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東民間藝術創意產業化發展
時間:2022-07-02 04:21:25
導語:皖東民間藝術創意產業化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皖東即安徽省東部,以滁州市所轄的來安、全椒、定遠、鳳陽四縣,天長、明光兩市和瑯琊、南樵兩區為主要區域。它位于江淮之間,處于皖江城市帶、長三角經濟輻射區、南京都市圈,是安徽省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其歷史悠久,區域文化豐富多樣。然而,作為皖東文化資源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藝術,不僅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其自身發展也面臨后繼無人、資金缺乏等諸多問題。當今,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資源以其“稀有性”、“再生性”等特點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文化的創意產業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越來越顯著。因此,傳承和發揚皖東傳統藝術,走文化創意產業化之路應該是條正確的途徑。創意產業最先在以英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興起。20世紀90年代,英國最早把創意產業作為振興本國經濟的重要戰略,其他發達國家也緊隨其后,紛紛制定了創意產業的發展戰略[1]。1996年,日本文化廳制定了文化藝術創造計劃,日本的動漫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2003至2004年,日本動漫市場銷售額達到3739億日元。2003年,日本銷往美國的動畫片和其相關產品達43.59億美元,動漫產業已成為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年營業額高達230萬億日元[2]。我國創意產業起步比較晚,發展還不夠完善,但理論研究領域成果頗豐。從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國期刊數據庫中,以“創意產業”為關鍵詞的文獻就多達2131篇,這些文獻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狀況、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在實踐領域,我國的創意產業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已成為我國著名的三大創意產業重點發展基地。目前,各省市都十分注重創意產業化的發展,廣州、上海、北京、深圳已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將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傳統藝術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經過漫長的歷史演義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它是區域文化識別的標志之一。在產業化發展的背景下,傳統藝術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傳統藝術要保持其藝術價值,另一方面,在市場的召喚下,傳統藝術如何走出一條“產業化”道路,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并避免淪為“遺產化”、“瀕?;钡慕Y局[3]。如今,在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創意產業在為皖東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揚指明發展途徑的同時,也暴露了皖東地區傳統藝術在商品經濟大環境下存在的一些問題。
1皖東傳統藝術創意產業化存在的問題
1.1創意能力欠缺,產品創新不佳
文化藝術生產和銷售的過程其實質是文化的再生產和傳播的過程。作為文化產品的藝術品生產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是開拓“技術的新市場”的過程,它要遵循“創意+科技”的發展道路[4]。傳統的民間藝術是在長期的社會歷史演變中慢慢形成發展起來的,它的形成過程也是一個不斷依附新題材、新材料和新思想并不斷改進的過程。如今,皖東傳統的民間藝術,無論是在新的資源要素整合、創新能力研發、高科技的應用以及市場運作方面都顯得相對滯后。如鳳陽的鳳畫,它做工考究,繪畫程序復雜,是皖東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它已經被錄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并正在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品,它被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香港、澳門、臺灣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博物館收藏。但由于題材不新,沒有融入新時代的文化元素,且篇幅較大,作為旅游產品,攜帶不方便,所以一直沒能打開市場。
1.2營銷力度不足,品牌效應不強
以文化產業為平臺,把傳統藝術的資源優勢元素創造性地轉化到文化產業之中,為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確立堅實的經濟基礎,借此做好傳統藝術的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應是發展傳統藝術產業的重要途徑之一[5]。皖東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如以瑯琊山為依托的“醉翁文化”,以帝王之鄉鳳陽為代表的“明文化”,以吳敬梓為代表的“儒林文化”以及小崗村為代表的“紅色文化”,這些文化馳名遠近,享譽國內外。這些文化品牌與皖東秀美的自然資源相結合,已帶動了皖東旅游業的發展。而作為文化重要載體的傳統民間藝術卻未能借助這些文化品牌大力宣傳推銷,因此,很少被外界知曉,如鳳畫、布畫、刺繡、木刻等傳統的民間藝術外界知名度就不是很高。1.3人才匱乏,后繼無人傳統藝術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它是一定區域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逐漸創造出來,并為該地區的人們世代傳承和喜愛。它是當地老百姓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6]。因此,從事傳統藝術創作的人需要長期的學習,要耐得住寂寞,才能體會到傳統藝術的真諦。由于掌握一門傳統藝術的制作手法需要的時間長,而且回報慢,如今已很少有人能沉下心來學習傳統藝術。如鳳陽花鼓戲是皖東大地特有的曲目,2006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2008年1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記者朱磊的一篇《鳳陽花鼓戲只剩一人會唱》的采訪報道;來安縣秧歌燈的傳人如今也只有三人,其中最年輕的已60多歲了。后繼無人可以說是皖東大部分傳統民間藝術面臨的困境。
2皖東傳統藝術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思考
