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藝術審美規則論述

時間:2022-10-13 11:01:20

導語:建筑藝術審美規則論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藝術審美規則論述

作者:李錦林單位:??诮洕鷮W院藝術學院

從物質的角度來講,建筑是為人類進行各種活動而創造的一種人為環境。從意識層面來講,人們還賦予了建筑豐富的精神內涵。雖然建筑本身不會語言,但是我們卻能從古希臘柱式中讀出多立克柱式的雄健、愛奧尼柱式的柔和、科林斯柱式的輕松愉快,能從中國蘇州古典園林的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中讀出儒雅。這也說明人們在營造建筑的時候,通過豐富的藝術手段把人類自身的情感深深地融入了建筑之中,形成了建筑特有的語言,使建筑有了能與人類對話交流的屬性,即建筑的審美性。對建筑藝術審美,是人類一項獨有的、高級的、特殊的、復雜的精神活動,是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一個人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決定了他的審美感受和鑒賞態度,這種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和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鑒賞能力,審美者才能對建筑藝術的美產生共鳴,從而更深刻地了解建筑藝術的審美價值。要提高鑒賞能力,并自覺地將這種能力運用到審美活動中,就需要掌握基本的審美法則。建筑是以視覺要素為主來進行設計的空間造型的,其視覺要素——形、質、色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則交互綜合,可以構成千姿百態的建筑形態。因此建筑藝術的審美法則,即指形、質、色按一定的法則在建筑中的運用。對這些法則的學習,是我們了解建筑藝術的基本條件。

一、建筑的造型

造型是建筑藝術打動人心的主要語言,而創造這種語言的具體思維與實現過程就是建筑造型設計。良好的建筑造型有很強的誘惑力、感染力甚至是震撼力,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聯想、贊美,能喚起人們的激情,給人以美的享受。好的建筑造型一般都符合比例優美、尺度適合、多樣與統一結合、節奏與韻律和諧等美學法則。

1.尺度與比例

尺度一詞是當比例與規模發生關系的時候,涉及某些局部與整體間關系的標尺。比例是部分與部分或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它是精確的概念。比例是構成設計中一切單位大小,以及各單位間編排組合的重要因素,是指繪畫、雕塑以及建筑設計中形態的長短關系、面積大小。尺度以人為標準來決定,必須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建筑形象應該傳達出人的審美需求尺度,遵循和諧均衡的尺度關系,給人以高大、粗壯穩定或精巧玲瓏、舒適宜人的感覺;設計者也可根據某種主題的需要,強調建筑尺寸的規模,產生特別的視覺效果,如哥特式教堂的矗立感、古羅馬建筑巨大的穹頂所造成的壓迫感、金字塔的永恒感等。比例的和諧是視覺的需要,文藝復興大師達•芬奇說:“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币粋€元素如果與其他元素形成不合比例的視覺關系,我們就會覺得不舒服。比如,安排建筑室內陳設時,應以室內空間的大小設置家具的尺度,使家具與室內空間的比例關系協調,從而使整個室內空間趨于和諧。

2.多樣與統一

多樣與統一是建筑藝術審美中的一對非常重要的范疇,多樣性通過對比來獲得。對比,如形狀的大小、曲直,形態的輕重、方圓等,能使主體更加鮮明,視覺效果更加活躍。統一則是把所有的要素當做一個整體加以處理的表達方式,通過對各要素共性因素的強調,達成一種完整和諧的效果。缺少多樣性的建筑會顯得單調無味,而過分的對比則會顯得刺激強烈、雜亂無章,甚至支離破碎。因此優美的建筑通常在整體上是整齊有序的,而局部又有滿足視覺、追求新奇的多樣性。如何達到建筑藝術的多樣與統一,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其一,主從關系。建筑藝術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各組成部分應當有主與從、重點與非重點之分,不宜不加區別地同等對待。在單個或群體性建筑中,應先有一個強勢的、能主導人們視覺的主體,這是統一的基本保證。在這個主體的基調下,對各從屬部分適當地進行多樣性處理,可取得整體和諧、局部生動的良好視覺效果。其二,建筑造型元素的重復和交替。建筑空間及建筑構圖中某種形態和某個主題的重復與再現,將會產生整體性的和諧統一,同時要注意在重復和交替時蘊含變化,有主有從,實虛相間,避免單調。貝聿銘先生在設計北京香山飯店時便成功使用了中國式窗欞,通過重復與交替,使這個中國式的元素得以強化,在視覺感官上整體性強,和諧統一。

3.節奏與韻律

自然界的事物、形態往往有規律、有秩序地重復再現,建筑創作也普遍采用這種方式體現形式美。條理性、重復性是創造節奏與韻律的前提。節奏與交替比較接近,但節奏體現為在交替變化中有一個元素處于主導地位、簡單重復再現,而其他元素處于從屬地位,主導元素表現得越突出,節奏感就越強。韻律不是一般形式上的簡單重復,而是有漸變的節奏,通過形狀、形態、長度、寬度、密集、凹凸、色彩等的漸變,形成既不單調、拘謹,又自然流暢、有韻味,富有象征和詩意的形式美。東西方古典建筑和現代建筑都體現出韻律美,在建筑創作中,“幾何母題”的概念就是重復與交替、節奏與韻律的表現。

