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英語課堂構建策略
時間:2022-06-23 09:42:35
導語:綜合英語課堂構建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探究了生態語言學視域下的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教學,指出了綜合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生態失衡現象及失衡表現,提出了構建生態化綜合英語課堂的策略,以期為后續的綜合英語課程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綜合英語課堂;生態失衡;教學策略
綜合英語是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是為高年級的專業課程打基礎的課程。綜合英語課程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從微觀上來說,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關乎英語基礎的方方面面,如語音、詞匯、句法、語義、語用等;從宏觀上來說,綜合英語課堂教學是整個英語專業教學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其必須體現生態語言學的整體性和環境性,既要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高年級繼續學習的需要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也要滿足學校、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實際需求。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以往教師講授、多媒體演示的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生態教學環境下學生對知識獲取以及能力培養的需要?;诖?,本文擬從生態語言學的角度探究綜合英語課堂的構建,以解決上述問題。
1生態語言學概述
生態語言學(eco-linguistics)是生態學和語言學交叉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在生態語言學的興起與發展過程中,先后出現了兩種范式,即豪根范式和韓禮德范式。1972年,美國籍挪威學者豪根(Haugen)在考察了語言和生態系統之后認為,語言系統面臨的社會環境和生物系統面臨的自然環境一樣,都需要引起人們的關注。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礎上,他提出了“語言生態”(theecologyoflanguage)這一概念,即通過生態學的研究發現生態系統是如何影響語言系統的,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生態學的方法研究語言跟蹤、語言記錄和調查、語言保護、語言政策、語言保護和語言活動等內容。豪根范式將語言與言語社區之間的關系看作生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因此它也被認為是語言研究的“隱喻”范式,其“隱喻”范式如圖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豪根范式是對語言進行生態學研究的范式,故其也被稱為語言生態學。1990年,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提出了語言研究的“非隱喻”范式,其與豪根范式正好相反:豪根范式通過生態研究語言,韓禮德范式則通過語言研究生態。此范式主要關注語言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語言是如何影響生態環境的,尤其是語言對生態的破壞性影響。其研究對象是語言,但其通過研究語言發現、分析和解決當前的生態問題,評估生態現狀,促進生態和諧發展,培養和提升語言使用者的生態理念。在隨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韓禮德范式是進行生態語言學研究的主要范式,先后涌現了很多研究此范式的大家,他們的研究領域也相當廣泛,如生態多樣性與語言多樣性之間的關系,語言瀕危與語言死亡,少數民族語言的經濟性,語言在制造、加劇和解決環境問題中的地位,教育生態學等。這些研究幾乎涉及了與自然相關的各個方面,方法多元,視角獨特,視野開闊。近年來,這一流派又開始用韓禮德范式進行生態話語分析和話語的生態分析,將生態語言學與話語分析或者批評話語分析相結合,對話語展開批評和分析,以期讓人們了解語言對生態的破壞性影響,促使人們加強對生態意識的培養,從生態學的視角使用語言,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的目的。這兩種范式各有側重,互相補充,不僅對當今語言學研究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對生態語言學的繼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生態語言學研究的認知模式被認為是繼豪根范式和韓禮德模式之后的又一種范式,它以“語言與環境的互動為前提”[1],“旨在通過話語建構和話語分析來重構有助于生態保護的各種心理模式或認知結構——‘故事’(stories)。我們通過語言將對自然的認知進行概念化處理,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影響著我們的言語行為,我們的言語行為又進一步強化、弱化或改變自己對自然的認知,從而構成新的故事,指導、影響、控制著我們的社會實踐”[1]。這一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有Stibbe(2015)、Al‐exander(2009)和Fill(2001)等。國內的生態語言學研究起步晚,但發展迅猛?!爸袊鷳B語言學研究會”繼2017年4月28日于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后,已經開展數次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如國際生態語言學研討會、全國生態語言學研討會、中國生態語言學戰略發展研討會、生態語言學研究研修班等。目前,國內的生態語言學研究已經進入了繁榮階段[2],學術成果數量可觀,有力地促進了生態語言學學科的發展,使得該學科成為語言學領域新的增長點,在國內和國際學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國內學者對生態語言學指導下的外語教學也進行了大量的探索。總的來說,這些研究具有兩個特點:第一,基于理論探討和引進介紹的研究較多,對教學實踐和應用的研究較少;第二,對生態語言學指導下的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的研究較多,對英語專業教學的研究較少,對綜合英語課堂的研究就更少了。
