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論文
時間:2022-02-26 10:39:00
導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
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SEFC1BUnit18“Thenecklace”時,先對故事細節、實事等向學生進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問:
1)WhatelsecouldJeannesayaftershetoldMathildethathernecklacewasnotarealdiamondnecklaceanditwasworthfivehundredfrancsatthemost?
2)IfJeannereturnedtherealdiamondnecklacetoher,whatwouldMathildedo?
通過這樣的提問,推想出課文中沒有寫到但又與之關系密切的若干內容,能使學生加深和拓寬對課文人物刻畫、主題表現的領悟,激起他們去主動思考和探索。
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
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例如教SEFC1ALesson42“AmericanCountrymusic”,在學生進行了初步的‘Askingandanswering’后,教師提問:
1)WhatdoyouthinkoftheAmericanyoungpeople?
2)Whatabouttoday''''sChineseyoungpeople?
學生七嘴八舌談到了當今美國青年低沉的情緒與消極的處事態度,以及中國當代青年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的人生態度。這種問題能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延伸到課外的話題中,啟迪學生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觀察與思維能力,培養了閱讀興趣,同時也可使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按韓愈說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陶行知先生也說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會怎樣學習,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受益終身。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如預習SEFC1ATheOlympicsGames一課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以下問題回去思考:
1)HowoftenaretheOlympicsheld?
2)What''''stheOlympicmotto?Whatdoesitmean?
接著讓學生就“theOlympicmotto”的話題聯系自己的實際作些準備,以便課上參與討論。借2000年Sydney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取得的輝煌成績(28枚金牌)討論申辦2008奧運會成功的可能性。這樣,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入課堂,學習就能由被動變主動,以前在課堂上是學生盲目地跟著老師跑,現在教師要適應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
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譬如在教學SEFC1BHealthyeating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Supposeinastreetsidebysidetherearetworestaurantswhichservedifferentfoods:oneisChinesefood;theotheriswesternfood.Ifyouarehungryandyouwantadietofhealthyfoods,whichrestaurantwillyouchoosetohaveyourdinnerin?Why?
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思維,為閱讀奠定了基礎。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SEFC1BUnit21KarlMark,文章介紹了馬克思學習外語的經歷,時間線條較詳細,每個時間點的出現都反映了他一生中的某一事件,可以根據時間線索進行歸納TimeWhathappened
in1818wasborninGermany
asayoungmanwasforcedtoleavehishomelandfor
politicalreasons;wenttoBelgium,France
in1849wenttoEngland;madeLondonthebase
forhisrevolutionarywork
laterstartedworkinghardtoimprovehis
English;maderapidprogress
in1853wrotearticlesinEnglish;praisedhim;
encouragedhim;wasnotsureabouttwo
things
laterKeptonstudyingandusingEnglish
inthe1870sbegantolearnRussian;readarticlesand
reportsinRussianattheendofsixmonths
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應該說,高中每單元一篇閱讀課文所選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他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衛生習慣等等都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于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里,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做法之一:每周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課后閱讀,并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做法之二:在高中開設英語作品選修班。首先從材料的選擇上下功夫,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范圍,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志上精選閱讀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聲讀物和視聽讀物(VCD,MTV,Videotapes,etc)。這些材料的特點是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且能把握時代特色,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英語閱讀教學應滲透人格教育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譬如SEFC1BAninterestingLife講述了歌星BobGeldof實施了一個為非洲貧困地區獻愛心的計劃,教師可這樣設計問題:WhatshouldwelearnfromBobGeldof?引導學生談談幫助身邊貧困學生,為希望工程獻愛心、為災區人民出力、為建設祖國努力學習的情況等。
又如,在教SEFC1AWaltDisney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分析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意圖或主題思想。可提出這樣的問題:
1)WhydidWaltDisneysucceed?
2)Whatkindofmandoyouthinkhewas?
思考這樣的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通過教材教育學生要學習主人公對事業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此外,在教學中還可根據教材需要利用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融德育教育于教學中,這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這不正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嗎?當然,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自覺意識。正確地認識英語閱讀教學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讓以政治思想教育為中心的人格教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 上一篇: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論文
- 下一篇:中學學習科學發展觀整改落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