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語言修辭藝術研討

時間:2022-07-04 11:01:59

導語:二人轉語言修辭藝術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人轉語言修辭藝術研討

一、二人轉語言修辭藝術的淵源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二人轉的修辭藝術特點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認識價值。東北的漢人,大都來自山東、河北等我國北方諸省。“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些原本就是慷慨豪邁性格的北方漢人,來到東北之后,在大風大雪的磨煉中,在本土各族人民的那種固有的勇武、剽悍、粗獷、豪放性格的影響下,變得更加勇敢、堅強、豪爽和大氣。王肯《土野的美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東北有茫茫大草原,莽莽大森林,刮大風,下大雪,吃大塊肉,喝大碗酒,抽關東大葉,花錢大手大腳,說話大聲大氣,待客大盤子大碗,吃了管添……總之,不大不過癮?!贝?,就是強烈、痛快、火爆、豪放、粗獷……這確實是東北人性格的主導方面。東北人喜歡喝酒,為了調侃氣氛,講點葷段子,大伙樂呵一下,這就使這種語言文化的傳播得到了一定的推進。東北民俗語言對二人轉唱詞、說口的語言特色形成影響巨大。與其他藝術作品的語言相比較來說,二人轉的語言是獨具特色的。二人轉語言生動形象、詼諧幽默而又不失藝術張力,是東北人民語言智慧的結晶。這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是其他藝術所無法超越的。而且在二人轉藝術的帶領下,其他藝術表演形式,如小品、戲劇、電視劇等,也深受其影響,將二人轉的元素加入其中,使藝術形式的表演效果大大增強。二人轉語言中夾雜著很多東北方言詞匯,造成強烈的聽覺效果。演員十分善于運用多種語言技巧如語音修辭(押韻、諧音雙關、歧義等)、詞匯修辭(熟語、歇后語的仿擬、引用,語音偏離與變異等),增強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和感染力,帶來幽默詼諧的表達效果。

二、二人轉語言修辭藝術特點

二人轉語言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在語音、詞匯等方面的修辭運用,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娛樂感受。

(一)語音修辭特點

二人轉特點之一就在于語音豐富,利用語音修辭出奇制勝,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個人的感受,獲取不一樣的效果。

1.和諧押韻語音具有音樂美。在二人轉的語言中多注意節奏的勻稱和音韻的和諧,聽起來順耳,同時也便于記憶。二人轉演員經常會利用和諧押韻的語言,說出一些類似順口溜的句子,例如:(1)“北國風光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齊心合力跨世紀,沒有掌聲真憋氣?!薄洞奁吣7滦恪罚?)“希望朋友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萬事順心,多賺美金;萬事興旺,多賺英鎊;萬事順意,多賺人民幣??傊褪且痪湓?,愿你們多賺錢,少生氣,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唐僧泡妞》例(1)中運用了“地”、“氣”、“紀”等詞為句末結尾詞,節奏明快,富于韻律。不僅表達出了演員的心情,同時也獲得了觀眾的掌聲。例(2)是二人轉演員說口中的即興祝賀詞,利用韻母“in”、“ang”、“i”押韻,朗朗上口,大快人心。和諧押韻的運用是二人轉表演的一個顯著特點,演員們利用詞句的韻律性,表達出內心的想法與感情,并且與觀眾互動、說笑,形象生動,產生了一種詼諧、幽默的效果。

2.諧音雙關二人轉經常利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表達,通常言在此意在彼。有同音同形和同音異形兩種。例如,二人轉的說口詞:(1)“你全身上下都是電影?!薄霸趺凑f?”“你的眼睛像我們曾經看過的老電影———《黑三角》。鼻子也是一部電影———《無名高地》。嘴巴,一部故事片———《夾皮溝》。再下面,那就是一部戰爭片———《挺進大別山》。不像我們樂隊鍵盤手的老婆也是一部電影———《平原游擊隊》。那么再下去也是一部電影———《大渡河》。再下去就是前段時間中國熱播的一部電視劇———《黑洞》?!薄墩f電影》(2)“說一個人喝酒喝多了,手扶著大樹,打一動物是啥?”“兔(吐)。”“又過來一個男的喝酒喝多了,打一動物?!薄耙巴茫ㄒ餐拢!薄坝诌^來一個男的,扶著大樹尿尿?!薄傲髅ネ茫ㄍ拢!薄短粕萱ぁ飞鲜龆宿D的說口詞中利用諧音雙關,把身體的各部位用觀眾熟悉的電影名稱來描述,生動形象,雖然內容有粗俗的成分,但總體看來還是極具幽默色彩。第二個例子中運用“兔”和“吐”的諧音,對原有藝術偏離,同樣也獲取了幽默效果。二人轉的說口、唱詞中調動了大量的諧音雙關修辭,用相同的話語表達不一樣的效果。不僅形象逼真,更增添了幽默、詼諧的趣味。

