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職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時間:2022-03-31 11:51:00
導語:小議職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和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英語學科的特點出發,樹立“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激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興趣,鍛煉學習意志,培養合作精神。
關鍵詞:培養興趣激發動機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英語學科自身特點與規律上重新加以審視和調整,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深入挖掘英語科文自身的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的予以表現,做到以情感人,以理動人精心設計英語課堂提問,有效發揮其課堂調控功能,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鼻楦凶鳛橛⒄Z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認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下面談談在教學過程中,該怎樣進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激發興趣,情意共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只有有趣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去設計問題。用科學、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如在學習SBⅡ,Unit6一文中時,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問題:
(1)Whywastheyoungladyworried?
(2)Wherewastheredbellropeconnected?
(3)WhydidHolmesaskifherunclekeptpets?
這樣很快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
問題設計的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地思考,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激發興趣,需要教師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愛好,所設計的問題能夠“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時,決不可忽視問題的真實性,教師提的每一個問題都要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甚至有一種不說不快的感覺。并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有意義的課內及課外實踐活動,讓英語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對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績。同時設法讓學生懂得,學好英語是學習者自身發展和適應未來的需要,從內心深處喚起學生要學好英語的愿望。
二、營造和諧氛圍,使學生“愿學”
教師要善于表達積極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和藹的語言,多給學生動口的機會,盡力做到對學生不指責、不呵斥、不急躁,多給予熱情鼓勵和引導,讓他們在語言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表達出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滿足學生的情意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以求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教師應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給以鼓勵,這樣會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和可敬,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的上進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加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學習的自信。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更加熱愛學習。
三、強化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
在英語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烈的氛圍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動可以參與,觸“境”生情,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這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評價,是一種帶有策略性的較高層次的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英語學法的指導要堅持三個原則:
(1)要堅持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生的個體研究相結合;
(2)要堅持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習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3)要堅持學習方法的指導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相結合。也就是說,英語教師不但要依照語言習得規律來指導學生選擇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且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使其學會高效率地學習。
四、磨礪堅強意志,使學生“能學”
我們英語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和現有資源,努力培養學生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如UnitNineHelenKeller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刻苦和堅強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通過英語競賽等途徑,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追求上進,做到能敗能學。教師還要以自己的真摯情感和循循善誘的課堂教學感化學生,降低他們緊張和焦慮的程度,減輕心理壓力,滿足他們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英語的語言學習。
五、培養合作意識,使學生“互學”
采取合作學習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取長補短,消除思想焦慮,鼓勵大膽參與,增強學習動機,樹立自信心和自我尊嚴。教師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情境,讓學生管學生,讓學生督促學生,讓接受能力快的學習幫助接受能力慢的學生,幫助其出謀劃策,讓組長負責協調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感受到作為小組一員的責任,促使學生互幫互學,養成合作習慣,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這樣,在集體榮譽感催促下,有些不自覺的學生會被班級良好的學習氣氛所觸動,也會努力爭取每一分為本組爭光。當然,教師應充當好設計者、組織者、鼓勵者和評價者的多重身份。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只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和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論廢礦井再利用再建設的設想
- 下一篇:學校教導處主任學習創優爭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