2綜合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綜合英語課程涵蓋的內容廣泛,既有閱讀、聽力、寫作、聽寫,也有語法、詞匯等內容;其次是涉及的學科多,既有語音學與音系學的內容,也有詞匯學、句法學、語義學和語用學的內容。因此,綜合英語課程的設置和教學都應該被看作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教學主體、教學活動和教學環境等。這個生態系統中的每個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仿生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缺失或者有缺項,都會對整個生態鏈產生不良影響。從目前來看,綜合英語課堂教學生態因素失衡主要有以下表現:
2.1課堂生態環境失衡
首先,課堂教學內容作為生態環境的一個因素,跟不上信息化時代的學生需求,內容陳舊、知識老化,與教學生態中的其他因素脫鉤嚴重;其次,英語專業作為語言類專業,需要小班化教學,但目前課堂人數太多,“人口密度大,違反了教育生態理論中的最適度原則和耐度定律,增加了生態主體即學生的生理與心理壓力,導致了外語課堂生態師生主體與課堂生態環境的失衡”。[3]
2.2教學觀念有待進一步改進
綜合英語是一門基礎課,包羅萬象,這就要求該門課程的教師在課堂上能綜合運用最新的語言學理論、文學理論實施教學,而不能通過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會話教學、聽力訓練,還是語篇閱讀與分析以及寫作教學,其過程都是機械地單獨進行的,沒有體現生態課堂理念下的整體觀。其中存在以下問題:對語篇的解讀缺乏生態意識培養,還停留在傳統的字詞用法分析上;對詞匯的分析沒有超越傳統的語義學范圍,對詞匯語用的關注度不足;每個單元的交際會話和聽力部分教學未能與閱讀教學融為一體,構成整體的生態環境;等等。這些問題會導致課堂的各個部分相互脫節、相互獨立,使之看似不是一個完整生態鏈上相互關聯的生態因子,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課堂教學就難免產生跳躍性,枯燥、乏味在所難免,課堂上教師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不愿或者不能積極參與課堂生態的構建。這會直接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差,并對該課程的作用產生質疑。同時,這門課作為專業必修課,通常以閉卷考試的成績作為學生成績評定的標準,忽略了過程性學習和參與度考核(這兩個指標是課堂兩個重要的生態因子),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綜合英語課程教師也應該在課外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源配合課堂教學,如在講解詞匯部分的新詞新語時,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新詞匯以及與新詞匯有關的研究成果,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最近的報紙期刊,如《衛報》《經濟學人》等,以豐富學生對新詞匯的認知。
2.3教學生態環境需要改善,資源配置不合理
教學生態環境猶如自然環境一樣,對人的影響極大。生態語言環境不僅由先進的教學設備構成,還要有與之相配套的軟件資源。然而,當前英語專業課堂基本上都配備了先進的語音設施甚至是同聲傳譯的設施,但相應的軟件資源配套有限,造成了硬件有余、軟件不足的現象。另外,教師在上課期間,也把學生的設備資源控制在自己手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他們在大多數時間還是跟著教師亦步亦趨地學。
2.4評價方式單一
綜合英語課程作為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評價方式單一,主要依賴于考試的方式,不能完全反映生態學視域下的“全人教育”理念。因此,應該把現有的評價方式改為動態評估,采用多次考核和形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在定量和定性評估各個單元、各個板塊時,充分考慮過程性、發展性、多維性等要素。
3生態語言學指導下的綜合英語課堂構建策略
在生態觀指導下的綜合英語課堂構建過程中,教學要素只有在競爭與共生的“生態系統中達到一個最優的生存時空位置,才能夠與環境達成和諧一致。語言教學生態系統所認定的環境是一種動態的、綜合的、平衡的環境,應該具備調節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制約各項教學活動、使各教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轉換等功能”。[3]對于生態化的綜合英語課堂來說,要積極考慮學生、教師和生態環境都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數字化時代,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多媒體等媒介,采取多模態的教學手段,外語翻譯根據綜合英語每個單元的不同板塊,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習主體課堂內外的積極性,與生態環境下的各個要素進行充分的對話和互動。鑒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以構建生態化的綜合英語課堂。