3.諧音歧義諧音歧義是二人轉語言中經常運用的修辭手法。一方面是對普通話中一詞多義的誤解,另一方面是由于東北方言的影響。例如:(1)“你都不理我,那我成狗不理了?!薄秳⒗细笪枧_》(2)“我還是幼(肉)女呢!”“啥是幼女???”“渾身是肉的女人叫幼(肉)女。”———《小黃飛斯卡拉演出》(3)我們二人轉演員多賣力,哪個上臺不都得熱一身汗下去???哪像那些大腕一來演出,說話都語無倫次的,說“黑山的朋友,你們好嗎?耶(熱)!”我殺他的心都有。熱(耶),還沒等唱呢,還熱(耶)。你說哪旮旯涼快啊,太平間涼快你去唱吧,有一個鼓掌的都得嚇死你?!秳怨夂谏窖莩觥防?)將“你不理我”生搬硬套成“狗不理”,言外之意把“你”比喻成“狗”,既貶損了對方,又給觀眾帶來出乎意料的笑料。例(2)中的“幼女”的“幼”一詞,跟東北方言中“肉”的發音相同,故造成諧音誤解,觀眾恍然大悟。例(3)“耶”在東北方言中跟“熱”同音,也是利用方言的發音進行詞語曲解,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詼諧幽默。由于東北方言的發音特殊,由此造成的發音曲解是二人轉產生笑料的一種重要的方式,也是區別于其他戲劇表演的標志之一。隨著網絡流行語的泛濫,二人轉也吸收了很多網絡新詞,如“我是帥哥———蟋蟀他哥”、“真是天才———天生蠢材”等,這些都是運用了諧音歧義的修辭方法。

(二)詞匯修辭特點

二人轉語言的修辭藝術豐富多彩,主要就是詞匯修辭的運用,引用熟語、巧用俗語等方式,將所要描繪的事物體現得更清晰、更通俗,觀眾也在這種修辭運用中感受到不一樣的樂趣。

1.熟語的仿擬、引用二人轉語言經常仿擬、引用一些熟語,或加以改造,將“雅”化“俗”,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趣味和感受。例如,二人轉的說口詞:(1)“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瓢崴(piáowǎi)。雖然我長得有點難看,東北話叫磕磣,但是頭兩天我已經隆重地開光了,說話老準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薄缎↑S飛斯卡拉演出》(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活著,他早該死了!”———《傻子魏三》例(1)中套用熟語“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東北方言詞“瓢崴”(piáowǎi)代替“斗量”,利用其相似的發音給觀眾帶來極具幽默的趣味。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這是一句網絡流行語,把它借用過來,使語言表達更加新穎,貼近群眾生活。例(2)則是將詩文語句修改而成的口語化笑料。二人轉語言在熟語的仿擬和引用上,不僅運用恰當有趣,而且還借古喻今,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2.巧用俗語、歇后語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愿望。二人轉語言里借用俗語、歇后語的句子很多。例如:(1)這是我汗珠子掉床上摔八瓣,一瓣一瓣摔出來的??!———《分手》(2)有一只烏龜,在它的背上蓋了一棟房子———蓋中蓋。又蓋了一棟房子———新蓋中蓋。又蓋了一棟房子———巨能鈣。———《大話西游前傳》(3)“敢惹我?知道我是誰嗎?不打聽打聽?!薄澳闶??”“苞米面他爹———碴子?!薄段沂巧鐣恕防?)中男二人轉演員借用俗語“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作了簡單的句改,說明自己從事“職業”的艱辛。既表明了身份,又增加了幽默色彩。例(2)中一連用了四個“自制歇后語”,結合媒體中的廣告詞語,不僅押韻和諧,結構整齊,更讓人產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例(3)是巧用歇后語,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使人忍俊不禁。二人轉語言中經常運用諸如此類的俗語、歇后語,增強語言的表現力,通俗易懂,極為形象風趣。但是如今的二人轉中俗語的運用已經偏離了正軌?,F在很多二人轉中的“俗”是指二人轉唱詞中的“粗口”,也許有部分人會認為這是二人轉的特色,如果摒棄了這種“俗”,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二人轉了。但是如今的二人轉中語言越來越粗鄙低俗,我們應該摒棄其中的糟粕。二人轉語言的節奏韻律、氣勢與形象性等表現極強,富于感染力,讓人為之瞠目結舌。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中的低俗成分,尤其是在東北農村,這種情況的存在很普遍。誠然,二人轉作為一種民間戲劇,肯定會受到東北方言習俗與地域文化的影響,其中不免會帶有一些粗野低俗的語言成分,但正由于此,人們才得以產生情感共鳴,達到精神宣泄,形成了獨特的語言藝術魅力[1]。