二、建筑的材質

建筑當然需要用各種材料來修建,建筑師們對于材料的運用除了要考慮其物理性質外,還要更多地考慮材料所能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感受。建筑實體或精致、或粗糙、或時尚、或永恒等都要通過其表面材質傳達出來。叔本華曾說:“通過感官對材質、硬度、內聚性等方面的直接體驗,對于理解一件建筑作品并從中獲得美的享受來說是絕對必要的?!笔紫炔馁|具有天然的審美本質,材料的質感作用于人們的審美感知,人們往往通過對建筑材質的視覺、觸覺和綜合心理反應的方式,感受到各種材質傳達給我們的豐富的信息,如色彩、紋樣、光滑和粗糙、緊張、柔和等。其次在建筑藝術中,一定的設計目標要由與這一目標相吻合的特定材質來達成。材料之美不在于材料自身價值的高低,而在于材料對于目標的服務作用,只有能夠完美體現設計目標的材料,才是最美好的材料。簡言之,材料之美,美在合理和得當。材料的肌理是自然美的一種,肌理與質感是密不可分的。同樣是花崗巖,如果表面是鑿毛凹凸的,則給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覺;如果是精細磨光的花崗石,則給人以細膩、耐久、高貴的感覺。大理石的肌理能充分表現出類似人體肌膚和衣服的效果,木材的肌理則因木種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美,也可以像大理石那樣表現精細的質感。除了加工手段及精細度外,材料還可借助光的反射、折射表現其特征。建筑師可以通過藝術的構想,用藝術的手段,把材料的肌理充分地表現出來,使建筑及空間更具審美意義。

三、建筑的色彩

色彩是建筑的華麗外衣,人們面對建筑,最先感知的便是色彩。色彩對視覺效果的影響極為強烈,特別是在情感表達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喚起機體內部的活力,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著人的心理與行動。因此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配置,以及色彩學在建筑藝術中的運用效應,對建筑藝術的審美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色彩的情感

色彩不僅具備物理性質,也具備表達情感、影響人們心理活動的功能,有著傳達信息、感染情緒、產生聯想、象征事物等多種意義。色彩的直接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生理的直接影響,如紅色使人脈搏加快,血壓有所升高,情緒興奮沖動;藍色使人脈搏減慢,情緒比較沉靜。冷暖感覺、重量感、溫度感是色彩帶給我們的一些心理感受,這與我們的視覺經驗與心理聯想有關。另外,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建筑的色彩也有不同的含義。中國傳統的建筑用色有十分嚴格的等級之分,黃色只能用于宮殿和宗廟建筑,或用在被皇家特許的建筑上,如被尊為圣人的孔子的祠廟——山東曲阜孔廟建筑便是用黃瓦紅墻、滿雕龍紋,它是中國唯一一座宮殿制式的民間建筑,而其他民間百姓的建筑主體只能用黑、灰、白等樸素的顏色。

2.色彩的配置

色彩本身沒有絕對的美或不美,應該說,只有不美的色彩組織,而沒有不美的色彩。色彩的美是在色彩之間的相互組合關系中體現的,我們研究色彩就是要解釋這種關系。以色相環的角度,我們可分析出多類型的色彩搭配方式,如同類色相搭配、類似色搭配、鄰近色搭配、原色搭配、補色搭配等。其中同類色相搭配、類似色搭配色調和諧,統一感強,但也有模糊感;鄰近色搭配、原色搭配色彩明確,氣質鮮明,是人們較容易接受的配色方案;補色對比的對立性促使對立雙方的色相更鮮明,它的視覺生理適應性使補色關系天然和諧,因此補色對比是最有美感價值的配色。

3.色彩的運用效應

(1)色彩與材質效應色彩是伴隨著材料的誕生而出現的,所以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屬性。材料的質地、質感豐富了色彩的表現力。材料的質地是它表面的粗糙程度,良好的質地有強調色彩的作用;反之,則有抑制色彩的作用。由于粗糙材料的反射率比較低,所以粗糙材料的色彩看起來要比光澤材料的色彩更濃重。此外,色彩對改變材料的視覺效果有一定的作用,色彩能給人冷暖、遠近、軟硬、輕重等感覺,因此將合適的色彩運用在材料上,可以改變材料給人的感受。

(2)色彩的建筑面積效應視面積是色彩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它的大小對色彩心理有較大的影響,視面積越大,心理作用越強;視面積越小,心理作用越弱。人對色彩的感覺因面積不同而有明顯的差別。1平方厘米的大紅色,會使人覺得鮮艷可愛;1平方米的大紅色,會讓人感到興奮激動;而100平方米的大紅色,則讓人覺得過分刺激,使人煩躁或疲倦。建筑室外色彩的使用一般都是大面積的,在小塊色板上看起來很清淡的顏色,一旦涂到墻面上就可能會使人覺得鮮明和濃重。因此,在建筑上用色,除小面積地以濃重鮮明的顏色作為點綴外,一般應降低彩度,否則就難以獲得預期的視覺效果。

結語

建筑從遠古走來,以其豐富的表現語言,深刻地反映著當時當境人們的意識形態。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思想的變遷,建筑也進一步豐富了自身,特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地文化大交融,建筑藝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各種流派異彩紛呈。在這紛繁復雜的表現下,建筑藝術的審美活動也不可避免地發生著改變,這需要我們更深入地研究、掌握其變化規律。但從造型藝術的角度來看,它總有一些基本穩定的規律和審美方法論,掌握這些基本定律,對我們撥開迷霧窺見本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