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互譯中音譯之美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15 05:43:00
導語:英漢互譯中音譯之美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信、達、雅"為一般英漢互譯之標準,而音譯則要求更高,用翻譯界的一句話來說即"翻譯是一門藝術"。音譯,其為求其深邃的意境,濃厚的感染力,強烈的藝術效果。又有更好的難度,不僅要求譯者準確理解原文,更對譯者有著更高的要求。
一、引言
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能夠象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感動和美的感受。"而音譯作為英漢互譯中最特殊的一種樣式,對語言藝術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如果說一般的英漢互譯,要達到藝術性水平,必須解決如何用本國語言傳達原文風格的問題,那么音譯,除此之外,還必須解決如何運用和原著同樣最精煉的語言、最富于音樂性的語言,來駕馭嚴格約束語言,使打翻譯達到美的享受,有其以下兩個特點:
1.音譯要再現原作的藝術美
音譯是運用特殊的語言和藝術手法創造的藝術品,具有形象性、藝術性,表達了某種情節內容、思想感情,體現了作家獨特的藝術風格,并且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音譯,光傳意(即做到意義上的忠實)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注意保存原作的感情、韻味、意境的風格,要把原詩創造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
例如:
AWidowBird
Awidowbirdstatemorningforherlove
Uponawintrybough;
Thefrozenwindcreptonabove,
Thefreezingstreamblow.
Therewasnoleafupontheforestbare,
Noflowerupontheground,
Andlittlemotionintheair
Exceptthemill-wheel''''ssound.
譯文為:
孤鳥
孤鳥棲寒枝,悲鳴為其曹;
河水初結冰,冷風何蕭蕭;
荒林無宿葉,瘠土無卉苗,
萬籟盡寥寂,惟聞喧桔槔。
原詩的詩眼在"widow"(孤寡之意)一詞,譯者緊扣詩眼,將state譯成"悲鳴",將wintrybough譯成"寒枝",將freezingstreamblow譯為"冷風何蕭蕭",將mill-wheel''''ssound譯為"喧桔槔"。可以說,這種譯法在詞義上講是"失實"之處,但它卻將原作創造的那種藝術境界給傳達出來了,而且譯文所渲染出的那種荒寒的意境、悲涼的心情,私以為,較原作有過之而無不及,讓人讀罷,不禁從心底泛起一股悲愴之情,對那只孤苦伶仃的鳥兒頓生同情之心、憐惜之意。一首好詩,往往是"意中有境","境中寓言",讀后沁人心脾,耐人尋味。譯者在翻譯時,應該充分發揮想象力和直覺的作用,對原作心領神會,而移情于自身,把原作的藝術美音譯美表現出來。
2.音譯是一種創造性的美
音譯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既是原作藝術美的欣賞和接受者,同時又是它的表現者。從欣賞到表現,有一個重要環節,即譯者的審美再創造,或者叫心靈的再創造,情感形式的再創造。這種再創造的關鍵是要抓住蘊含在原作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不妨甩開原文形式,選用最佳的詞句結構、表現手法,把原文(不僅僅是內容,而且還包括情感、意境、韻味和風格)重新表達出來。例如英國詩人菲茨杰拉德(EdwardFitzGerald)譯波斯詩人俄瑪(OmarKhayyam)的"魯拜集"(Rubaiyat)是傳誦詩壇的名作。他不拘泥于原詩的詞句,而是吸取靈感再創作,既有英國詩的音韻之美,又傳達了原詩的意境,堪稱一絕。當然這種例子很多,俯拾皆是,順手拈來。
徐志摩的《哀曼殊斐兒》,其音譯之美曼殊斐兒,乃是愛爾蘭女作家,年輕早故的她在志摩筆下有著令人眩暈震顫的美;而曼殊斐兒這四個字將其冰清玉潔的美好氣質襯托得貼切無比,令人神往。這仙女般的名字,是KatherineMansfield的音譯-現時譯作凱瑟琳o曼斯菲爾德,但這樣就完全失去了應有的詩意,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英文名字罷了
柏楊的《翡冷翠》其音譯,引以意大利的佛羅倫薩(Firenze、Firenge或英文名Florence)令人讀后瞬間心里仿似從仙境掉到了人間。
還是徐志摩的獨創,將Cambridge譯作康橋。雖然主觀,但比起同樣半是音譯半是意譯的劍橋,卻多了些象征的意韻。歌詠康橋的詩篇也和這獨特的名稱一起經久不朽。
把Violin譯作梵婀鈴,來自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名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鈴上奏著的名曲"。換作小提琴,大約就少了一種婉約清麗的和諧。
大仲馬的《三劍客》,里面多次提到法王行宮"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還有巴黎的著名大道"香榭麗舍"(lesChampsElysees)。只覺得實在是妙不可言,一定是極為美好的場所。楓丹白露其法語本意是"楓樹茂密有清泉的所在";而香榭麗舍本意是"歡樂所在的田廬";此情此景,如詩如畫-不僅字音幾近,字意也非常美妙得十分相似。
"香奈爾(Chanel)"也是一個相當出色的音譯;我想很多女孩兒一見這個名字就會喜歡上它-如夢似幻的性感、溫柔和芬芳,作為女性化妝品和時裝的品牌實在合適不過了。
中式的美麗音譯,還有很多體現在電影名字上。比如把非常平淡直白的的《滑鐵盧橋》譯成《魂斷藍橋》;氣氛悠然而出,讓人感覺一定是個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譯作《廊橋遺夢》、一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婚外情,恰恰是這樣如此平凡的題材,卻被高明的藝術家渲染得纏綿悱惻,哀惋動人,男主人公羅伯特金凱的人格魅力,使得整個作品甚至亙古以來無數男歡女愛悲歡離合的故事,升華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意外的收獲》譯作《鴛夢重溫》...如古典的四字駢文,優雅微妙。美國有個以前的印第安人居住地Yosemite,現在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因經常有灰熊出沒,就用了印第安人語的"大灰熊"作地名,誰知中式的音譯卻把它變得如此巧妙。
二、結束語
漢字是象形文字,其中含有物象的基因,具有某種空間性和可視性,有一種模糊的圖畫美,正如著名詩人聞一多所說:"惟有中國的象形文字,可直接表現繪畫的美。西方的文學變成聲音,透過想象才能感到繪畫的美??墒侵袊膶W,你不必念出來,只要一看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詩,立刻就可飽覽繪畫的美。"老舍先生說的"我們的語言文字之美是我們特有的,無可替代的"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并可以通過語言文字之美譯后使讀者看到思想之美,意境之美,感情之美,做到音、形、義兼美,"既有意思,又有響聲,還有光彩。"在英漢互譯時如果只是逐字逐句平平淡淡地譯出來,韻味盡失,豐姿全無,即使文字流暢,忠實通順,但不傳神,也不能算好的、合格的譯文。
參考文獻
[1]《詩詞翻譯的藝術》,《中國翻譯》編輯部,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
[2]楊自儉,劉學云.《翻譯新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3]《論英漢翻譯技巧》,《中國翻譯》編輯部,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
[4]《中譯英技巧文集》,《中國翻譯》編輯部,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2.
- 上一篇:城市管理局首問責任制度
- 下一篇:互文性與習語翻譯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