樂園》隨感

時間:2022-08-23 04:21:00

導語:英語教學論文:《失樂園》隨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教學論文:《失樂園》隨感

摘要:《失樂園》是一部氣勢恢弘的史詩式作品,全詩由12部詩篇組成,講述了基督教《圣經》中撒旦(Satan)化身為蛇,引誘亞當和夏娃(AdamandEve人類的始祖)違背上帝意旨,最后失去上帝的恩寵,被逐出失樂園的故事。作者通過對圣經故事的改編反映了其在王政復辟后內心的痛苦以及對資產階級始終不渝的態度,文體雄偉莊嚴。

關鍵詞:失樂園革命宗教人物形象

Abstract:

“ParadiseLost”isMinton’smasterpiece.Itisalongepicin12books,

writteninblankverse.ThestoryweretakenfromtheOldTestament:thecreation

oftheearthandAdamandEve,thefallenangelsinhellplottingagainstGod,Satan’stemptationofEve,andthedepartureofAdamandEvefromEden.Satanandhisfollowersarebanishedfromheavenanddrivenintohell,butevenhereinhell,mistflamesandpoisonousfumes,Satanandhisadherentsarenotdiscouraged.Thepoem,aswearetoldattheoutset,was“tojustifythewaysofGodtoman”,ietoadvocatesubmissiontotheAlmighty.

Theepicshowsthewriter’smiseryaftertheRestoration,andhisdeterminationforrevolution.Thestyleoftheepicisgrand,whichistheresultofhislife-longclassicalandbiblicalstudy.

Keywords:ParadiseLost,revolution,religion,thepersonalitiesofthecharacters

一、作者簡介

約翰`彌爾頓(JohnMilton1608—1674),17世紀英國杰出的詩人和思想家,是繼莎士比亞后最偉大的詩人,稱雄與動蕩的充滿激情和暴力的17世紀,他的一生和創作大約可分為三個時期:他16歲時入劍橋大學,并開始用拉丁問和英文寫詩;1638—1639年間,他前往歐洲旅行,并同當時被囚禁的伽俐略見過面,這一時期主要作品是一些短詩,比較優秀的有《利西達斯》(Lycidas,1637)等。1639年,英國革命即將爆發,他返回英國。隨后的20多年中,他積極投身英國革命,發表了大量的散文和政論文,為英國革命和共和政府奔走呼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為英國人民申辯》(Areopagitica,1650)等。1652年,他雙目逐漸失明。1660年王政復辟,彌爾頓被捕入獄,但很快被釋放。從此開始了他第三時期的創作,先后完成了最著名的以圣經故事為題材的三部長篇詩作《失樂園》(ParadiseLost,1667),《復樂園》(ParadiseRegained,1671)和《力士參孫》(SamsonAgonistes,1671)。彌爾頓的作品同時體現了歐洲兩種最重要的文學傳統:以荷馬、維吉爾史詩為代表的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文藝復興文學。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力士參孫》描寫了主人公在失明后思想、精神上的升華,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彌爾頓自己的一生。

二、《失樂園》簡介

王朝復辟后(1660年),這時彌爾頓雙目失明,變得衰老、落魄。這時,他開始了一部偉大著作的創作,希望它能表現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實現的雄心壯志。為此,他寫下了這部偉大的史詩——《失樂園》。這套12卷本的素體無韻詩大概寫于1658—1663,1657年出版。彌爾頓當時收到了預付金5英鎊,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的那樣,《失樂園》是想評判上帝是如何對待人類的。第1部:全詩總綱,講述了整個事件的起因和結果;第2部:撒旦與眾叛逆天使討論如何同上帝作戰,奪取天堂;第3部:講述上帝決定如何賜予人類恩惠;第4部:描述撒旦在天堂見到亞當和夏娃,撒旦在夏娃的夢中施展引誘:第5部:天使警告亞當要當心惡魔的引誘;第6部:描繪天使與撒旦一伙的戰斗;第7部:亞當向天使詢問有關創世的許多問題,并一一得到回答;第8部:他接著又詢問有關天體運行的問題,但對所得到的回答并不滿意;第9部:撒旦化身為蛇,躺在伊甸園里,并指引亞當和夏娃偷食禁果:第10部:上帝因此震怒,亞當也后悔不已;第11部:圣子代表上帝宣布將亞當和夏娃逐出天堂,并向他們指點未來;第12部:天使向他們敘述拯救之路,亞當和夏娃終于離開天堂,失去了樂園。這部長篇巨著的想象力是以驚人的博學為基礎的,其中恢弘獨特的詩句及對語言音韻的非凡捕捉力令人贊嘆不已。作為一件宗教作品,《失樂園》可以和米開朗基羅的西延斯教堂的穹頂畫齊名三、《失樂園》評析

