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實踐德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13 03:46:21

導語:藝術實踐德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實踐德育教育論文

一、藝術實踐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藝術類專業的內在要求。藝術類的專業,如美術、表演、音樂等,不同于一般的專業,其專業學習有較強的操作性。其專業特點要求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知識、牢固掌握專業技能,所以,藝術實踐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藝術專業所具有的特色與人才培養的要求出發,教育部門對藝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要求其課時設計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實踐課程。所以,藝術類的院校在課堂教學之外,還要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將教育的范圍擴大到藝術實踐當中。(二)傳統德育效率低的外在影響。傳統德育主要是理論的灌輸,說教意味較重,教學形式較為單一。而藝術上的思維比較活躍,比較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呆板教條的德育方式難以真正起到德育的效果,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對德育教育產生反感的情緒。相對普通專業的學生而言,藝術生的文化課比較薄弱,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多不及普通文化課專業的學生,因而通過傳統德育方式對藝術生進行德育的效率不甚理想。對藝術生的德育教育要轉變方式和思路,藝術實踐活動的德育教育比傳統的德育方式更易被藝術專業的學生接受,能夠取得顯著的德育成效。(三)教育政策的要求。近幾年,教育部門通過政策引導,對高校通過實踐和活動實施德育教育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教育部門的相關政策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出了要求,并對新教育形勢下高校實踐育人的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藝術類院校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必須深入領會教育政策的要求,全面開戰藝術實踐活動,將德育大眾文藝教育貫穿于藝術實踐的過程當中。

二、藝術實踐的德育功能

藝術實踐是進行藝術類專業學習的學生的必修課。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例如寫生、采風、藝術展、舞蹈演出、戲劇表演等,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還可以使學生親近大自然,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和群眾的文化需求。大學生動過藝術實踐活動能夠鍛煉和鞏固專業技能,藝術實踐是促進大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和掌握過硬的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所以,藝術實踐是融德育教育和實踐性為一體的課程,是進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的新載體。(一)養成團隊協作的精神,強化專業素養。當前的大學生主體是90后和00后,絕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基本在家庭當中備受寵愛,導致有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加上藝術專業的課程學習多為小班授課,缺少大集體的氛圍,學生漸漸會我行我素,缺少集體精神和團隊意識。藝術實踐活動一般規模都比較大,需要幾十人甚至上百人通力合作,大型實踐活動常常會囊括多個專業,包括舞蹈、表演、音樂和美術等不同的專業,活動包括舞臺設計、燈光、音響和攝像等眾多環節。實踐活動要求學生一定要處理好集體與個人之間以及個人與其他的成員間的各種關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協調好各項工作,時刻提醒自己要有團隊意識。此外,藝術實踐活動由彩排到演出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有時為了完成短短幾分鐘的表演,需要進行長時間的鍛煉和磨合,后場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實踐環境一般相對簡陋,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個人意志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二)培養大學生的職責意識,為步入社會打基礎。大學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通過藝術實踐家活動能夠讓大學生接受精神的洗禮,培養風險精神和責任意識,從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藝術實踐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的,涉及不同的社會群體和組織,包括社會福利機構、企業、藝術團體、工廠、民間組織等等,學生與不同行業的進行接觸,對他們的工作以及生活狀態進行一定的了解,可以讓學生對民風和民情有一定的理解。社會實踐能夠為學生的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通過對不同群體和組織的了解,學生能夠了解我國的國情和國策,進而得到啟發和感染,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學習,立志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力量;通過參加節日慶典和英烈紀念活動,例如國慶節的文藝演出、歌頌長征精神的主題音樂會等,有助于學會對歷史有正確的了解,利于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傳承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參加音樂藝術家的演奏會、畫家的畫展,比如“貝多芬音樂會”、“梵高畫展”,學習藝術家崇高的精神以及其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與探索,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樹立藝術標桿,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敬畏與熱愛。(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升心理素質。學校通過藝術實踐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那些綜合能力不是特別出色或是有專業性特長的學而生可以通過藝術實踐實現自我的價值,培養自信,在實踐過程中進行自我展示,養成樂觀積極的心態。藝術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更古專業技能、強化心理素質、培養自信心的過程。一些在表演時容易緊張、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在經過多次的實踐鍛煉之后,能夠慢慢克服緊張和羞澀,完成天性的解放,提升表演的能力。另外,藝術是啊金還可以拓展學生的交際圈,有助于學生養成開朗、樂觀的心態,改進為人處世的態度。

三、加強藝術實踐德育功能的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德育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德育工作不是靠教師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這需要教師、學校行政處和后勤處通力協作,共同完成學生的德育教育。藝術類高校的德育工作并非思想的灌輸,刻板教條的說教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者要有明確的意識和目的,在德育工作中要通學生經常進行交流與合作,通過分享的形式進行德育教育,用淵博的知識和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學生,通過實際的行動熏陶學生[3]。思想政治教師和輔導員應該及時轉變和革新德育教育的理念,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將課堂授課與德育相結合,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要加強學生品德和思想方面的引導,促使學生成為道德高尚的人。(二)完善藝術實踐的相關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保障德育工作順利和有效進行的基礎,當前,國內的藝術院校對實踐課程的課時、目標和學分要求都有具體的規定,通過量化管理來保證實踐課程的教學成效。第一,要完善管理系統。校級領導要分塊負責實踐的管理,二級學院的院長對學院的藝術實踐負具體的責任;第二,新學期開始,進行工作規劃時要將實踐活動和實踐課程作出具體的計劃,德育的成績和理論知識成績都要錄入學生的期末成績當中,學生的德育評分要有具體的規范,增強藝術實踐的德育成效。最后,要明確實踐當中進行管理的教師的職責。在一是時間的課程中,負責管理的教師除了要了解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外,還要對各部門的工作進行協調,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作為一個學校的靈魂,對提高學生道德素養與藝術修養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浸染作用。藝術類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特色,多舉辦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有規劃的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學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進行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四、結語

通過藝術實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藝術類院校德育工作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為保證藝術實踐的德育效果,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藝術實踐中德育工作的進行,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藝術實踐的相關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馮剛.大學生德育理念的創新與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2007.(2):54-56.

[2]王歡.略論高校藝術教育的德育效應[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1):60-63.

[3]鄭娟.文化育人視域下藝術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5):78-80.

作者:李飛 單位:云南楚雄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