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即興曲藝術特點思索

時間:2022-05-18 11:17:00

導語:舒伯特即興曲藝術特點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舒伯特即興曲藝術特點思索

弗朗茲•舒伯特是奧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義潮流的代表,將維也納古典傳統與浪漫的新思潮緊密連接在一起。舒伯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為世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音樂作品。他被譽為“歌曲之王”,600多首藝術歌曲中有許多不朽之作,至今被人們傳唱,除此之外,他在歌劇、宗教音樂、交響樂、室內樂、鋼琴音樂等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舒伯特是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真正的奠基者,他在即興曲、音樂瞬間等特性小曲的創作上貢獻突出,對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有積極影響。舒伯特的即興曲是鋼琴學習者學習浪漫主義時期作品的必彈曲目,了解作品的音樂風格與藝術特征是演奏的基礎。筆者在文中闡述了舒伯特的音樂風格,并對即興曲的藝術特征作了細致分析,旨在幫助鋼琴學習者全面了解舒伯特即興曲,為演奏學習提供充分的理論知識。

一、舒伯特及其鋼琴音樂的基本風格

弗朗茲•舒伯特(1737-1828)生于維也納近郊。他的父親是一位鄉村小學校長,酷愛音樂,雖然生活清平,但音樂是全家最大的樂趣,對舒伯特的音樂教育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愛好音樂的親朋好友常常聚在一起,用音樂調劑乏味的生活,舒伯特的作品也因此反映出自娛的音樂特性。1808年,舒伯特成為維也納帝國圣堂唱詩班歌手及樂隊小提琴手,他在那里接觸到大量的音樂作品,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作有第一交響曲等作品。1813-1817年間,舒伯特在親的學校任教,并利用課余時間繼續創作,寫下了大量著名的藝術歌曲及第四、第五交響曲。之后,舒伯特辭去了教師工作,在維也納定居,靠出售樂譜和教私人作曲課生活,成為一名“自由藝術家”。舒伯特出身微寒,后半生更是在貧病交加、窮困潦倒中度過,但他的精神生活卻極為充實,始終對創作飽含熱情。在31年的短暫生涯中,舒伯特為世人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600多首藝術歌曲、100多首合唱作品、9部交響曲、50多首室內樂與鋼琴奏鳴曲、30多首宗教作品、幾部歌劇以及大量鋼琴小品。舒伯特為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去世后,根據遺愿,人們將他葬在他所敬仰的貝多芬的墓旁。舒伯特與貝多芬是同時代人,也都在維也納生活,但他們兩人的音樂卻屬于兩個不同的時代。舒伯特的音樂富于夢幻色彩與詩意,與貝多芬的作品相比,更多的表現出女性化的溫柔與細膩;如果說貝多芬具有清晰明確的哲學家思想,在舒伯特身上則純粹是幻想抒情型的詩人氣質。[1]舒伯特的主要是個人情感的抒發,音樂流露出傷感、惆悵,雖然憂郁卻又親切熨帖。鋼琴音樂中的浪漫主義氣息是從舒伯特開始的,他也因此成為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真正的奠基者。舒伯特的鋼琴作品包括兩大類:鋼琴奏鳴曲與鋼琴小品。他寫有22首鋼琴奏鳴曲,其風格從歌唱性、抒情性逐漸演變為英雄性、戲劇性。但主要是抒情性的,注重細膩的個人心理描寫,揭示人內心的復雜與矛盾。鋼琴小品是浪漫主義時期興起的音樂體裁,包括即興曲、音樂瞬間、舞曲、進行曲等。舒伯特在創作的中后期寫了大量的鋼琴小品,代表作有即興曲OP.90之1-4、即興曲OP.142之1-4,音樂瞬間OP.94之1-6。舒伯特鋼琴小品的創作成就不亞于藝術歌曲,作品構思嚴謹,結構精致,形象鮮明,充分表現了其旋律與和聲色彩變化的才華。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在其創作中起主導地位,而他的鋼琴創作深受藝術歌曲的影響。舒伯特的鋼琴作品具有中庸的速度、不大不小的音程、折中的調性及呼吸起伏的長度,這些旋律特征都與藝術歌曲相近;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已超越其和聲輔助的功能,與人聲、歌詞融為一體,在鋼琴音樂中,舒伯特正是運用了藝術歌曲伴奏中的大量語匯來豐富表現手法;舒伯特鋼琴音樂與藝術歌曲的聯系,更多的表現在,他將歌曲中常常表達的情感反映在鋼琴曲中,使鋼琴音樂的情感內容與主題形象都與藝術歌曲息息相關。舒伯特的鋼琴音樂富于詩意性,通過運用大小調交替的調式和頻繁變換的調性進行表現。而這種和聲色彩變化也是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特征之一。同時,舒伯特的鋼琴音樂也表現了交響性,體現了鋼琴樂隊化的一面。