彌爾頓賦予自己的構思以圣經傳奇的特點,由于這個緣故,反動的資產階級文學研究中就把這首長詩看作一首“圣教史詩”。撒旦對上帝的反抗,展示了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而撒旦失去天國的樂園和亞當、夏娃失去人間的樂園則寓意著資產階級的失敗和封建勢力的復辟,這些可以通過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1639年,英國革命形勢緊張,他回國參加反對國王和國教斗爭。在1641—1645年間發表過許多政論小冊子,1649年共和國成立,新政府任命他為拉丁文秘書。他寫了不少文章捍衛共和國,因積勞過度,雙目失明,但仍堅持斗爭。王朝復辟后,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毀,生活貧困。他用史詩的形式,通過他個人的體會,把他所處的英國革命時代反映進人類的悲?。簢@對人的意志的考驗說明人的自由、幸福。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在于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于理性不強,意志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因而感情沖動,走錯道路,喪失了樂園。夏娃的墮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的墮落是由于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墮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驕傲自滿。詩人通過他們的遭遇,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是由于道德墮落、驕奢淫逸而慘遭失敗。彌而頓是清教徒,生長在宗教社會,他一生都英勇頑強地卷入宗教與政治斗爭的旋渦里去,他是革命的巨人。他通過長詩宣泄了王朝復辟后的內心苦楚與無奈以及對資產階級革命始終不渝的態度。

彌爾頓的技巧特別明顯地表現在長詩中的人物描繪上。彌而頓逐漸揭示那些主人公的多面形象。比如,彌爾頓先把亞當和夏娃在一起表述一番,然后用特殊的縮小畫面的手法把他們個別地加以描繪;起先是寫整個伊甸園后來寫一起的小草地,然后寫到人,最后分別寫到亞當和夏娃。亞當總是英勇、智慧和剛毅的化身。這些品質和生氣勃勃的人的魄力結合在一起,這種魄力使他的談吐舉止充滿了崇高精神。作者把威嚴、剛毅而有魄力的押當表現為人的和諧的形象。和亞當并列在一起的,還有夏娃優美卓絕的形象。彌爾頓對夏娃的抽象品質(貞潔、美麗、善良、溫柔)備加贊揚之后,同時也勾勒出她的活潑富有特性的外貌。詩人歌頌亞當和夏娃對這對夫婦的家庭幸福作了詩意的描寫:他倆互相關懷,體貼溫存;真摯而又純潔;感情融洽,親密無間;分擔勞動、同甘共苦。彌爾頓固執地把他倆的關系稱為“由上天主持的”婚姻,從這種意義上講長詩有著一定的清教傾向。撒且屈從于權勢欲和妒忌心,“犯了法規”,亞當為了自己對另一個人的愛情而“犯了罪”,如果對清教徒說來這兩種情欲是同樣“不道德的”,那末彌爾頓卻是以不同態度來對待的。詩人在譴責撒旦時頌揚了亞當。他所描寫的人亞當是他在跟自己的女伴一起反抗天堂和地獄的一切力量,而這些力量也正立刻起來反對他時,這確是顯得非常美好。宗教的因素促使彌爾頓長詩中的人的形象那樣地變了相,使他不可能成為真正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物,而這一宗教因素在上帝、他的兒子和天使們的形象中表現得倒更有力。彌而頓的那種理論認為:天使都是沒有情欲的,在他們身上,同樣的理智發射出同樣的光芒。所以詩人筆下的眾天使便缺乏個性,千篇一律。不錯,不錯,天使們也表現喜怒哀樂,但這只是“美麗的”假面具上的假定性的丑相而已,這些丑相并不是由于情欲的觸動而產生,因而是沒有生氣的。彌爾頓的天使在表面上象人,但實際上是沒有人性的,因為他們彼此相似,是同一個觀念的表達。在外表生動的眾天使的無意識性和冷漠態度中,強烈地表現出清教派的反人道主義本質。這一本質促使彌爾頓頌揚那殘酷地懲罰人的勇敢行為的上帝暴君。撒旦的好戰的、無止境地力求肯定自己的那種個人主義性格,成為長詩主人公精神淪亡的原因。

隨著自己的暴虐而放蕩的性子的陣陣發作,撒旦在四周散布死亡,違抗“自然法則”,導人于滅亡,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屈從于那種折磨著他的為非作歹的欲望。他邦處在自私自利的情欲影響之下的心靈,就不可避免地喪失了自由。

在撒旦這形象中,應當看到一個個人主義者的面貌,他認為自己個人是“衡量萬物的標準”,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從而得出結論,認為對于他“一切都可容許”。代替著封建制度的暴政,建立起全能的、孤單的自私者的暴政,這一暴政把世外桃源變為小商販的國家,而把烏托邦變為奴隸主的殖民地。彌爾頓反對當時己經產生的資產階級個性崇拜,這是深具人民性的。然而,在他的對十七世紀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攻擊中,也表現了清教徒神學者的觀點,這就減弱和限制了批判的力量。的確,如果說彌爾頓為共和國政體而斗爭,揭露了撒旦,那末在他對撒旦的蠻勇和無信仰的譴責中,不止一次地正好表現了以資本生義制度為基礎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活動家所特有的那種虛假和偽善的態度。

《失樂園》是這樣的一首英雄史詩,作者沒有親身參加過當代的斗爭,但是他善于在長篇史詩的范圍內盡量寫出了戰爭的威力,它的可怕的

作者不僅僅是描述英雄們的宏偉的戰斗場面而已,他同時還歌頌了他的同時代人的英勇無畏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文學的歷史》[英]尼爾`格旦特著

2.《外國文學名篇選讀》崔寶衡主編

詩`生活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