3.語言偏離與變異的利用修辭學中有一種“偏離理論”。它是指在言語交際時,人們常常有意識地突破常規、運用特殊結構,以達到特定的修辭效果。如二人轉演員小沈陽在演出時說:“我的英文名字是xiaoshenyang”,“xiaoshenyang”的發音類似于“小損樣”,由此造成語音的變異與偏離,引起觀眾捧腹大笑。又如比賽時對參賽選手說:“加油!雖然油已經很貴了!”前一個“加油”是鼓勵的意思,后一個利用語音的諧義雙關,偏離到另一個語意上,即目前人人關注的油價上漲,就獲得了出奇的語趣。而利用偏離手法,在二人轉語言中可謂俯拾皆是。例如:(1)“你說我是不是太有才了,我上輩子是不是裁縫?”———《小沈陽二人轉演出》(2)“我有今天全靠我身邊的這個女人,沒有這個女人就沒有我的今天,就是這個女人改變了我的一生,就是這個女人譜寫了我的人生,就是這個女人———害得我妻離子散??!”———《擦皮鞋》(3)“我這輩子結過三次婚,第一個媳婦跟我結婚倆月跑了,第二個媳婦跟我結婚倆月也跑了,這是我第三個媳婦,結婚三年了她也不跑啊,這批貨不跑,下批貨就進不來啊!”———《劉曉光黑山搞笑演出》例(1)是對原有藝術形式的偏離,利用語音“才”和“裁”同音,使詞語偏離變異到另外一個意義上去,笑料迭出。例(2)、(3)都是語氣突然逆轉造成的偏離,沒有順著前面句子的意思再說下去,而是陡然轉向了意義的反面,故意讓同一意義焦點的前后句之間發生語義轉折,語氣色彩也隨之發生了偏離,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回味并引發他們的笑聲[2]。除此之外,二人轉語言還將多種修辭混雜在一起,夸張、比喻、對偶、停頓、重復、頂針、回環等,增強話語表現力,富于生活底蘊和語言藝術,使語言出神入化,產生詼諧幽默的趣味。這種幽默詼諧的趣味性還表現在二人轉演員的服飾裝扮上,演員夸張另類的藝術表演,帶有體態、動作等多種修辭印記,配合著言語符號一起傳遞信息、傳情達意。

三、二人轉語言修辭藝術與東北方言的融合

修辭是一種技巧與藝術,其表達本體是人類所固有的。很多修辭用語特別是方言詞,都帶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與民族特色。東北方言詞語通俗生動、新奇時尚、俏皮有趣而又朗朗上口。傳統意義上的二人轉本身就夾雜著濃厚的東北方言,伴隨著全國東北“二人轉熱”,東北方言越來越多地滲透到二人轉的語言中,一些亮點詞匯也經常出現在人們的日常交談中,為人們津津樂道。東北方言詞語具有生動性、形象性、會意性等特點,其修辭色彩濃厚,是書面語極強的普通話與其他地方的方言詞語所不可比擬的。從語音角度看。相比普通話和其他方言來講,東北方言的兒化音數量豐富多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二人轉語言。例如:真讓我十冬臘月的蘿卜———凍了心兒!……西北天,打響雷兒,打了響雷下小雨兒,下到地上濘咕唧兒,……”———《王美容觀花》這段二人轉講的是道童楊二舍來化緣,王美容看見了,對楊二舍一見傾心,用了大量兒化音詞語對其大為稱贊,形象生動,流露出王美容對楊二舍一見鐘情的感覺,烘托出愉悅的氛圍。從詞匯方面看。東北方言是社會變異語言的一種。它經過語言變體才得以進入大眾傳媒領域。東北方言熱辣、感性,是一種充滿暴力與狂歡色彩的語體,對情緒的感染力很強,因此,給觀眾帶來一種新鮮、刺激的感覺。二人轉作為一種東北民間傳統戲劇,在語言運用上,所使用的東北方言相當多。例如,說某人傻用“虎了吧唧”,某人聰明用“精兒”;形容很有男兒氣概稱“尿性”,不男不女稱“二椅子”;形容美稱“帶勁兒”,丑稱“磕磣”。東北方言表達生動形象,感性色彩濃烈,讓人聽起來特別過癮,同時給人一種親切質樸的感覺。將東北方言融入到二人轉語言中去,俏皮、形象,又有其本土特色,體現了東北地域文化特征和人文色彩。如,“得瑟”、“那嘎達”、“賊好”“虛頭巴腦”等。語言直白質樸,通俗隨意。語體風格樸實明快,同時為觀眾展現出個性突出的人物形象[3]。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二人轉帶給人們歡聲笑語,幽默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其中修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二人轉語言的修辭手法豐富多樣,在運用的同時把東北方言融入到其中,充實了其修辭內涵。將二者統一起來,技巧性和表現力增強了很多,使得二人轉越來越成為大眾所喜愛的戲劇節目。相信在逐步發展的同時,二人轉語言將會越來越豐富多彩,其中的修辭藝術也將會更加精湛超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