二、舒伯特即興曲的藝術特征

舒伯特共作有八首即興曲,即OP.90之1-4、OP.142之1-4,均是其晚期作品,這些作品集中體現了舒伯特獨特的創作風格與個性,對浪漫主義音樂發展具有特殊貢獻。舒伯特繼承了古典音樂表現技法,在其基礎上突破局限,創作出新的表現技法,刻畫了眾多鮮明的音樂形象。他用鋼琴表現出歌唱性的聲音,充分展示了其細膩、豐富的內心情感。在舒伯特之后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深受其影響,才有了門德爾松的無詞歌、舒曼的鋼琴套曲、勃拉姆斯的鋼琴特性小品等優秀體裁與作品。正如錢仁康在舒伯特評述中所說:“他在音樂創作和表現手法上的革新和創造不僅在當時起了積極作用,在今天還很有借鑒意義?!?/p>

1、三部性結構原則舒伯特的八首即興曲總體上體現為呈示—發展—再現的三部性結構原則,包括復三部曲式、變奏曲式和奏鳴曲式。這種三部性結構原則使作品樂思充分發展,使音樂情緒與內容得到完整的表現,也是古典及浪漫主義初期主調音樂創作的典型手法之一。但舒伯特對此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其基礎上,借鑒歌曲的分節歌與變化分節歌形式,利用重復再現或變奏手法擴大曲式內部結構的規模,從而體現作品的即興性及自由發展的特點。即興曲OP.90之3、4都運用了這種手法;而OP.142之3則由變奏曲式寫成。

2、抒情性及歌唱性的主題旋律舒伯特的即興曲創作深受其藝術歌曲的影響,這八首作品充分體現了舒伯特的旋律創作才華,均表現為抒情性及歌唱性的主題旋律。即興曲OP.90之1,c小調,主題旋律的曲調憂傷,仿若含淚的歌唱,令人有無限的遐想;即興曲OP.90之2,降E大調,4分音符后一連串的三連音如潺潺流水淌出,用音樂構成一幅優美畫卷,令人心曠神怡;即興曲OP.90之3,降G大調,旋律夢幻、唯美,宛若一首女高音歌曲在琶音伴奏下被緩緩吟出,這首悠然自得的歌曲仿佛唱出了上天所賜的美好生活;即興曲OP.90之4,降A大調,主題優美,如水珠滾動般的華彩式樂句流暢涌出;即興曲OP.142之1,f小調,主題旋律宛如悲劇性的敘事主題;即興曲OP.142之2,降A大調,主題樂句的音域在中音區,非常適合歌唱,模進樂句表現了極強的音樂情感,仿佛沉思性的獨白;即興曲OP.142之3,降B大調,曲調活潑,似兒歌般天真爛漫;即興曲OP.142之4,f小調,中段的曲調最為優美,高聲部與低聲部的對話在左手琶音的伴奏下展開,帶給人們無盡的聯想。

3、織體特征舒伯特的八首即興曲的織體都有很強的層次感,并體現出主調與復調結合的織體形式;柱式和弦與分解和弦的織體形式運用較多。如OP.90之3,降G大調,高聲部旋律與低聲部線條形成對位,同時與中聲部的分解和弦構成主調與復調結合的織體形式,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又如OP.90之4,降A大調,高聲部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現,低聲部則以柱式和弦與之呼應,體現出力度性與抒情性、縱向靜止與橫向流動的對比與結合。4、和聲色彩與調式調性舒伯特的和聲極為豐富多彩且超前,他采用了許多在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前半葉被廣泛采用的和聲方法:同主音大小調相互滲透、在大調中借用小調的降Ⅱ、降Ⅲ、降Ⅶ,如即興曲OP.90之3。

舒伯特的即興曲運用了同主音大小調對置的手法及同主音大小調交替的手法,使作品產生明暗的色彩對比。而在調式調性上繼承而在調性布局及調性相互關系的處理上,舒伯特運用的調性中心的模糊化手法也很超前,如即興曲OP.90之4,降A大調中心調的出現經過了長期的準備。舒伯特的鋼琴音樂是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起點,他以獨特的抒情性、自然流露的內心情感、大膽革新的創作技法在鋼琴音樂發展中獨樹一幟。舒伯特即興曲是每一位鋼琴學習者的必彈曲目,了解舒伯特的鋼琴音樂,掌握舒伯特即興曲的藝術特征,是即興曲演奏學習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