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的創新途徑
時間:2022-05-29 05:21:49
導語: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的創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群眾日常文化活動日益多樣化。隨著拍照成本的降低,人們的攝影活動日益增多,攝影由之前的高消費活動轉化為在群眾中較為常見的文化活動。較為常見的攝影比賽及其他種類的比賽活動,各種類型的攝影作品相繼出現。本文針對攝影技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途徑展開分析,旨在推動攝影技術在群眾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既豐富了群眾的日常生活,又提高了群眾的生活水準,使群眾視覺上獲得欣賞,心靈上得到陶冶。攝影藝術在群眾中大為推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攝影藝術的蓬勃發展。
對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日益豐富化,攝影藝術的簡單化、普及化、生活化給群眾帶來了新的娛樂方式。它不僅能夠記錄生活,還能夠通過它了解世界,欣賞更多美的事物,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算相隔幾萬里,只要有張照片我便能了解你的生活狀況,知曉你的喜怒哀樂,它能夠克服語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障礙。攝影藝術雖在群眾中普及開來,但如何使攝影藝術在更新換代迅速的當今社會永葆生機成為每個攝影工作者的責任。本文就著重分析攝影藝術如何在群眾文化中進行創新,并提出一些創新的新途徑,以供參考。
一、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創新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創新深植于群眾。就像政府號召的一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任何生產活動都是來源于群眾,群眾是任何活動的主體,沒有群眾整個社會是無法正常運轉的。攝影也一樣,攝影主體是群眾,攝影對象來源于生活,群眾又是生活的主體,因而創新主體與群眾息息相關。這也應征了藝術家們常說的一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其中“高于生活”的本意就是對生活的創新、歸納、美化等的綜合。群眾不僅在我國經濟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我國文化領域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享受主體,又是創作主體。依靠群眾進行創新不僅是經驗所得的結論,更是攝影藝術長盛不衰的關鍵。因而攝影藝術要想在群眾中扎根就必須緊密聯系生活,深深植根于群眾,依靠群眾,從而達到其要求的創新與發展。其次,攝影對象源于生活。每個攝影作品都可在生活中找到他的痕跡。因而要想實現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便需要對攝影對象的創新。攝影對象或人或物或人和物,千奇百怪,這些都根源于群眾生活。群眾活動又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因而要想實現攝影藝術的創新型是十分簡單的。我們只需要認真觀察社會,觀察群眾生活狀態,從平常中找到獨特之處便能實現攝影藝術的創新性。攝影藝術的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提高攝影藝術的價值,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豐富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形象,吸引更多的群眾投身于攝影之中,既提高了攝影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又推動了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豐富了群眾文化的內容,提升了我國大眾文化水準。最后,攝影技術傳承于群眾。任何文化的發展都不是某個時代的產物,它都是各個時代日益演化的結果。就像攝影技巧它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獨自創新得出的,它需要前輩的經驗加之現代的特點加工而成。而文化的延續需要群眾的傳播,群眾是任何一個時代的生活主體,一代代的智慧傳播推動了世界的變化,實現了人類的蓬勃發展。就像攝影藝術的普及化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手機的大眾化,手機相機攝影越來越普遍,它不僅能夠攝影還能夠美化圖片,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推動了攝影藝術的迅速發展。因而攝影藝術的日益成熟化需要一代代的群眾進行傳承,這也是攝影藝術能夠不斷創新的關鍵,任何事物的創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都是在原來事物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而成,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一個過程。
二、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創新途徑
