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拼貼藝術手法論文

時間:2022-08-10 11:59:00

導語:戲劇與拼貼藝術手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戲劇與拼貼藝術手法論文

摘要:論述了拼貼的藝術手法在德語戲劇《DieSchlacht》中的具體運用,從而使得零散、異質的情節組織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拼貼藝術效果。這不僅表現出前東德戲劇家海納•米勒大膽創新的藝術主張,還引起了人們對德國法西斯統治,尤其是當時扭曲變形的人群關系的深刻反思。

關鍵詞:拼貼;大膽創新;零散化和片段化的趨向;多樣的表達方式;冷靜反思

海納•米勒(HeinerMüller,19291995)是前東德享有世界聲譽的戲劇家。在戲劇《DieSchlacht》(可譯為“戰役”或者“屠殺”)中,戲劇家通過將五個彼此迥異又相互聯系的故事進行拼貼組合,展現出法西斯主義從上臺統治直至倒臺失敗期間,德國各人群在納粹思想的陰影下不同的行為表現和思想狀況,尤其是對各個人群的扭曲心態和變態行為的揭露,從而對德國法西斯主義進行全面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

拼貼,原指將不同質地的材料碎片拼接和粘貼在一起的繪畫方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米勒根據自己的創作理念,大膽創新,繼承并發展了拼貼這一藝術手法,創作出如《任務》(1979)等一批優秀的戲劇作品,同時也因其寓意深刻的情節以及形式多樣的表達,而使得作品具有了獨特的審美效果。在戲劇《DieSchlacht》中,拼貼的藝術手法可以具體表現為,在情節安排上的零散化和片段化的趨向,以及在敘述方式上的多種表現手法的交錯運用這兩項重要特征。

1在情節敘述上,缺乏中心事件和主要沖突,具有趨于零散化和片段化的特點

為了方便從劇本的情節方面對拼貼手法進行具體分析,首先分別介紹一下劇本五幕的主要內容:第一幕“DieNachtderlangenMesser”(“長刀之夜”),講述了1933年國會縱火案的夜晚,共產黨員A槍殺了為蓋世太保逮捕后又釋放的同志B。第二幕“IchhatteeinenKameraden”(“我曾有一個同伴”)中,在寒冷的蘇聯戰場上,三個士兵為了果腹,殘忍殺害了自己的戰友,并分食了死尸。第三幕“Kleinbürgerhochzeit”(“小市民的婚禮”)描寫了丈夫在希特勒死后要全家人以死來向元首效忠,狠心槍殺了自己的女兒和妻子,卻在了結自己生命的時退縮。在第四幕“FleischerundFrau”(“肉鋪師傅和他的妻子”)中,兼任沖鋒隊隊員的肉鋪師傅槍殺了美國飛行員,陷入了極端的恐懼不安中,而他的妻子也在痛苦的掙扎中,最終將自己的丈夫殺死在河中。第五幕“DasLakenoderdieunbefleckteEmpfngnis”(“床單,或者貞潔的孕婦”)講述了1945年的柏林,兩女一男藏身于地下室,為了保全自己將隨后到來的逃兵出賣,后又爭奪蘇聯士兵留下的面包。

按照戲劇家米勒的創作思路,劇本中各個場之間要講述不同的情節,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因此,他對傳統戲劇的情節發展的模式進行了顛覆,打破了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詩學》中所提出的圍繞一個中心事件嚴密的安排組織情節的要求(情節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只是采用一種較松散的結構,將彼此沒有嚴密邏輯聯系的事件組合在一起,沒有中心事件,更是缺乏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沒有中心人物,也就缺乏了與人物針鋒相對的主要戲劇沖突;而有的只是片段化的小故事和零散化的場景,從而達到盡可能多地同時提出許多問題,迫使觀眾進行選擇和思考的創作目的,這就是戲劇家米勒所不斷發展完善的拼貼劇的一個重要特征。

