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英語學習中預習的關鍵性
時間:2022-04-24 05:14:00
導語:剖析英語學習中預習的關鍵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就是提前對事情有所打算,有所計劃,做到心中有數,并對事情結果加以預測。同樣在學習中也需要提前準備,提前思考,先解決一些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疑難雜癥留待上課時老師解決,這樣減少問題,聽課效果會更好。這就是預習。預習是有計劃、按計劃學習的一種表現,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英語學習自然也是這樣的,想要學好英語這門課,僅憑課堂上有限的45分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在課外。如果平時能養成課前預習這一良好習慣,對學好英語會有很大幫助。
一、預習好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有目的、有計劃的預習是科學學習、高效學習的前提。預習就是對未來的學習有一個統籌的規劃,這樣才有可能對自己的時間做充分、合理的安排,恰如其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學生一旦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有一個統籌安排,有計劃地做好每一件事,就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全力以赴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去努力拼搏。
2.預習是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準備。上課注意認真聽講固然非常重要,但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準備是課前的預習。如果一個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時就會心中無數、倉促上陣,就有可能對一些問題不得要領,這樣難以達到既定的學習目的。相反,如果在上課之前對要學的內容進行預習的話,你就會知道哪些地方有疑點,哪些地方是難點。這樣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理解問題也就會特別深刻。另外,在你確定課文中的疑點和難點的同時,必然對其產生一些個人的認識。這樣在聽課的時候,你就可以邊聽講邊對照,看哪些地方自己理解對了,哪些地方理解錯了,原因何在,這比起那些課前不預習,內容不了解,疑點、難點不知道,任憑老師講,由著耳朵聽的同學,聽課效果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只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才能使你做到心中有數,聽課有的放矢。
3.預習是課堂參與的有力保障。對于學生來說,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而上課又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體部分和關鍵環節。知識的理解、方法的掌握、能力的發展、技能的提高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那么,上好英語課,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精神飽滿、滿懷信心,上課要專心致志,積極思考。對老師所講內容要充分理解,牢固記憶所學的內容,為進一步操練打下基礎。
其次,要將自己預習時對教材的理解和老師所作的講解進行比較,理解一致的加以鞏固;觀點不同的要進行思考,提出質疑,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同時還要注意認真、及時地做好課堂筆記。記課堂筆記最常用的方法是“提綱式”筆記法,即一邊聽課,一邊敏捷地概括和記下重點和難點。課堂筆記要盡快整理,使要點突出,這對鞏固知識十分重要。筆記的充實整理包括兩點:一是把課堂上漏記或記錯的內容補充上去或改正過來,去偽存真;二是理清綱目,突出重點、難點,用概括的語言將本節學習的內容串聯起來,使筆記成為一份經過自己提煉加工的、深化的和系統化的復習材料。
第三,要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主動提問,積極回答問題,開動腦筋,積極與老師、同學合作,不要被動地聽講,不要害怕出錯,在“做中學”(learningbydoing)。上課害怕被老師提問,害怕開口說話,擔心被人嘲笑,這是不少學生的通病,在英語學習中尤為突出,是學習英語的一大障礙。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克服課上開口與同學練習口語時的畏懼心理。
要學好英語,要做到上述幾點的前提,就是課前應有預習。缺少預習這一環節,上述任何一點都難以保證。
4.預習課文并持之以恒,有助于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對新課文的預習實際上是學生對自己的英語知識,對新的語言材料進行感知、分析、判斷、思考、理解、記憶等能力的綜合運用過程,也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預習課文不是簡單地通讀一遍了事,其中還有一番揣摩、比較和查對的深工夫。這個工夫下久了,你就會產生一種“開竅”感。這種“開竅”感就是個人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不斷提高的反映。隨著預習次數的逐漸增多,這種“開竅”感會越來越明顯。最后,拿出一篇新課文,不需要別人指點和講解,自己便能夠順利地閱讀,并能較為正確地領會課文的內容。
二、預習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要有明確的預習目標。對預習的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明確預習什么,預習多少,需多長時間,采用什么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2.要有明確的預習內容。對預習的內容要積極理解,認真思考,爭取記憶、消化其中的一部分。一些生詞、短語、句型,尤其是生詞和短語應該力爭在上新課以前背下來。至于對話、課文,可以借助詞典或對照課文注釋,初步理解其大意。
3.在預習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新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有重點地去聽課,養成善于使用工具書排疑解難的好習慣。另外,還應該在預習過程中做好預習筆記。
三、預習課文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通讀課文。通讀課文的目的是了解課文大意。在通讀過程中,不要急著弄清生詞意思,可以通過上下文猜測其大意。同時,還應該盡量撇開課文中的疑點和難點,以免時讀時停,影響對課文的整體理解。
第二步,細讀課文。預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發現問題的過程。所以在通讀之后,要緊接著再來一遍細讀,把注意力集中到文中的疑點和難點上,這時可以一邊讀一邊查閱有關書籍和詞典,做到邊讀邊解決,做到疑難并進。所謂的難點就是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或者不易接受的地方。所謂的疑點就是自己有一定的見解但又不十分肯定的地方。不管是疑點還是難點,既是自己理解課文的障礙,也是自己獲取新知識的主要所在。因此,一定要設法解決它們。在解決這些疑難問題的時候,務必做到有理有據,切不可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亂下結論。
第三步,通過聽課檢查自己預習的效果,解除疑惑,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在預習課文的第二步工作中,不管你花費多少氣力,總免不了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應成為你聽課的重點。對于已經理解對了的知識點,記住就是了;對于理解錯了的知識點,要及時糾正,不然,就有可能造成以錯當對的后果。這樣不僅達不到預習課文的目的,還會釀成不該有的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