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自主性道德教育
時間:2022-04-05 09:16:00
導語:透析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自主性道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的自主性道德教育,要注重氛圍和情感上的共鳴,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文化素養,同時激發興趣,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
關鍵詞:英語教學自主道德
2001年6月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使我們達成這樣的共識:課程的功能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發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寓道德教育于語言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如何求知,如何做人,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據此制訂的新《英語新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學習外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明確確立了文化素養、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的地位。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創設各種學習活動,加強學生的自主性道德教育。
所謂自主性道德教育是指道德教育應融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盡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注重創設情境和氛圍以促使個體產生內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主動地去實現教育的目的。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成為道德的選擇者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們的智力發展、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積極健康的情感能使人們的思維敏捷深刻,想象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其中,激發興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是關鍵。
四年級學生所學英語課是比較初淺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我在每節課之前都抽出五分鐘的時間,請一個學生上臺用英語演講。雖然這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取得了比預期還要好的效果。同學們不但能夠按要求完成演講而且還將生活中的事情溶入自己講稿中,既增強了英語表達能力而且還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同學們每次都面帶笑容,眼睛神采熠熠。演講結束后,我開始進行教學,“你們知道WTO嗎?你們知道OlympicGames嗎?”學生們大聲答道:“知道!”“那你們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將在哪里召開?”“北京!”我又問:“你們愿意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去迎接外賓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喊起來“愿意!”“Soweshouldworkhard!”當我解釋給他們聽時,他們握起小拳頭,信誓旦旦地說,Workhard!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他們自覺選擇了道德教育。
二、設置語境,讓學生成為道德的實踐者
英語教學中,對特定的德育目標的實現或內容的輸出,要注意強調有一定的具體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圍,由于學生接觸英語的大部分時間是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給學生設置一個適宜的語言情境,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到從事這項任務的必要性,達到深有感觸,自己主動地、積極地去完成。
這是英語教學走向生活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在實踐練習中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進行Unit6公共汽車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公共汽車上讓座的情景加以鞏固。學生在此情境中,不僅加深理解了課文中的知識,更培養了學生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
三、給予鼓勵,讓學生成為道德的收獲者
學習的最大樂趣在于經過艱苦努力而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應使學生正確的道德行為得到認同和應有的贊賞,這樣,能夠使學生有自信心,確認自己的行為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在正確的道德行為中尋找積極的一面,最終使學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因此,教師在對任何一位學生進行評價時,切不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評價中老師應用深情的贊許或是熱情的鼓勵,以鞏固提高學習興趣。如孩子們有了精彩的表演時,我常常會說:“Great!Boysandgirls,Clapyourhands!”接著全班同學就會鼓掌對其表揚,集體喊“XXX,OK”。有時我會送英文名字給他們,或者送一些簡筆畫,同時進一步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的指出好在哪里,如“Yourpronunciationisverygood.”使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增強信心,從而激發其學習動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如果有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演好,我則說“Tryagain”這樣的評價不會挫傷他的積極性,使他有勇氣、有興趣再演一遍。在這樣的鼓勵下,學生們各個有自信,敢說敢問,學習興趣持久而又濃厚,努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有的學生未完成作業,我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同時,幫他們分析為什么不能按時完成,對勇于承認錯誤的學生我對他們進行表揚肯定。這樣一來學生即受到了教育他們的自尊心也得到了維護,使他們能夠主動自覺的完成作業。
另外我還鼓勵同學們向老師提建議或進行自我總結,我每次都把學生的建議和總結認真的翻閱,雖然有的只是一兩句話,但那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呼聲,是他們自己的道德觀,是他們主動進行自我管理的表現。我將所有的建議和總結都裝訂起來妥善保存,對比較好的建議我進行了采納。
四、走向生活,讓學生成為道德的駕馭者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走向生活。由課堂的語境實踐練習,到真正的生活,乃是水到渠成。
我班的學生見到老師會主動打招呼“Goodmorning.”“Hi.”;見到客人老師會大方的說,“Welcometoourschool.”問路或打擾別人時,會先說“Excuseme!”…“Thankyou.”“You’rewelcome.”“That’sallright.”等禮貌用語更是常掛嘴邊。有的學生甚至能用英語制止一些不良現象。當有的學生摘花時,他們會說“Don’tgetit.”這些是和在教學中溶入德育教育是分不開的。學生在得到鼓勵,自發地在正確的道德規范下積極地實現他的人生價值的同時,隨著他越來越多地被外界所肯定,那么,他就會從自發地作為道德的履行者和實踐者質變為道德的駕馭者。
總之,作為教師應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利用各種教學工具滲透道德教育,使學生成為一個自信、健康、向上的英語學習者,“樂”學而“學”!
- 上一篇:今年兩會培訓感悟
- 下一篇:小議素描科學訓練方法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