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子的體外抗癌活性
時間:2022-10-28 10:44:00
導語:蒲葵子的體外抗癌活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者:陳艷,林新華,李少光,翁繩美,姚宏
【摘要】目的研究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體外抗腫瘤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鹽(MTT法)比色法,觀察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對肝癌細胞HepG2和白血病細胞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結果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在體外對肝癌細胞HepG2和白血病細胞HL60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的半數抑制率分別為7.94和10.72,效果最為顯著。結論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能抑制肝癌細胞HepG2和白血病細胞HL60的增殖,有較強的體外抗腫瘤活性。
【關鍵詞】棕櫚科;抗腫瘤藥;提取法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nti-tumoreffectoftheextractsofLivistonachinesisinvitro.MethodsThecytotoxiceffectsofthefourkindextractsofLivistonachinesisontwotumorcelllinesculturedinvitroweretestedbyMTTassay.ThetumorcelllineswereHepG2andHL60.ResultsTheextractsofLivistonachinesisinducedsignificantgrowtharrestedintwomalignanttumorcelllineswhichculturedinvitro.IC50ofthesecellsexposedtotheextractsfromN-butanolfor48hoursapproach7.94%and10.72%.ConclusionTheN-butanolextractsofLivistonachinesishadobviousanti-tumoractivityinvitro.
KEYWORDS:Palmaceae;antineoplasticagents;extraction
蒲葵(LivistonachinesisR.Br.)屬于棕櫚科(TrachycarPusFortinei)常綠喬木,蒲葵子為該植物種子,其性味平、淡,具有敗毒抗癌、消瘀止血之功效。民間常用其治療白血病、鼻咽癌、絨毛膜癌、食管癌,效果顯著[1-2]。筆者對福建產蒲葵子進行初步提取和分離,并研究各提取部位體外抗腫瘤活性,篩選有抗癌活性的提取部位。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試劑
全自動酶標儀(Mod550,美國Bio-Rad公司);二氧化碳培養箱(美國Forma公司);RPMI1640培養基(美國Gibco公司);小牛血清(美國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澳大利亞Maverick公司);四甲基偶氮唑鹽(MTT,美國Amresco);胰蛋白酶(美國Difco公司);噻唑藍(華美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分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1.2藥物
采集福建福州地區產蒲葵子,經福建醫科大學天然藥物學系張永宏教授鑒定為棕櫚科植物蒲葵的干燥種子。
1.2方法
1.2.1供試品的制備
蒲葵子粗粉1g用70%乙醇10mL回流提取3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冷凍干燥,得到醇浸膏。醇浸膏用水30mL混懸,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別得到萃取液,濃縮,冷凍干燥,得到各個萃取部位浸膏。分取適量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浸膏,以70%乙醇(最大終濃度5‰)助溶,加RPMI1640培養基,配成2000μg/mL樣品準備液。各樣品準備液以RPMI1640培養基依次稀釋成終濃度為1000,333,111,36,12μg/mL等5個濃度供試液,4℃保存,備用。
1.2.2細胞培養
人肝癌細胞株(HepG2)和人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株(HL60)由福建醫科大學藥理研究所凍存提供。HepG2、HL60均培養于含10%小牛血清、青霉素100IU/mL及鏈霉素100μg/mL的RPMI1640培養基中,每3d換液1次,每5d傳代1次。細胞均置于37℃、體積分數為0.05的CO2、飽和濕度的培養箱中,取對數生長期細胞用于試驗。
1.2.3MTT法
取對數生長期HepG2、HL60細胞,以0.25%胰酶-PBS液充分消化后,以RPMI1640培養基稀釋成5×104mL-1單細胞懸液,接種于96孔細胞培養板,每個濃度復種3孔,每孔180μL。置培養箱溫育12h后,藥物組每孔加不同濃度供試液20μL,平行設空白對照組(用等體積的RPMI1640培養基代替受試藥物),共培養48h。每孔加入1mg/mLMTT溶液50μL,繼續培養4h后,吸盡上清液,每孔加入二甲基亞砜(DMSO)150μL,充分溶解MTT還原產物。置酶標儀上于492nm波長處測定各藥物組和空白組的光密度(D),按公式計算得到藥物對腫瘤細胞生長的抑制率(IR,%)以及半數抑制濃度(IC50),并對藥效進行初步的評價。
IR%=(1-加藥組平均D值/對照組平均D值)×100%
2結果
2.1萃取部位對HepG2細胞的細胞毒性
對HepG2細胞作用48h后,各萃取部位不同濃度的抑制率呈量效關系。細胞的毒性大小依次為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其中,正丁醇具有較高的細胞毒性,IC50僅為7.94μg/mL(IC50<20μg/mL);乙酸乙酯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表1)。表1蒲葵子各萃取部位對HepG2的細胞毒性(略)
2.2萃取部位對HL60細胞的細胞毒性
對HL60細胞作用48h后,采用MTT法比色法,各萃取部位不同濃度的抑制率呈量效關系(表2)。細胞毒性大小依次為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都具有較高的細胞毒性,IC50為10.72和17.78μg/mL。表2蒲葵子各萃取部位對HL60的細胞毒性(略)
3討論
蒲葵子在民間被廣泛用于治療各種癌癥,其中福建民間將蒲葵子與豬肉一同燉至肉熟爛,飲湯吃肉,用于鼻咽癌、食道癌的治療。國外文獻報道,蒲葵子的水提物對腫瘤血管發生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且該水提物對人乳腺癌細胞(Mcf-7)、鼠成纖維瘤細胞和人結腸癌細胞(Ht-29)體外抑制作用較強,對成纖維細胞瘤小鼠模型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未觀察到毒副作用;蒲葵子的乙醇提取物(0.1g/mL)對人白血病細胞HL60生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IC50為1/50倍的提取液(即2μg/mL)[3-4]。
本研究采用MTT法對蒲葵子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進行體外抗腫瘤活性篩選研究,結果表明,蒲葵子粗提物的上述各萃取部位對HepG2和HL60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均在給藥后24h內效果明顯。乙酸乙酯對HepG2和HL60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別達到99.52%和99.59%,正丁醇最大抑制率分別達到96.77%和97.12%,正丁醇部位的IC50分別為7.94和10.72μg/mL,說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明顯的體外抗腫瘤活性,且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
本研究為抗腫瘤藥物的粗篩,所用的樣品為蒲葵子乙醇提取物的各個萃取部位。結果顯示,石油醚部位和氯仿部位對HepG2和HL60的作用都不明顯??赡苁怯捎谑兔巡课缓吐确虏课坏娜芙庑陨圆?致使有效濃度太低,而其他部位均能達到較好的溶解。這一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上述結果提示,在這兩個萃取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中可能存在抗癌作用較強的活性成分,因此,有必要對蒲葵子進行系統的物質基礎研究。為尋找到構效關系明確的活性單體成分,筆者擬對蒲葵子的各萃取部位進行進一步的植物化學細分工作,深入研究其化學成分及其抗腫瘤作用的特點,為開發出新的抗癌藥物奠定基礎,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廣州部隊后勤部衛生部.常用中草藥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9:772-773.
[2]趙國平,戴慎,陳仁壽.中藥大辭典[M].下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2459-2460.
[3]SartippourMR,LiuC,ShaoZM,etal.Livistonaextractinhibitsangiogenesisandcancergrowth[J].OncologRep,2001,8(6):1355-1357.
[4]CheuengS,TaiJ.InvitrostudiesofthedryfruitofChinesefanpalmLivistonachinensis[J].OncologRep,2005,14(5):1331-1336.
- 上一篇:村干部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農村基層政權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