(一)聯系生活,科學選材。攝影素材源于生活,群眾文化扎根于生活,二者的來源是一樣的,因而要想實現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進行創新,需要攝影工作者在群眾生活中科學選材,挑選與眾不同的攝影素材。攝影素材是攝影藝術的靈魂所在,好的攝影素材是高質量攝影作品成功的關鍵,挑選出優秀的攝影素材可謂是優秀攝影作品成功了一半。手機相機的普及帶來了全民攝影的普及,攝影者在挑選素材之后應仔細對比生活現狀是否與攝影作品一樣。美化后的攝影作品不僅能夠紀實,還能夠給予欣賞者的生活共鳴,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心靈上的陶冶。攝影藝術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掌握其中的技巧的,他需要經過專業的攝影者的教導。業余攝影者要想創作出優秀的攝影作品,要經過專業的攝影者的指導,學習到素材挑選,角度選擇,拍攝姿勢等內容。攝影藝術要想真正實現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必須認真培育一批扎根于群眾,與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一些業余攝影者,然后經過專業攝影者的修飾創作出具有創新型的攝影作品。有一些群眾攝影愛好者熱衷于拍攝生活細節,他們將攝影藝術融入生活之中,創作出具有內涵和生活氣息的作品,從而引起其他群眾感情上的共鳴,實現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因而優秀的攝影作品必然與生活相關,選材必然有其獨到之處,我們應學會其中的精華,科學拍攝,精致選材。(二)對作品的后期精修處理。作品拍攝出之后是最原始的狀態,難免作品出有些不必要的成分或者瑕疵,影響作品的美觀性,只有經過后期的刪減或修整,把多余成分裁剪掉更能凸顯作品的精髓所在,也能保持作品的真實性,避免使原始的照片失真。攝影藝術最早出現的作品以黑白照為主,攝影器材較為簡單,沒有修飾的能力也沒有修飾的必要,早期的作品較為簡單,當時的人們主要以記錄為主,沒有太在意美觀性,因為當時的攝影器材的購買十分昂貴,一般家庭很難支付購買它,所以對攝影作品觀看時就覺得稀有,沒有過分強調他的瑕疵所在。在科技更新換代迅速的現代社會,人們不僅要求眼觀上獲得悅目,心靈上也要有一定程度的震撼或陶冶。當然這些在當今整個修飾技術十分高超的時代,精修出較為完美的攝影作品十分簡單的。小到手機美化軟件,大到專業的修圖師對作品一絲不茍的修飾,他們不僅能夠保證作品的最真實性,還能夠使作品以沒有任何瑕疵的狀態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除此之外,要想實現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不僅需要作品本身具有創新性,還需要保證在原有作品之上對作品的修飾實現創新性。這樣一來將會提高對攝影工作者對攝影作品的要求,保證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即保證攝影作品的特點,又融合群眾文化的獨特性,二者的結合必然能出現一批具有新時代氣息的攝影作品,融聚了時代性、群眾性、獨特性等特點。(三)攝影作品名稱的創新性。優秀作品的名稱往往能夠引起觀賞者對作品旨意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具有創意性的作品名稱往往是一個作品的靈魂所在,它能夠提醒觀賞者抓住作品的精髓所在,就算不是業內人士,但看到具有提醒作用的作品名,根據名稱欣賞作品能夠更容易的領悟到作品的優秀所在。群眾文化中人們對自己拍攝的作品往往賦予一句話或者一段文字,來表達其中的內涵,這些文字具有創新性不僅能夠使觀看者抓住要表達的旨意還能夠為作品增添色彩。因此,提煉和創新攝影作品的名稱也能夠實現攝影作品的創新性,它能夠升華一個作品的內涵,擴大作品的影響力。要想實現攝影作品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也應磨練群眾攝影者的題意概括性、創新性、獨特性。具有創新性的攝影作品不是靠一方面的超凡脫俗一直保持它的經久不衰的,它必然也是不斷改善,不斷修整,不斷凝練的過程。
三、結語
我國的攝影藝術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群眾攝影還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要想實現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專業化,正規化,它需要專業攝影者在群眾中傳播,教導群眾攝影者學習專業的攝影藝術。這樣一方面能夠實現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的創新性,另一方面也能夠推動我國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嘯.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具體措施探討[J].數碼設計(下),2019(5):201.
[2]盧麗娜.群眾攝影藝術的發展創新規律[J].文藝生活(中),2018(10):191.
[3]王燕.淺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J].才智,2017(31):227.
作者:李艷霞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工人文化宮
- 上一篇:探析電視剪輯藝術提高電視節目質量
- 下一篇:影視藝術及影視編劇面臨的困難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