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滲透美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20 10:15:00
導語:英語課滲透美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論文教育時,強調的是“滲透”二字。即在英語教學中貫徹思想教育,要滲透不要強加,不要牽強附會地將英語課上成思想品德課;要不露痕跡地滲透,潛移默化,做到“潤物細無聲”。這就要求教師要找到教材的滲透點,并關心學生的思想動向,把教材內容的德育因素與學生的思想動向的教育要求結合起來,巧妙地自然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關鍵詞:英語教學傳統美德教育滲透
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靈魂。她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強德育科研工作,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具有導向作用。初中生是未成年人,而中華傳統美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精神資源。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學科課堂教學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渠道。所以,每學期開學校領導總是號召全體教師在授課時應滲透德育教育,雖然是滲透,但卻是有明確的目的和意識的。它是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和培養德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徑。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善于將傳統美德施與潛移默化之中,讓傳統美德在英語課堂上閃光。
一、傳統美德教育與初中英語教學的結合點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在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對話和課文都蘊含著我們中華民主的傳統美德的內容,如有助人為樂的;有尊老愛幼的,有勤儉節儉的;有誠實守信的;有團結互助的;有立志成才的;有助人為樂的;還有嚴己寬人的,等等,學到類似這樣的課文我就會結合中國民族精神有意地對學生滲透我國的高尚民族美德??梢姡⒄Z學科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結合點。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時,強調的是“滲透”二字。即在英語教學中貫徹思想教育,要滲透不要強加,不要牽強附會地將英語課上成思想品德課;要不露痕跡地滲透,潛移默化,做到“潤物細無聲”。這就要求教師要找到教材的滲透點,并關心學生的思想動向,把教材內容的德育因素與學生的思想動向的教育要求結合起來,巧妙地自然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1.英語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愛國歷來都是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它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感情基礎和道德規范。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是鼓舞全國人民實現民族振興的強大動力,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無疑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故事結合中國偉人的感人業績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過的單詞和一些簡單的語言來講述曾經為祖國奉獻出寶貴的生命的英雄們的事跡。這樣在鞏固英語的學習的同時,也訓練了英語的寫作,更加深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很好的在課堂中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增強學生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2.英語教學與禮儀教育相結合
禮儀教育是一種道德修養,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兒童心理與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初中階段),加強禮儀教育,對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著重要的作用。禮儀是指人的言行舉止要合乎一定的規范,待人接物要和藹可親、平等、公正、禮讓。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禮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名學生,禮儀是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面貌的文化教養的綜合反映。因此,我在遵循知識傳授的同時,運用教材內容,有機地進行禮儀教育。如學“true;believe”等時,我教育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學“stop;station;office;class”時,教育學生在公共場所要注意禮儀;學“help;wrong;state”時,教育學生要互相寬容,誠意待人,知錯就改。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英語教學與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相結合
素質教育理論的前提是教育人本論,它的核心是:強調尊重、關心、理解與相信每一個人。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叭省钡暮诵氖恰皭廴恕?,即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進而有利于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但是,這種美德在一些獨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現,常??梢钥吹竭@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后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里忙碌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所以,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注意每一個教學細節。例如,Theoldmangotintothecar.我們不譯為“老頭進了小汽車”,而是譯為“那位老先生上了那輛小汽車”。在看圖作文和材料作文中盡量多選取尊老愛幼,扶危助困,奉獻愛心題材的素材讓學生寫,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
4.英語教學與勤儉教育相結合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治家、興國的根本。俗話說“勤以立志,儉可美德”。然而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雖有所改善,現在許多孩子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穿要名牌,吃要高檔,生日派對、同學聚會,更是動輒一擲千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是理所當然的。但這并不等于就可以鋪張奢侈,更不能丟掉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建設節約型社會,必須從孩子抓起,從小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美德。英語課學習“water”時,我就會教育學生要節約用水,因為水是世界寶貴的財富,萬物離不開水;當學到“apple;banana;cake”時,我教育學生不要浪費水果和食物,浪費是一種犯罪,節約就是一種美德。
總之,通過學習西方文化,對學生有意地滲透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他們形成具有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的人格,為振興中華,建設社會主義培養優秀人才,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英語課堂上閃閃發光。
- 上一篇:語法翻譯教學法價值分析論文
- 下一篇:作文心理教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