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對內毒素誘導大鼠肺組織TNF

時間:2022-03-18 08:02:00

導語:丙泊酚對內毒素誘導大鼠肺組織TNF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丙泊酚對內毒素誘導大鼠肺組織TNF

【關鍵詞】丙泊酚;內毒素;肺瘤壞死因子;

摘要:目的:觀察丙泊酚對內毒素(LPS)誘導大鼠組織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釋放的影響。方法:將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C組,輸注生理鹽水)、LPS對照組(L組,股靜脈注射LPS5mg/kg后輸注生理鹽水)和丙泊酚處理組(Lp組,股靜脈注射LPS5mg/kg后立即輸注丙泊酚10mg・kg-1・h-1)。按預設時相分別于1h、2h、3h、4h時間點放血處死各組動物,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肺組織細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的變化。結果:L組大肺組織中TNFα、IL1β水平與C組相比較顯著增高(P<0.05或P<0.01),經丙泊酚處理后,此作用得到部分逆轉。結論:丙泊酚能抑制內毒素誘導的大鼠肺組織細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上升。

關鍵詞:丙泊酚;內毒素;肺瘤壞死因子;

白細胞介素1內毒素(LPS)侵入機體,引起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8(IL8)、細胞間粘附因子(ICAM1)等炎癥介質過度表達,是導致急性肺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1,2]。近年來,已證實丙泊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制細胞因子的功能,然而,關于丙泊酚對內毒素所致肺部炎癥的保護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機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本實驗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注(ELISA)觀察丙泊酚對內毒素誘導的大鼠肺組織TNFα、IL1β釋放的影響,旨在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

1材料和方法

11實驗材料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由武漢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重(200±50)g。丙泊酚(英國阿斯利康公司);LPS(E.coliLPSserotype0111:B4)(美國Sigma公司);大鼠TNFαELISA試劑盒(美國R&D公司);大鼠IL1βELISA試劑盒(美國Bender公司);WZS50FZ微量輸液泵(德國B/Braun公司)。

12動物模型和實驗分組

實驗大鼠以1%戊巴比妥鈉30mg/kg腹腔注射行基礎麻醉。隨機分為3組:①正常對照組(C組):實驗中單純給予生理鹽水,首次劑量為1ml/kg,隨后以1ml・kg-1・h-1持續靜脈滴注;②LPS對照組(L組):股靜脈注射LPS(5mg/kg)后,持續靜脈輸注生理鹽水(1ml・kg-1・h-1);③丙泊酚處理組(Lp組):股靜脈注射LPS(5mg/kg)后,立即輸注丙泊酚(10mg/kg的誘導劑量,隨后以10mg・kg-1・h-1的速度持續靜脈輸注)。按預設時相在1h、2h、3h、4h各時間點放血處死大鼠,立即開胸取肺,-70℃保存。

13細胞因子的測定

取右肺稱重后置于勻漿緩沖液中,以每克組織加入10ml緩沖液的比例加入緩沖液。緩沖液中含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包括1mmol/LPMSF;1μg/mlleupeptin;1μg/mlaprotinin溶于含0.5%Triton×100的PBS中(pH72)。標本勻漿后,以15000g離心10分鐘,取上清,使用大鼠ELISA試劑盒分別檢測細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量。

14統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應用SPSS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的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丙泊酚對大鼠肺組織TNFα水平的影響

與C組相比,L組大鼠肺組織TNFα水平顯著上升,2h即達到峰值,此后迅速下降,但仍高于C組;Lp組大鼠肺組織TNFα水平也高于C組,但其上升幅度遠低于L組,峰值延后,出現在3h,3h、4h點時L和Lp兩組間均無顯著性差異。見圖1。

22丙泊酚對大鼠肺組織IL1β水平的影響

與C組相比,L組大鼠各時間點肺組織IL1β水平均顯著增高,經丙泊酚處理后則明顯降低,見圖2。圖1肺組織勻漿中TNFα水平的變化圖2肺組織勻漿中IL1β水平的變化

3討論

急性肺損傷(ALI)發病機制復雜,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一直是臨床重癥監護中的治療難點。就其發病機理而言,目前普遍認為,前炎癥介質(TNFα、IL1β、IL8等)、粘附分子(ICAM1、P選擇素等)及細胞因子的過量生成起關鍵作用[1,2]。革蘭氏陰性細菌敗血癥是臨床急性肺損傷的常見原因之一,其內毒素脂多糖(LPS)中的類脂A具有極強的生物學活性,誘使細胞因子的釋放和激活。LPS作為一種致傷因素,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血管通誘性增加,大量富含蛋白質的液體由肺血管溢出,形成肺間質水腫和肺泡水腫,影響氣體交換和血氧合功能,造成組織缺氧,從而造成對機體的損害。因此,本實驗在股靜脈注射LPS(5mg/kg)后應用ELISA實驗方法,分別觀察了LPS誘導的大鼠肺組織TNFα和IL1β釋放的變化。結果顯示,LPS致傷后,肺組織TNFα、IL1β水平顯著增高,提示生物活性介質的過度表達在內毒素所致肺部炎癥的發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丙泊酚作為一種新型麻醉鎮靜藥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其對機體的免疫調節作用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已證實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抑制細胞因子的功能。Mikawa等[3]已經發現了異丙酚能夠抑制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活性氧的釋放;Crozier等[4]發現異丙酚和阿芬太尼靜脈麻醉時可抑制腹式子宮切除術患者血漿中IL6的釋放;Galley等[5]證明異丙酚可抑制體外經LPS誘導中性粒細胞中IL8的產生;Taniguchi等[6]也發現了異丙酚可降低內毒素血癥時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中性粒細胞的活化。本實驗首次觀察了丙泊酚對內毒素誘導的大鼠肺組織TNFα、IL1β釋放的影響,發現丙泊酚能對動物肺組織中炎癥因子TNFα、IL1β的釋放產生抑制效應的,這可能是丙泊酚發揮免疫調節功能,對急性肺損傷起到保護效應的作用機制之一,這將為急性肺損傷的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但其詳細作用機理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ArmstrongL,MillarAB.Relativeproductionoftumournecrosisfactoralphaandinterleukin10in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Thornx,1997,52:442~446.

2ThomasRM.LungcytokinesandARDS.Chest,1999,116:2~8.

3MikawaK,AkamatsuH,NishinaK,etal.Propofolinhibitshumanneutrophilfunctions.AnesthAnalg,1998,87:695~700.

4CrozierTA,MullerJE,QuittkatD,etal.Effectofanaesthesiaonthecytokineresponsestoabdominalsurgery.BrJAnaesth,1994,72:280~285.

5GalleyEF,DubbelsAM,WebsterNR.Theeffectofmidazoamandpropofoloninterleukin8fromhuman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AnesthAnalg,1998,86:1289~1293.

6TaniguchiT,YamamotoK,OhmotoN,etal.Effectsofpropofolonhemodynamicandinflammatoryresponsestoendotoxemiainrats.CritCareMed,2000,28:110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