3.1教師的教學理念生態化與學生的生態素養(ecologicalliteracy)培養“和諧化”
教師教學理念的生態化主要指,教師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生態意識,把課堂教學的各個因素作為生態鏈上的一個環節,建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和學生與教學環境、學生與學習材料、教師與教學材料之間和諧共生的關系。在這樣相互依存的教學生態中,教師要創造情境讓各個生態因素多邊互動、和諧對話,摒棄傳統的灌輸式、一言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材料多樣性與豐富性的特點,強化話語的生態分析,“通過生態語言研究形成可持續的生態發展觀,增強他們的環境意識和生態素養,進而影響他們的生態行為,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4]18。教師要用教學理念的生態化促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生態話語,改善對自然的態度和看法,重視自然世界,親近自然”[4],認識生態危機、自主學習和運用生態知識,樹立正確的生態觀,讓生態意識成為自身的人生素養之一。當師生之間的生態意識達到和諧共生的狀態時,課堂教學就會朝著更加生態化的方向邁進?!八迹陨鷳B語言學為本;行,以生態語言學為道”[5](thinkandacteco-linguistical‐ly)將成為綜合英語課堂教學生態化取向和學生生態素養培養的最成功之處。
3.2統籌規劃,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積極發揮各個生態因子的作用
統籌規劃,就是要提前告知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是什么、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課外自主學習的途徑有哪些、在哪里可以獲得自主學習的資源、遇到了問題怎么辦、線上和線下學習有哪些注意事項、評估的方式方法是什么等。綜合英語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學習資源相對豐富,合理利用這些資源有利于充分發揮各個生態因子的相互促進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網絡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各種學習類APP也是充實綜合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可以強化課堂生態,構建更加貼近生活的動態的綜合英語課堂,這與自然界的生態系統具有動態性的特征是一致的。
3.3打造多元和諧、交互共生的課堂生態環境
課堂是外語學習最重要的生態場所。由于社會環境條件的變化具有不可預測性,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外語學習者時要對學習環境附著的各種生態因子給予核定[6]。建立生態課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促進學生語言知識動態地、可持續地發展。對于“多元和諧、交互共生”,Zeichner(2010)認為生態環境中各個因素之間的平衡最重要。[7]具體到綜合英語課堂教學的平衡,教師既要考慮各個因素之間的機會平衡,也要考慮學生之間的互動平衡。仿生課堂猶如自然生態一樣,各個因子相互作用、互動發展、相互促進,形成完整的生態鏈,體現環境在語言學習和“全人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人對環境的反作用。此外,生態課堂也要考慮綜合英語課堂中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平衡、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之間的平衡;教師還要加強綜合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生態化設計,體現交互共生的課堂,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在關注共生和交互的同時,生態的競爭性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學策略,如學生在綜合英語課堂上的展示(presentation)就體現了個體在共生環境中的口語、聽力等方面的競爭性?!岸嘣痹诰C合英語教學中也是很顯著的特色,因為綜合英語的每個單元都各有側重,即使在每個單元內,各個部分也條分縷析、跳躍性很大,每個部分之間從表面上看是沒有關聯的,如第一部分的交際活動、第二部分的聽力練習、第三部分的閱讀欣賞、第四部分的補充閱讀材料、第五部分的課外閱讀建議和練習等。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從一個板塊過渡到另外一個板塊,體現了綜合英語教學的大生態鏈。同時,建立聽力、課文閱讀或寫作等特定課型的微觀生態課堂,保持生態鏈的有機銜接,需要教師采取生態化的教學策略設計,打造多元課堂,從而實現交互共生的課堂教學環境。
4結語
本文基于生態語言學視角探究了當前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指出了綜合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生態失衡現象,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以及構建生態化綜合英語課堂的策略,以期為今后的綜合英語課程改革和課程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
作者:王召軍 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保險新投保數據研究分析
- 下一篇:機械英語語法特征及翻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