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鄉村群眾文化建設

時間:2022-07-24 11:49:00

導語:解析鄉村群眾文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析鄉村群眾文化建設

在當前農村,與迅速發展的經濟和日益提高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比,文化生活的發展表現較為滯后,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極不適應。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引起重視,并認真研究加以解決。筆者認為,要想不斷強化農村文化陣地,豐富農村廣大群眾文化生活,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牢牢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重點

在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活動中,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樹立與時俱進的意識、推動觀念更新,把農村文化建設目標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始終不渝地圍繞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重點,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和文化活動,突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推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與職業道德建設。要用生動活潑、形象易懂的文藝作品,向廣大農民開展教育,大力倡導和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結合“生態文明示范村”、“文明村寨”創建工作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代遠程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實施及當前組織的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等,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既要抓好農村經濟,又要抓好農村文化建設,組織農民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生產經營管理知識、農業科學知識和道德規范等等。

二、加強文化建設的領導,鞏固農村文化陣地建設

要將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職責明確、按章辦事、規范管理”的原則,落實責任。

(1)文化設施是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載體,是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圖書室、文化室、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是農村基層重要的文化工作網絡和文化活動陣地,必須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加強建設,使之成為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陣地。

(2)管好、用好文化設施。整合資源,建立和完善農村文化公共服務體系,農村文化設施不僅要建好,而且要管好、用好,充分發揮這些設施的功能和作用。農村文化設施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對設備器材的維護、保養和使用,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繼續開展文化先進鄉鎮的創建和鞏固完善工作;實施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資源共享、農村電影“2131”數字化放映工程、農民圖書、農民健身、民間傳統文化及藝術發掘利用等六大工程,并高度重視各種民間傳統文化的繼承、保護和發展工作。

(3)強化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確保機構落實、人員落實、措施落實,保證文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結合實際在鄉鎮設置文化、宣傳、體育、廣電、科技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宣傳文化機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采取有效措施,優化隊伍結構,切實解決好農村文化機構,隊伍穩定,人員待遇等問題。

(4)充分發揮鄉鎮文化部門龍頭紐帶作用,促進農村社會文化事業健康發展。要以鄉鎮文化部門為龍頭,帶動村級文化室建設,形成上下互動格局,重點圍繞發揮鄉鎮活動中心“宣傳、培訓、活動載體”三大功能開展具體工作,推動農村思想道德教育,促進農民群眾思想觀念轉變。

三、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1)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文化部門要根據廣大農民的需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鼓勵農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充分利用節假日、民族民間傳統節日和農村集市開展文化活動,把經常性、小型多樣文化活動與定期舉辦大、中型文化活動結合起來,開展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動。

(2)積極開展農民讀書活動。倡導農民讀書,傳播科學知識,是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實施“科教興國”的需要,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圖書室建設,結合當前各個行政村建立的“農家書屋”建設工程,開展讀書活動,組織引導農民學習各種法律法規、科學文化知識及各種實用科技知識,掌握科技知識并學能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掌握一技之長,發展致富奔小康。

(3)積極開展舞蹈、書畫、棋類活動等比賽,通過開展此類活動,活躍農村文化氛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闊群眾眼界,陶冶情操,發掘農村各類優秀人才,并積極培養選拔一批農村文化帶頭人,培植一批文化專業戶,發展各中形式的文化活動組織,確保文化工作有人管、管得好、有成效、見實效。

四、實現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制度化、要求規范化、約束法制化

工作制度化。形成一整套目標規劃、組織實施、規范管理和投入制度??朔ぷ鞯碾S意性;把群眾文化工作擺上與經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進行分解立項,明確各自責任,把軟任務變成硬指標;要使群眾不斷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管理制度,調動群眾積極發揮自我發展、自我組織活動的主人翁精神,弘揚先進文化主旋律。通過工作運行機制的健全完善,解決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偏軟等問題。

要求規范化。要對當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進一步規范和界定。比如在道德建設中,傳統美德、新道德觀念包括哪些方面;文化教育中,腐朽和健康的文化如何把握;節日活動中,傳統節日民俗活動和封建迷信、宗教活動如何界定等等。通過有效的探索和實踐,使之更科學、具體和明確。

約束法制化。要增強農村思想文化工作實施行為的剛性;切實發揮文化宣傳的教育服務功能,制約和完善農村群眾道德文化行為,使農村思想文化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