于是,劇本一方面打破了情節統一性的要求,將與法西斯統治及其對人際關系的毒害這些相關的片段化的場景展現在觀眾面前,包括工人階級內部的猜疑和不信任,戰爭期間前線戰士的分食戰友,普通納粹家庭追隨希特勒殺害親人,沖鋒隊隊員槍殺美國飛行員又為自己妻子所殺,普通百姓躲避戰火出賣逃兵爭奪面包這些全無必然的邏輯聯系的情節;另一方面也突破了情節完整性的限制。在劇本開端的部分并沒有交代整個戲劇情節的起因,而是直截了當的進入事件的講述;而對于結尾的部分,同樣為讀者留下了無所謂結局的結局,不似傳統戲劇對于中心事件的結束和主要沖突的解決,而更表現為啟發觀眾進行理性思考和無限聯想。

故而,不同于傳統戲劇的事件安排和情節結構,戲劇《DieSchlacht》在情節安排上,并沒有表現一定中心人物、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而只是將那些有某些內在聯系,但在情節因果發展上沒有緊密聯系的事件同時融合在一起,組成整體并搬上了舞臺,并具體表現為拼貼手法的零碎與片段化。

2在表現方式上,在不同的幕或場之間,單獨或交錯使用多種表達手法

在第一幕中,戲劇家使用了散文式的語言和敘事性的手法,既交代了事情發展的經過,也充分反映出工人階級內部的不團結,更進一步達到了戲劇的間離效果。

在第二幕中,戲劇家用極端夸張的表現手法,運用殺人和吃人的血腥表演,實現了強烈的感官效果與視覺沖擊,也表現了人性陰暗丑陋的方面。

第三幕描寫了丈夫在舉槍自殺時,希特勒從畫像中走出來,而后又在畫像翻轉后消失了。此處,滑稽可笑的因素與恐怖可怕的因素相結合,給觀眾留下了怪誕的深刻印象,也加深了觀眾對納粹思想對小市民毒害的認識。

而在第四幕的五場中,戲劇家分別使用了不同的表達手法。比如:在第一場中,舞臺提示中提到肉鋪師傅換下工作服,穿上象征沖鋒隊隊員的灰色制服,交代出其的雙重身份;第二場中,用暗場的方式交代出沖鋒隊在森林里四處搜尋那個美國飛行員的場面;在第三場中,顧客們上肉鋪恭喜肉鋪師傅殺死了美國飛行員,一語雙關地說要買美國人的“肉”;在第四場中,戲劇家用夢境的方式表現肉鋪師傅殺死美國飛行員后的恐懼和矛盾的心理:人或畜的身體內部,森林里的血雨,降落傘上掛著的比真人還大的穿著星條旗的玩偶(象征著受了傷的美國飛行員),戴著公豬面具穿著沖鋒隊制服的人(象征著肉鋪師傅自己);第五場中,妻子進行了一段相當長的具有意識流特征的敘事性的獨白,最后交代出蘇聯人來了,她為了保全自己在水中殺死了不會游泳的丈夫。在這一幕中,戲劇家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共同反映出納粹統治下人際關系的變態畸形。

在第五幕中,戲劇家用精簡的語言表現藏身地下室的人們間的對話,即語言作用的弱化,主要是通過具體的演員表演,尤其是演員的肢體,表現出其自保的心理。而標題“DieunbefleckteEmpf?ngnis”更是極具諷刺的意味,因為老婦人假裝是被槍殺的逃兵的母親,從而騙得了蘇聯士兵的面包,所以被譏諷為“貞潔的孕婦”。

因而,在劇本創作中,戲劇家不僅在情節上將彼此沒有因果聯系的事件安排在一起,而且在各個事件的表現上更使用了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法,體現了拼貼手法的異質性效果,從而形成了米勒拼貼劇創作方面的另一個重要特征。

總之,通過拼貼劇的表現方式,將大量異質的碎片拼湊和粘貼在一起,從而表現這個混亂無章的社會,這就是戲劇家米勒的戲劇主張。在劇本《DieSchlacht》中,戲劇家就是將五個有著關聯但又無嚴密邏輯聯系的事件,通過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進行不同形式的表現,并運用零碎化和片段化的方式進行拼貼,從而反映出納粹影響下的扭曲變形的人際關系這個共同主題,進一步體現出對法西斯主義的罪惡進行深刻的揭露和多方面的批判。

參考文獻

[1]Müller,Heiner.DieSchlacht.Berlin:Henschelverlag,1981.

[2]亞里士多德,羅念生譯.詩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羅芃,孫鳳城,沈石巖.歐洲文學史二十世紀二次大戰后歐洲文學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廖可兌.西歐戲劇史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