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高概念化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18 11:44:00

導語:中國電影高概念化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電影高概念化發展論文

摘要:2009年歲末好萊塢大片《2012》在全世界掀起了的電影熱潮自2004年起中國的大片投資也過億在不差錢的條件下中國大片與好萊塢大片的市場相距仍然甚遠本文從大片的概念和認識入手在人文內涵和創意空間上尋找差距。

關鍵詞:大片;中國式大片;高概念電影;差距

2009年末好萊塢以其“泛世界性”敘事策略推出了災難大片《2012》。據稱該片首映10天全球票房累計已近4.5億美元。隨著《2012》的諾亞方舟一路乘風破浪高歌猛進的同時選擇臨近檔期上映的一些國產電影卻不幸淪為“炮灰”票房數字難如人意。看中國人如潮走進電影院觀看美國大片給好萊塢買單實在很令人反思什么時候中國的大片也能這么具有世界性讓全世界人民為我們中國電影買單呢?我們國產大片是否應該反思差距究竟在哪里。

一、中國式大片不等于大片

“大片”是國內的一種俗稱美國電影產業中也有幾個相對于“大片”意義的概念例如集團化(Conglomeration)、“巨型炸彈”(BlockBlaster)、“事件電影”(EventMovie)、高概念(HighConcept)等?!案吒拍铍娪啊奔匆悦绹萌R塢為典型代表的一種大投入、大制作、大營銷、大市場的“四大”商業電影模式。

大片“博弈”正是當代世界電影產業較量的核心命題。中國大片的應運而生2004年夏季《英雄》連續兩周穩奪北美地區電影票房之冠在海外的總票房收益折合人民幣14.5億元刷新了中國電(600795股吧)影百年難期的市場紀錄。中國的大導演們被紛紛加入“億元俱樂部”。陳凱歌以3.4億的投資拍攝《無極》張藝謀耗資3.6億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吳宇森的《赤壁》6億元投資把張、陳二導遠遠甩到身后。張之亮的《墨攻》、徐克的《七劍》、馮小剛的《集結號》、陳可辛的《投名狀》投資都過億。因此中國式大片也應運而生:網民給中國式大片這樣定義:中國式大片=名導演+上億投資+古裝+武打。實際上“古裝+武打”的中國大片套路在北美票房已呈現審美疲勞。根據饒曙光提供的數據《無極》的北美票房只有67萬美元《滿城盡帶黃金甲》在美國上映25天總票房也只有435萬美元。與好來塢相比我國電影票房的不值一提在全球200多億美圓的票房總值中好來塢就拿了近七成的票房而美國本土90多億美圓的總票房就超過了世界總值的三分之一。美國一部大片在本土市場就可以拿下2、3億美圓的票房相當于我國的票房總值。

票房就是差距《2012》的成功票房所引發的思考超越了災難片本身。好萊塢大片的制作確實有一手它總能恰逢其時地瞄準市場變幻類型元素向全球推出既叫座又叫好的片子。相對而言中國大片無疑略遜一籌大片做大資本這一塊確實應該需要再大投資再就是我們市場化國產大片、主流大片僅僅在我們中國國內在做還應該在國外做如果在國內我們是大片在國外也是大片那我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片真正的大片在兩個市場上都可以稱為大片才是叫大片。

二、中國式大片不缺乏技術資金但缺乏創意空間

《2012》已經在中國創下了近4億票房。同樣沒有人會想到該影片的特技制作也是在中國完成的。電影特效在以前是好萊塢的專利我們對特效常常是望洋興嘆。但現在科技的進步尤其是設備的進步已經讓中國的專業團隊也可以躋身世界一流的水準了。電影特效今天已經被拉下了神壇那么讓我們和先進的電影特效依然隔膜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電影觀念的落后。創意空間的缺乏由于軟件方面的差距我們甚至看不到自己已有的硬件。在美國當代災難片的制作觀念中追求“毀滅當量”的成倍增加追求最大限度的制造出逼真的場景追求強烈的特效輪番沖擊挑戰觀眾的視覺極限。很明顯我們的大片沒有這種迫切的激情的意識。我們的“毀滅當量”明顯不足挑戰觀眾視覺極限的欲望明顯不強場景方面更是能省盡量省。

我們現在有做大片的技術條件了也有世界一流的團隊了。不要讓這些硬實力軟實力光給美國人所用中國人如今既然“不差錢”那就好好補補觀念上的差距。文化創意在這方面大有可為我們主張使用特效并不是主張一味拍大場面、玩大制作事實上小成本一樣可以玩特效的特效技術的進步正可以降低制片的門檻特效需與藝術結合起來這就是創意發揮的空間。公務員之家:

三、中國式大片不缺乏文化內涵但缺乏人文內涵

文”以載“電”“文”以載“影”這就是“電影”。電影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文化意識的體現《2012》的題材是災難片更確切地說是科幻題材的災難片對于中國的名導們來說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可供參考正因為如此國產的所謂大片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以歷史背景為題材的。然而差距并不在這里雖然中國大片不缺乏文化背景。但缺乏的是人文內涵缺乏人性的光輝因為人性是最能更打動人心的地方是影片的靈魂唯美的制作、炫目的特技大肆的宣傳只不過是觀眾眼中的過眼云煙唯有人性的光輝才能震撼人心才是電影的精髓。美國大片無不體現人性的光輝:《泰坦尼克號》中生死愛情的考驗;《勇敢的心》中對自由執著的追求;《哈利波特》中愛是打敗一切邪惡力量的源泉;以及在《2012》中人類生命的拯救過程中不分金錢、種族、國別是人間大愛的體現再看看我國大片的主題《夜宴》除了亂倫和奸殺沒有一絲人性光亮;表現兄弟殘酷無情的《投名狀》、夫妻同床異夢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朋友背信棄義的《十面埋伏》、救人反遭陷害的《墨攻》、英雄背棄信義的《英雄》等應當表現的人性光輝都在扭曲陰暗精神的掩蓋下悄然淪喪。難道這就是咱們五千歷史濃縮出來的中國文化這就是中國大導演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的中國人的歷史和文化。難道中國上下五千年沒有感動世人的歷史和人文嗎?嗚呼!我為中國的大片而悲為中國制作這些大片的導演而憤!

當今之世中國大片到底怎樣才能在全球主流市場建立自己的產業基礎和優勢?關鍵的理念是:在文化上我們與好萊塢應采取“和而不同”的立場人無我有人有我特;關鍵的條件是:發揮人文精神的挖掘的要靠對本土傳統文化資源的開掘和調用要靠大片制作在人文自覺上的提升將大片鍛鑄為更具東方神韻和風骨、更具多元風格和樣式特色的民族電影品牌。舍此斷無捷徑。

參考文獻

1、尹鴻、王曉豐“高概念”商業電影模式初探當代電影2006.3

2、第十八界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論壇主流文化與中國主流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