發展文化產業化,皖東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里有諸多知名的文化品牌,除“明文化”、“醉翁文化”、“儒林文化”和以小崗村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外,還有形式多樣的傳統民間藝術,其中,以花鼓燈、獅子燈、秧歌燈、洪山戲以及鳳畫、布畫、刺繡、木刻等最具代表性。但由于政府財力的限制等種種原因,皖東的傳統藝術產業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很多優秀的文化資源被閑置,在區域經濟建設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必須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文化產業道路,讓皖東優秀的文化資源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1充分利用文化品牌,以品牌優勢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品牌優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打造好的文化品牌是發展文化產業有效途徑之一。民間藝術產業化發展必須強化品牌藝術,加強品牌建設,通過重塑品牌,帶動地方民間藝術產業化發展。皖東地區首先應充分利用“醉翁文化”、“儒林文化”、“明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的品牌效應,以政府為主導力量,促進傳統文化資源與企業結合,發展文化產業。如鳳陽花鼓、布花、木刻等傳統民間藝術,做工精巧,式樣別致,它可以利用“明文化”、“醉翁文化”、“儒林文化”等品牌,與當地旅游業相結合,通過進一步提升工藝水平,制作成旅游紀念品,一定會深受游客的喜愛。這既可以為這些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這就需要把傳統藝術的制作與企業相結合,改傳統的手工生產為機械化大生產,個人獨自創作為集體規模創作。為此,還必須變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去除政企不分、多頭管理等弊端。同時,還要解決好文化產業集團化問題,改變文化企業規模小、產權不清晰、資源分散等問題[7]。
2.2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以旅游為依托發展文化產業
皖東地區的滁州是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它東與南京、揚州、淮安接壤,西與淮南、合肥毗鄰,南與馬鞍山相連,北與蚌埠交界,臨江近海,承東接西,區位優越。京滬鐵路和京滬高鐵貫穿其中,合寧、合徐、寧洛、寧連等多條高速公路和國道以及多條省道在境內交匯互通,交通便捷。而且距南京市直線距離約50千米,素有“江淮翡翠、金陵鎖鑰”之稱。皖東地區自然環境優美,這里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歷史文化名城1座,國家級重點對外開放寺院2處。有瑯琊山度假村、白鷺島生態旅游國際度假村、天然居鄉村生態度假村、九天峰度假村等多個星級度假村。如果把皖東傳統的民間藝術與旅游業相結合,不僅可以進一步促進皖東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可以帶動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如把鳳陽縣的“鳳畫”、定遠縣的“布畫”、滁州市的“瑯琊酥糖”、全椒縣的“酥芴牌”、天長市的“甘露餅”開發成旅游紀念品和旅游休閑食品是完全可能的?;ü臒?、秧歌燈、獅子燈、雙條鼓等民間傳統歌舞可用于商業表演,以增加從業人員的收入,從而增強他們從事民間藝術表演的熱情。2010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滁州地處皖江城市帶,處于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輻射區腹地,同時又屬于南京都市圈的伙伴城市,它必將迎來新的大發展,與之相對應的產業結構、經濟增長模式都將發生革命性的變革。滁州可以依據“南京都市圈文化創業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8],憑借“南京——都市圈文化創意產業高地”“淮安、巢湖、滁州——都市圈文化創意產業支持區”[8]這股東風,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產業鏈中高端環節的文化創意產業,一定能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2.3抓住有利時機,積極與企業合作,拓展文化產業鏈
傳統藝術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一種立體產業,能帶動多種產業的發展。它涉及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及餐飲等行業,可以帶動信息業、餐飲業、旅游業、服裝業、交通業等十多種產業的發展[3]。當然,發展民俗藝術產業化涉及眾多的相關方面,指望一個部門或某一個企業是無法完成的,它是一個相關產業鏈的完善問題。因此,發展民間藝術產業化,必須有政府出面,在文化與企業之間牽線搭橋,以此形成文化產業鏈??上驳氖?皖東地區各級政府正在積極為皖東的民俗文化牽線搭橋,尋找好“婆家”。如滁州正認真做好全市文化產業項目在廈門投洽會的宣傳、推介和對接工作,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投資貿易平臺,扎實做好滁州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全市各地各單位都認真謀劃上報文化產業項目,對宣傳、推介的文化產業項目嚴格把關,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已納入了安徽省委宣傳部統一編制的文化產業項目冊。其中,鳳陽大明文化園、50集電視連續劇《儒林外史》的拍攝制作項目、明光女山地質公園文化旅游開發項目等4個文化產業項目,投資總額達37億元,在廈門投洽會上進行專門宣傳推介。投洽會期間,滁州市共發放各種文化產業項目宣傳資料200多份,與近100個國內外企業代表和客商進行對接,其中,有10個境內外企業客商代表十分青睞滁州市文化產業項目,有的表示將組團來滁州實地參觀考察,進一步加強合作,促進滁州市文化產業的發展[9]。
2.4多措并舉,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
文化遺產的開發和保護存在著既矛盾又統一的關系?!拔覀儽仨殘猿置耖g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并重的原則”,“在保護民間文化的基礎上,重視特色,打造品牌”,“走邊保護邊開發的可持續發展道路”[6]。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通過合理的開發,以多元素的投入替代過去單一的政府投入,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代替過去只保不用的模式,從而實現從文化遺產到文化生產的創造性轉化[10]。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就在于要抓住傳統藝術的文化內涵,在把握住傳統藝術內涵的基礎上,生產出市場認可和青睞的產品,實現保護與開發的良性循環,從而達到保護和開發協調發展的目的。
3結語
總之,傳統民間藝術是中國勞動人民經過漫長的歲月在生產和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是區域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走傳統藝術的產業化道路,不僅是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梢哉f,皖東地區完全具備發展文化產業的潛力,但要把這種潛力轉化為現實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們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最終必將實現傳統民間藝術的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