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論文

時間:2022-06-18 05:50:00

導語: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論文

論文摘要:英語教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能很好的“實踐”到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去。但是在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常常是老師講得辛苦,學生卻抱怨沒有收獲。本文針對當今大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不是很強的這一現狀,提倡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并在教學中運用此模式相關的課堂活動,從而提高英語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論文關鍵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英語能力課堂活動

1引言

正如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常常抱怨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活躍,不合作一樣,學生們也常常抱怨英語課堂缺乏生機,無法有效的教學。在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在“講解”上:教學生新的單詞、短語,學習語法,分析課文,講解練習,他們完全控制著課堂的活動。而學生只是參加了少量的課堂交流活動,又或者是成為了教師的忠實聽眾。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不可能有很高的情緒去學好英語,不可能將學好英語作為一件積極,主動的事情。換言之,只有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才可能進行有效的教學。那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是提高當代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有效模式呢?怎么去貫徹這一教學模式呢?

大家都清楚,英語學習在大學生的學習和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學生們完成大學教育時,他們應該具備聽,說,讀,寫這四種基本的英語交流技巧,而在英語課堂上利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相比,轉換“學生”的角色,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致,能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需求兩者有效的結合,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什么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是任何語言教學者的共識。Tarone(2000:9)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首先要在課堂上滿足學生的需要。Tudor(1998)也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的計劃中來,以便使課堂教學從內容和組織上更貼近學生的愛好和需求。”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前提是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研究,其指導思想則是在教學策略、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內容的安排等方面都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不難看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應立足于以下兩點。首先,教學就應該滿足學生的需求,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學什么,教師就要安排什么教學和練習內容。如果教師不考慮學生的需求而一味要求學生參與到語言訓練中來,學生往往會因所做練習的內容,形式或者是難易程度等原因喪失參與的興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第二個立足點就是學生要有大量的課堂上的語言實踐活動。外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理解和回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輸出,這既是學習語言的目的,同時也是學好語言的手段。

那么,怎樣在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呢?筆者通過在課堂的實踐教學以及同行的交流中,總結出以下三步實施這一教學模式的方法。

3在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課前教學

課前教學的意義包括三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準備學習新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這一步驟有多種教學活動,例如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構造詞匯網,討論文章的話題等等。

3.1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內容列舉一些文化背景知識,也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其寫出他們知道的與話題相關的信息,然后再給學生時間匯總他們的信息。教師還可事先通過各種途徑(如上Intemet等)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把它們制成幻燈片:可以關鍵詞出現,或以圖片形式展出。教師采用以介紹課文背景知識和相關內容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

3.2構造詞匯網

眾所周知,詞匯作為語言的三要素之一對于掌握一門外語來說是至關重要,必不可少。正如Wilkins(1978:111)所說,在語言交際中,沒有語法,只能傳遞很少的信息。沒有詞匯,將沒有信息可傳遞。詞匯的掌握程度與英語語言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將英語詞匯構造成有著聯系的網,一方面可以鞏固以前所學的相關詞匯,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新詞匯牢牢的貯存在大腦中。詞匯網可以直觀的展示單詞的語意,搭配等,它的列出可以這樣進行:

(l)選擇一個核心單詞,這個單詞可以和所學習的內容有相關的聯系,比方說:law

(2)組織學生說出與law相關的所有詞匯

(3)組織學生將詞匯分類,完成詞匯網,如下圖所示:

3.3討論文章的話題

討論與文章相關的話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想象的平臺。學生通過自由討論,能很好的對話題進行了解。以《大學體驗英語》第1冊第3單元ClubsandSocieties為例,在學習這篇課文前,教師可將標題寫在黑板上,并月‘問學生“參加俱樂部和社團活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然后,教師將學生回答的理由以兩列的T型表列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找出很多有趣的理由。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又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進入學習。

第二步:課堂教學

第一步的教學策略是完全圍繞著學生的好奇心而開展的,那么第二步的教學則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而進行的。在課前教學中,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認識,接下來,他們就應該是非常想知道所學的內容到底是什么。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具體有哪些活動可以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策略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課堂閱讀中幾種常見的方法。

略讀和檢索讀。略讀是由閱讀的目的所決定的。在進行略讀時,學生不需要詳盡的理解所讀材料,只要了解閱讀材料的基本信息,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篇,領會主旨或者抓住主要內容。學生可以跳過細節,跳過不重要的思想和例子。同略讀一樣,檢索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略讀是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獲得大意,其目的是了解閱讀內容的概要。檢索讀是從閱讀材料中尋找某些特定的信息。通過這兩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學生也可對教學的內容有個宏觀的把握。

細節閱讀。在這一閱讀活動中,學生可以監控自己的閱讀理解,使學生注意自己什么地方理解了,什么地方不理解。當學生能夠確定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時,可以通過這些方式來幫助理解:閱讀句子,尋找關鍵詞幫忙理解不熟悉的單詞;閱讀上下文,尋找線索,猜測詞義;尋找單詞的詞根,前綴和后綴,以助于理解。

同伴閱讀。同伴閱讀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訓練閱讀技巧的教學手段,學生可以兩人一組閱讀,并在閱讀時互相解決疑問,共同探尋,共同理解。在培養閱讀能力時也訓練了學生提問能力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結合前兩種閱讀方式進行閱讀。

通過這兒種閱讀形式,學生可以在大量的課堂閱讀時間中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這些閱讀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機,滿足他們學習英語的成就感,而民還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第三步:課后教學

課后教學不僅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對所學內容的記憶。那么,在課后教學中,又有哪些教學活動可以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策略呢?這些教學活動可以是文章小結,可以是小組討論,也可以是圍圈發言。

文章小結。文章小結既可是口頭的,也可是筆頭的。這種活動就需要學生能從文章內容中區分出中心意思,或者能識別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課后對所學文章進行小結就是把文章的內容和教師課上所講內容加以整理、歸納,是一個知識再現的過程,也是一個強化記憶的過程。學生通過這一活動,能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同時也鞏固了課堂學習的內容。

小組討論。經過課堂教學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加入到團體活動中來,進行小組討論。這種活動可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靈感思維能力。小組討論作為學生同伴學習小組內的交流討論,一種班級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有著師生對話無法替代的作用。同伴之間的彼此交流、相互幫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學會社交技能,而且可以有效改進學生對英語的認知水平,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圍圈發言。當學生需要交流感受時,當對所學的文章中討論的問題沒有正誤之分時,學生圍坐成一圈發言則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教學活動。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主要是創造一個十分安全的環境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毫無顧忌的交流自己的感受。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應提供必要的語言幫助,最后還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歸納。

4結語

成功的教學活動必然能夠讓學生以最高的效率掌握知識信息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形式上從教師滿堂灌的主講,到強調教師指導學生獲取語言知識,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解決了學習動機的問題,而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最完善的英語教學,只是對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