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治療骨折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8 12:36:00

導語:DHS治療骨折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DHS治療骨折研究論文

【摘要】探討動力加壓髖螺釘(dhs)在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的應用,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方法]2002年5月~2006年2月,應用DHS并按“尖頂距”原理置放頭釘位置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36例。[結果]36例經12~30個月,平均15個月隨訪,按Sanders髖關節臨床功能評分:優23例,良9例,可3例,差1例。優良率88.9%。[結論]應用DHS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并按“尖頂距”原理置放頭釘,固定可靠,若病例選擇及操作得當,能有效減少頭釘切出等并發癥,可以達到理想效果。

【關鍵詞】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髖螺釘尖頂距內固定

股骨粗隆部骨折目前大多數學者都首選手術治療,但對于不穩定骨折、嚴重骨質疏松患者,再加上骨折復位不良等會增加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1]。本院自2002年5月~2006年2月對3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動力加壓髖螺釘(DHS)治療,療效滿意。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60~84歲,平均72歲。其中左側25例,右側11例,均為閉合性骨折。骨折按AO的Müller分類法[2]分型:31Al型2例,31A2型25例,31A3型9例。27例伴有內科并存癥,其中高血壓病19例,冠心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糖尿病7例。全部病例均在傷后1周內手術。

1.2手術方法

采用連續硬膜外或氣管插管全麻。仰臥位患側臀部略墊高10°,在骨科牽引床牽引下,患肢輕度外展5°~15°、內旋10°~20°,牽引復位,C型臂X線機透視顯示復位滿意后,取股骨近端外側正中切口顯露。在大粗隆下2~2.5cm處用135°量角器引導下將導針打入,C型臂X線機正、側位透視用“尖頂距”來檢驗術中導針的位置,保證導針位于股骨頭頸中心,“尖頂距”<20mm,測量導針鉆入的長度,經絞刀擴孔和絲錐攻絲后,拔出導針,置入動力髖螺釘。再次C型臂X線機透視觀察頭釘位置及測量“尖頂距”值,保證頭釘位于股骨頭頸中心,“尖頂距”<20mm,然后選擇合適鋼板,使鋼板與骨皮質相貼并位于股骨正外側,最后擰上頭釘尾端加壓螺絲。對于小粗隆骨折塊移位者及股骨大粗隆部的劈裂骨折,將其復位后用松質骨加壓螺釘或鋼絲捆扎固定。

1.3術后康復治療

術后第24~48h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等長舒縮功能訓練,術后1~2周用CPM機輔助鍛煉,術后4~6周部分負重,6~8周依骨折類型及X線片所見情況,決定下地扶拐負重行走。

2結果

36例患者獲得12~30個月,平均15個月隨訪。按Sanders髖關節臨床功能評分:優23例,良9例,可3例,差1例,優良率88.9%。療效差1例,是由于年事較高,骨質疏松嚴重,股骨外側壁不完整致骨折不穩定,且術后活動不當,出現輕度髖內翻畸形,2例出現肺感染,所有病人未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切口感染、鋼板螺釘斷裂、頭釘切出等。

3討論

3.1DHS臨床應用的優點

其力學特點為可耐受10倍于體重的載荷,具有加壓與滑動雙重功能,可使骨折沿滑動的股骨頸螺釘移動而產生軸向嵌壓,使骨折穩定且使斷端有應力刺激而促進愈合,符合微創和生物學固定的原則,在穩定的不復雜骨折治療方面,效果良好。

3.2DHS臨床應用的缺點

股骨轉子周圍為高應力區,應力會集中在鋼板和螺釘上,再加上操作不當,會導致頭釘切出、鋼板及螺釘斷裂,另外,它也不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旋轉移位,且術中需廣泛剝離,故手術創傷較大,對于伴有股骨外側壁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粗隆下骨折患者,應用滑動加壓髖螺釘治療是不恰當的,會增加失敗率[3,4]。

3.3治療中應注意的問題

3.3.1適應證選擇大多認為A1型、部分A2型和骨折線未累及入釘點,即股骨外側壁完整的骨折,其中A1型為最佳適應證[5]。

3.3.2良好的復位及可靠的內固定術中既要盡量保證良好復位,保持股骨外側壁的完整性,也應重視股骨內側的骨折整復和對小粗隆的固定,這樣能增加骨折的穩定性,恢復了骨折近端的支撐作用,克服DHS防止旋轉能力不足的問題。

3.3.3頭釘的深度和位置及套筒鋼板的置放目前有些研究者認為置入的拉力螺釘正位像應位于股骨頸中線偏下,平行于股骨頸長軸緊壓股骨距,側位應位于股骨頸長軸正中[5]。Baumgaertner等[6]認為頭釘置于股骨頭頸中心最為牢固,不易發生頭釘切割,并提出“尖頂距”的概念,明確了頭釘置放的深度,表明了頭釘的位置與頭釘切出股骨頭之間的關系。他們指出正常解剖狀態下,股骨頭頸中軸線在正側位與股骨頭關節面交點與頭釘頂點距離之和即為尖頂距(TAD)值,研究發現在118例中TAD值<20mm組無1例發生頭釘切割,而TAD值>50mm組中,切割率高達60%。套筒鋼板應置于股骨正側方,有足夠的長度,并應與股骨外側骨皮質相貼,如不相貼,強行擰進螺釘固定,易致骨折固定不牢,螺釘松動,鋼板斷裂。

3.3.4小粗隆及股骨矩復位固定的重要性從股骨近端的骨結構及力學特性考慮,復位固定小轉子,使股骨轉子部內側及后側壁皮質骨得到復位與支持是改善局部力學結構的重要措施;同時小粗隆為髂腰肌的附著處,髂腰肌又是主要的屈髖肌肉,不固定小粗隆近期將影響屈髖功能,遠期將導致髖內翻畸形。

【參考文獻】

[1]葉一林,柴衛兵,朱天岳,等.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手術后并發癥原因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12(12):14-16.

[2]魯迪,墨菲,主編.王滿宜,楊慶銘,曾炳芳,等譯.骨折治療的AO原則[M].第1版,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441-443.

[3]DavisTR,SherJL,HorsmanA,etal.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Mechanicalfailureafterinternalfixation[J].JBoneJointSurg(Br),1990,72:26-31.

[4]BridleSH,PatelAD,BircherM,etal.Fixationof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ofthefemur.ArandommisedprospectivecomparisonoftheGammanailandthedynamichipscrew[J].JBoneJiontSurg(Br),1991,73:330-334.

[5]姜保國,張殿英,付中國.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療[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5(6):484-487.

[6]BaumgaertnerMR,CurtinSL,LindskogDM,etal.Thevalueofthetipapexdistanceinpredictingfailureoffixationofperitrochantericfracturesofthehip[J].JBoneJointSurg(Am),1995,77:1058-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