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國當代意象油畫的本土化
時間:2022-08-05 10:55:00
導語:透析中國當代意象油畫的本土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油畫它既是西方畫種,又是在中國的思想體系中成長的。中國油畫不能單純學習西方的表現手法,無論是古典的寫實主義還是現代的印象、表現,抽象、立體、波普等,都是純粹西方的,對中國油畫的影響是顯然的。但中國油畫應吸取本土的傳統文化,讓油畫民族化。所謂“油畫中國風”是油畫家董希文在《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中國油畫風》文中談到的。他認為:“油畫中國風從繪畫風格方面講,應該是我們油畫家的最高目標。要使我們的油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發出光輝,決不是僅僅把我們油畫畫得跟西洋畫一模一樣。即使將來我們的油畫形式、技法能夠達到歐洲一樣的水平,我們也不能以此為滿足。我們有我們民族自己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中國畫家應該有中國畫家的氣質,自己對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現法。”由此可見,老一輩畫家們早已意識到中國油畫家必須走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傳統繪畫具有表現意味和寫意性,這方面又和西方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共鳴。寫意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的美學因素,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資源。
中國寫意油畫的進一步構建對于中國寫意油畫理論和創作主要有兩種表現:其一,認為只要掌握了西方油畫技巧,中國人畫的油畫就必然有自己的特點,在繪畫實踐中往往是被動模仿西方傳統油畫技巧,有意無意忽略了繪畫所承載的民族氣魄和文化精神。其二,認為油畫中國化、寫意油畫是嫁接后的折中風格,產生不出“中國版本”的油畫。筆者認為對第一種傾向需要我們在油畫創作實踐中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的觀點加以反思,而第二種觀點則根本就是錯誤的,因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與融合總有其同質“基因”的激發,這正是文化更新發展的內在根源。同樣,在中國傳統繪畫寫意性觀念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中國寫意油畫,是中國意象美學觀在現代油畫中的體現,它既站在傳統文化的高起點上,有著廣泛的民族基礎,又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是中國油畫昭著于世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把中國寫意油畫進一步構建好。為此,作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民族文化藝術審美對西方油畫的揚棄
西方油畫在幾百年的發展演變中,它的形體、色彩、材質的豐富表現性對視覺產生的強烈沖擊力,特別是油畫創作所承載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審美趣味,是油畫語言獨特魅力和其藝術生命力所在。所以,中國寫意油畫的發展及民族化不能脫離對西方油畫發展中優秀成分的繼承和學習。在研究和掌握西方油畫技法與創作規律的基礎上,只有從外在形式到藝術精神上真切的把握到油畫創作的真諦,才能在寫意油畫中自如地駕馭油畫語言,體現人文精神,使中國油畫最終為本民族及世界認同。當然,諸如西方的文化霸權、惟西方獨尊之類的東西,以及藝術上一味對西方油畫技巧的片面追求,都應該在文化大融合的大背景下得以揚棄。正如吳冠中所指出的“學習和借鑒西方長處則應別具慧眼”,那樣亦步亦趨地仿效或“翻版”西方油畫,既無必要也無出路,因為好的油畫作品既有它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又有在此基礎上創造而體現出的獨特審美趣味。
二、民族文化藝術審美的拓展與超越
在民族化寫意油畫中對傳統“元素”(樣式、風格、方法、材質)不能只是效仿、利用或僅用油畫材質表現傳統文化元素的“表層化”,油畫的民族化應該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審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對外來油畫藝術內核的轉換,也并非是油彩的中國畫。寫意油畫應從中國藝術特殊的思維和表現方式這一原點出發,取得與中國藝術精神的正面鏈接,經過一個當代視角的過濾、改造、轉移和超越,從而發現并獲取新的創造元素或“基因”,才能使它們重新“復活”在當代藝術的軀體上,并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中國油畫藝術中加以延伸和發展,實現中國油畫對民族文化藝術審美的拓展與超越。否則簡單地“翻版”的傳統,就不能超越自身而進入當代藝術的新視野。
三、文化自覺與時代精神
面對當前文化全球化趨勢和“西方文化霸主”的壓制,一方面中國油畫家必須出于民族自信和建造先進文化的文化自覺,從弘揚中華文化和藝術精神的立場出發,在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通過對外來文化的揚棄,尋找發掘寫意油畫的內在活力,使中國油畫在汲取外來文化的積極因素中求得新的發展,使這門藝術成為表現民族思想、情感和審美的文化載體;另一方面,還必須使油畫藝術具有充足的時代精神,這就要深入時代生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切實感受生活從中獲得具有時代特色的創造激情。只有在充滿激情和社會責任感的精神力量支配下,使油畫家們自覺地投入現實生活和社會潮流,才能真正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具有強烈影響力的藝術作品,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氣魄的中國寫意油畫。只有如此,才能構建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和東方審美意識并富有創造性的油畫藝術“版本”,在世界油畫之林中真正地贏得一席之地,并融入其中,產生廣泛的國際影響。綜上所述,油畫藝術在中國的發展緣于中華文化之寫意性。具有西方文化“基因”的油畫要存活于東方文化的“母體”并得到發展,“中西融合”的民族化是歷史必然。
中國寫意油畫在不斷構建中實現超越并融入世界是中國油畫發展的歷史必然。其中,融古今以生新風、合中西而成新體、溶生活而確立新意是中國油畫超越自己和西方傳統,實現當代油畫復興的必由之路。在西方強勢文化漸次式微、中國文化初領風騷的今日,中國人以博大的胸懷吸納世界優秀文化元素以走向未來,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中國寫意油畫,也將是世界油畫藝術的一大財富。求得人的心靈與精神上的共鳴和滿足為依據,以筆墨造化為最高價值。表現主義是西方藝術的現展,它拋棄了再現因素,顯性的形式美因素和技藝因素,而尋求擺脫了物象模擬之后的純粹化的視覺體驗和精神體現。這就讓兩者有了接近和對話的可能,也讓中國油畫家們尋找到了兩者之間橋梁與紐帶。將“意象”轉接到油畫創作中,勢必推進中國油畫的深入發展和本土化的演進,也是中國繪畫傳統的基本理念向現代轉化的一個重要生長點。意象油畫將是中國油畫的發展方向。意象油畫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審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對于異質藝術內核的“我化”與“轉換”。它不是舶來品,更不是中西繪畫藝術混交的產物,而是油畫藝術在中國本土所體現的、最具民族特質的時代繪畫藝術。
四、結論
西方是油畫發展的根源,對中國油畫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意象的探求成了中國人藝術審美和藝術鑒賞的顯著特征。我們要想攀登藝術高峰,就必須在吸收大師們營養的同時,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結合我們本土的,使西方油畫和中國傳統藝術融會貫通,走出自己的路來,真正發展自己的意象油畫,讓其成為民族的,世界的,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意象油畫發展的道路。
- 上一篇:人民助學金及運作探索
- 下一篇:鄉鎮初級中學學期德育匯報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