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功能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2 11:02:00
導語:藝術的功能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文章從引用朱狄的名言入手,指出影響藝術功能的因素有時代對藝術的要求、時代藝術概念的變化等。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進一步闡述近代社會藝術的唯一功能——審美。引用哲學家康德等人的理論具體說明這一藝術功能及其對以后藝術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藝術的功能審美康德藝術概念與藝術家的地位
引言
我們可以看到“藝術”概念的動態性質,每個時代幾乎都對它提出了種種不同的要求,它不可能是一種毫無變化的靜止概念,在不同時代里,它完成著不斷變化著的功能。以至于每個時代的思想家為它所做的一切,都近似于一種“修補匠”的工作。
——朱狄
從朱狄的這段話中可以清晰地得出藝術功能的變化是隨時代的藝術概念的不同而變化的,時代對藝術的要求也改變著藝術的功能。近代社會的藝術功能不言而喻地遵循著這一規律。要了解近代社會藝術的功能,首先要弄清近代社會藝術的概念、時代的背景及藝術家的地位等相關方面。
一、近代社會藝術的概況
近代社會的藝術從藝術斷代史上來講,指的是15世紀以后到“二戰”時期的藝術。15到17世紀是藝術的過渡時期,這一階段形成了藝術從古代到近代的過渡,到17和18世紀開始形成近代的藝術概念,而18世紀的藝術概念典型代表了近代的藝術概念。
17世紀的文化是在中央集權制下、占支配地位的政策指導下發展的,因此藝術的發展是集中、連貫的。學院的創立成為官方的最高學術團體,潛在的藝術體系正在逐漸醞釀成熟,各門藝術的分而治之在緩慢形成。17世紀的最后的25年間發生了“古代與現代之爭”,為科學和藝術首次分離作了理論準備。一個以“美”為核心的西方現代藝術體系呼之欲出了?,F代西方藝術體系是由法國的巴托在1742年所出版的《簡化成一個單一原則的美的藝術》中明確提出來的。從此技藝和藝術真正分離,“美的藝術”完全脫離了技藝與科學,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自主性概念。18世紀,宗教與政治分離開來,18世紀的藝術說法有很多種:1.機械的藝術,即從簡單的技藝中分離形成了手工勞動的技藝、服務于生活的藝術。2.快適的藝術,滿足于人們的某種娛樂。3.自由的藝術,即美的藝術。巴托認為,藝術是對美的自然的一種模仿。正是模仿美的自然這一重要原則才把這些美的藝術集結在一起,從而使整個的藝術概念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從當時思想家對藝術的理解來看,美的藝術是時代的主流。
近代社會資本主義體系建立,貴族喪失了其主體地位,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贊助藝術家,利用藝術家賺錢,由此藝術家發現自己的作品可以出售。而藝術家便是時代主導的附庸,藝術家的稱謂從原始社會的巫師到封建貴族的家臣直至近代獨立的行業藝術家,其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藝術家獲取獨立的地位,藝術從其他狀態中解放出來,成為獨立的領域。藝術成為一種特殊的形式與政治、宗教、經濟產生關系。經濟的發展,使藝術家不再為生活的裝飾而勞作。勞動部門的分離形成了專業化勞動工作和日常生活領域的分化。專業化指的是科學、道德、法律、藝術各司其職。藝術與日常生活相分離,與科學、道德相分離。這一切因素就形成了藝術的自律,近代的藝術不再是簡單的附庸,有自己的特殊的功能。
二、近代社會藝術的唯一功能就是審美
藝術成為一個獨立的領域。藝術從其他學科、其他領域中的分離就形成了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藝術院校的推廣、博物館制度的建立,藝術機構、雜志相繼出現,從此藝術的地位、藝術家的地位都得到了保障?!懊赖乃囆g”完全脫離了技藝與科學,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自主性概念,唯有“美”的藝術才是藝術。從這個“美”的藝術的概念可知,“美”是現代西方藝術體系的基石,藝術已經有了一種全新的功能,即審美。
審美是近代社會藝術的唯一功能,審美不是實用的、娛樂的、道德的,不含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只為人們單純提供審美的愉悅。我們知道柏拉圖的理論是古希臘思想的典范,而康德的理論從18世紀至今,一直是判斷的標準。從康德以后,藝術就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體系。
康德處在近代西方哲學發展中的關鍵轉折點??档缕髨D從主觀唯心主義的基礎來調和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因此他在美學領域中的基本立場就是拿經驗主義的快感結合理性主義的復合目的性,由此形成他在美學領域里的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調和。他對美的分析是從質、量、關系和方式四方面進行的,形成了康德的審美四原則:1.審美是主觀的、無利害的快感,不憑借任何利害計較而單純的快感,是對對象的呈現方式進行判斷的能力。2.審美無概念而具有普遍性。即審美是感性的。3.美是沒有功利目的,又適合于審美目的的。4.美是無概念的必然性。他在美的分析中闡明純粹美基本上是形式主義的,美只涉及對象的形式而不涉及它的內容、意義、目的和功利。他認為藝術美高于自然美,藝術形象成為理性概念最完滿的感性顯現,能從有限見無限;理想美是“道德精神的表現”,斷定只有人才能有理想美;藝術在創作中,想象力根據自然所提供的材料,創作出一種“第二自然”,即“超越自然的東西”,由此顯現出藝術的無限與自由。
后來歌德、席勒、黑格爾等人所發展的美學觀點,也是朝著康德所指出的這個方向走。黑格爾繼承康德又對康德進行切中要害的批判,強調藝術與人生重大問題的密切聯系和理性內容對藝術的重要性。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理念就是絕對精神,也即是最高的真實;藝術美高于自然美,藝術美是自在而自為的;美學中實踐觀點的萌芽等都是他美學中的幾個基本觀點。
審美是從否定的界定中出現的,即否定了藝術以前的功利性作用,純粹是主觀的、無利害的快感,不憑借任何利害計較而單純的快感,是對對象的呈現方式進行判斷的能力。無論是康德還是黑格爾都強調藝術的獨立性、藝術在精神領域的作用。藝術完全孤立于整個社會之外,代替了過去在宗教中所獲得的理想世界。藝術代替了宗教,成為人類道德、精神上追求的根據。
結語
縱觀藝術發展歷程,無可厚非,審美愉悅的唯一功能是近代藝術的顯著特點。近代藝術的發展是人類藝術史上的新的里程碑,古今之爭、社會制度的轉變、時代的特征決定了近代藝術的形式、概念,進而影響了藝術的功能。這種審美的愉悅與當時美學的發展,反過來給藝術帶來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無形中審美功能已經決定了藝術的品質,藝術家又把藝術的審美功能當作一種創作追求。當代藝術家在創作一件藝術品時,其審美功能是大部分藝術家,尤其是設計師們考慮范圍之內的因素。
參考文獻:
[1]《西方美學史》朱光潛著
[2]《當代西方藝術哲學》朱狄著
[3]《判斷力批判》康德著
[4]《美學史》鮑???/p>
[5]《美學(二)》黑格爾著
- 上一篇:小學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報告
- 下一篇: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活動進展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