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科小初銜接思考
時間:2022-10-29 09:50:00
導語:英語學科小初銜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怎樣對初中生進行小、初英語銜接教學已成為了搞好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注重英語學習技能的培養,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就能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我校的銜接班通過兩年多的教學實踐所取得的成績就是一個很好證明。
引言:《新課標》將課程目標設定為九級,并以學生"能夠做某事"具體描述各級別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能力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和各級別的有機銜接。小學與中學的銜接不僅是知識體系的銜接,更是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有效的學習策略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銜接。如果中學英語教師還是按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從事英語教學活動,勢必會極大地破壞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拔壹业暮⒆右现袑W了,英語是個大問題?!薄俺踔袑W習與小學學習到底有什么不同?”“孩子需不需要上銜接班?”這是很多家長困惑的問題。諸多因素導致了中小學英語接軌時家長、學生的學前恐懼。一般來說,小學和中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但教學要求和層次有所差別。英語教學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中學教師的任務就是安排好小初的銜接,使其自然過渡,銜接合理,承前啟后。
一、注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
《英語課程標準》認為: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肮び破涫拢叵壤淦??!狈Q職的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良好的語言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還應掌握優良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老師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激發興趣是培養良好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傾向性的差異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環境、教育等的影響下形成的。中學教師對難點、重點的把握比較準確,對知識點的落實比較到位,但課堂活力不夠,用學生的話說“老師總是一本正經”;小學課堂則顯得比較活潑,游戲、討論、表演等形式豐富。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以興趣引導的入門教學為主,教學評價標準也較低。而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系統的學院教學,是以中考考試的分數作為量化的最終指標。因此,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應試色彩,孩子必須承受巨大的壓力,必須面對殘酷的分數競爭。仔細分析一下對那些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缺乏學習動力因而成績很差的學生情況就會發現,他們在困難→不感興趣→成績差→更不感興趣→成績更差的軌道上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幫助學生排除學習上的困難,激發他們的興趣,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中學英語教師學習和借鑒小學英語教學中輕松愉快的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認真把握好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種直觀教具營造生動的語言交流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英語教師應開展各種英語課外活動,例如競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既在活動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又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也不同。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而中學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正從半成熟趨向成熟,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習難度的增加,功課的增多,且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差,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在慢慢消退,從而降低了英語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學習英語的目的和意義,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教師要處處做有心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化大力氣精心備課,上好課、課后與學生多交流,多反思,也可以和學生進行一些有趣味性和競爭性的游戲,競賽活動等。學習競賽是強刺激的一種手段,是在課堂上創造條件激勵學生情緒的一種方法,在競爭過程中,學生的成就感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學習的效率有很大提高。英語學習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嘗試來取得進步的。我們對學生的作業和上課表現可以用“Welldone!Goodjob!Excellent"等評價語來肯定他們的小小成功。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不失時機地鼓勵他們。我校07級當年的入學測評結果,學生僅為中等成績,個別甚至是中等偏下的層次。經過一年的銜接教育,成效顯著。以全區新生摸底考試及七年級上期區統測為例就充分說明了銜接的重要性。
學生在能力和閱歷上相當于初二學生。同時,從學生問卷中也能看出:95%以上的學生對學習非常感興趣,同學們普遍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感到學習既輕松又愉快。
二、注重英語學習技能的銜接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認知、調控、交際與資源等學習策略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為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初中英語教學要求學生不僅要把英語作為一門新鮮的知識進行學習,更要作為一門技能,一門工具來掌握。在小學,英語教師基本上是采用直觀法組織教學活動,小學生通過感知語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而到了初中之后,語言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學生除了感知材料外,還必須理解語言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學會理性思維的方法。一旦學生的學習方法與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吻合,英語的教與學就會相脫離。教學方法的差異使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適應不了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轉化。所以培養學習技能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目淑湘先生也指出:“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受用一輩子?!笨梢娊處煹闹鲗ё饔眠€在于做好學生學習的向導,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懂得如何去學。學生在中學英語學習中總抱語法難學,單詞拼寫和記憶能力差,詞匯不過關,缺乏語感,閱讀能力差,動筆寫的題丟分過多,整體駕御英語語言的能力弱等。怎樣克服以上困難變“苦學”為“樂學”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要解決詞匯問題。學生最大的困難是害怕記單詞,即便單詞記住了,但考試時還是不會運用,成績不理想。所以中學教師應當教學生基本的語音知識,教會學生拼讀單詞和記單詞的規律。設法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語言的擴展和使用轉化為以聽說為主,逐步向視聽說領先,讀寫及時跟上轉化;從簡單英語學習向內容較復雜的英語轉化;從只用YES、NO的簡單言語交流活動向用整句回答方式轉化;從機械地模仿向有意義的操練和真實情景中交流的活動方式轉化;從學生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認真聽課和做筆記,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的習慣;課后整理筆記,完成家庭作業,及時復習,鞏固提高的習慣;早上朗讀,晚上默讀的習慣;課前找出問題,課內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課后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發現語法規則,獨立歸納語法規則,自覺運用語法規則進行真實情景下的言語交流的習慣。在聽和閱讀的訓練中,盡量要求學生做到根據前后文猜詞取義,抓住整體,保障思路暢通連貫。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
三、遵循英語循序漸進銜接教學
分散難點,降低坡度,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障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驟地增加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供新的信息,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確保他們在進行下一步活動之前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當某一課基本上要結束時,教師小結學習要點,從整體上強調所學知識的概念,布置家庭作業作為課內向課外過渡的內容,為下一節課的自然銜接提供必要的條件。教師按教學內容的順序逐步增加難度,或復雜性。有序地進行課堂提問是貫徹循序漸進銜接原則的重要環節。一是引導式提問。開始提問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了解和復習已經學過的基本內容;二是理解式提問。通過提問,教師讓學生理解知識,并將其知識應用到解決問題之中;三是討論式提問。老師提出問題之后,讓學生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進行一階段的提問之前,應把本階段的問題同已經學過的內容結合起來。有計劃、有步驟、有順序地進行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系統思考,從而獲得對相關聯內容的整體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小環節,多臺階;多變化,勤鼓勵。例如對語法教學,我們應該比較清楚地意識到學生在小學階段已掌握了較多的句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在此基礎上,根據初一學生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并且觀察力、概括力有所發展,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語言現象自己來找出語言規律和特點。這比我們直接告訴、教授學生這是什么語法,那是什么語法要深刻得多。
分層要求,布置彈性作業,使后進生經過努力也能完成任務;也可采取降低梯度的方法,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獲得成功;開展多種活動,進行多維評價,發現后進生的優勢,激發學習動機,不單純以分數來評價學生。同時,也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始終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教育教學材料。并且為適應差異,可以分層指導、使作業分量、難度和類別有所不同。
結語: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是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可以深信,正確處理這個問題終將推動和促進英語教學,終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中小學教師應相互學習,在教學上更好的溝通,從而使得中小學的銜接更加自然和有效。只要我們廣大英語教師共同努力,銜接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將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小學英語教學
2.引文注釋:《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p>
- 上一篇:英語培養學生自信思考
- 下一篇:英語詞匯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