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轉移瘤診斷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3 03:26:00
導語:腎上腺轉移瘤診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腎上腺轉移瘤的CT特征及CT在腎上腺轉移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52例病人作CT掃描,其中47例作增強掃描。結果單側腎上腺腫塊38例(73%),雙側14例(27%)。腫塊直徑范圍1.5~12cm,分別呈圓形、卵圓形和分葉狀不規則形。密度為實性、囊性或囊實性,增強后實性腫塊及囊壁有強化。結論CT是發現腎上腺腫瘤可靠、有效的檢查方法。腎上腺轉移瘤的診斷是綜合性的,包括原發癌史、惡性征等。腎上腺腫塊的惡性征為腫塊直徑>5cm,常呈分葉或不規則外形,密度不均。
關鍵詞:腎上腺轉移瘤;CT
CT能使腎上腺顯示率高達99%,已成為發現腎上腺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1]。本文總結1990~2006年經臨床、CT和病理證實52例腎上腺轉移瘤CT資料,進行分析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男38例,女14例;年齡26~72歲,40歲以上占87%。臨床表現:腎上腺轉移瘤多無功能,臨床上除有原發癌的表現外,多無腎上腺內分泌功能改變的表現。少數因腺體嚴重破壞而出現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癥[2],原發腫瘤:肺癌38例,肝癌、腎癌各3例,結腸癌2例,胸腺癌、膀胱癌和子宮平滑肌肉瘤各1例;另3例未查到原發腫瘤,但同時伴有其他臟器轉移,結合臨床和CT導引下活檢確診為腎上腺轉移瘤。
1.2方法采用島津4500CT機和西門子SOMATOMSensation16CT機,常規掃描前30min口服1.5%泛影葡胺200ml,臨掃描前再服200ml,用以充盈胃、十二指腸,避免將未充盈造影劑的腸管誤為腎上腺腫物[3],常規平掃,病人取仰臥位,先掃定位片選擇層面,或以劍突下20mm水平作為起始線,向下逐層掃描。一般層厚5mm,間隔4mm,掃描下界應包括腎門,以免遺漏低位腎上腺腫物。在工作站將圖像信息進行三維重建及MPR后處理。本組40例做CT增強掃描。
2結果
2.1腎上腺區52例中38例為單側,14例(27%)為雙側,總計為66個腎上腺腫瘤。
2.1.1腫瘤大小范圍1.5cm×1.5cm~10cm×12cm.雙側受累者兩側瘤體均不等大。
2.1.2腫瘤外形圓形(25/66)、卵圓形(22/66)或分葉不規則形(19/66),腫塊邊緣清楚(56/66)、模糊不清(10/66)。圓形、卵圓形多見于<5cm的腫塊,分葉狀不規則形和邊緣模糊不清者多見于直徑>5cm的腫塊。
2.1.3腫瘤密度本組66個腫塊中,平掃呈實質密度58個,CT值29~78HU。呈囊性低密度8個,CT值8~35HU。本組增強病例中的腫塊及囊壁呈均勻或不均勻強化,CT值56~85HU。
2.2侵襲周圍結腸本組16例侵襲下腔靜脈,腫塊將下腔靜脈包繞或與下腔靜脈壁粘連;4例侵襲腰大肌。
2.3其他臟器并發轉移肝臟轉移9例(其中伴肺、腹腔多臟器轉移各2例),腹腔淋巴結轉移11例(伴腦、腎、胰周轉移各1例),肋骨轉移2例(伴1例椎體轉移)。這說明腎上腺轉移瘤是全身多發轉移的一部分。
3討論
腎上腺位于腎上極的上前內方。右側腎上腺通常從右腎上極上方1~2cm平面開始顯示,恰在下腔靜脈的后方[1],因此右腎上腺腫瘤多位于下腔靜脈之后。左側腎上腺與腎上極的關系更為貼近,頭部常位于腎上極前內側及胰尾后方,這有助于了解腫塊的起源,當腫塊在脾血管后表示起自腎上腺,在前側起自胰腺。由于腎上腺本身的形狀和走行方向的差異,在CT橫斷面可形成多種多樣的圖形,左側腎上腺正常多呈“人”字形;右側多呈倒“人”字形,長條形,少數可呈三角形。腎上腺CT掃描應以2~5cm薄層及間隔為宜,增強掃描是必要的,以便于觀察病灶有無壞死以及與周圍血管的關系,輔以三維重建更有利于觀察腫瘤的來源及與周圍臟器的解剖關系。腎上腺轉移瘤較常見,據統計在腫瘤血行轉移的好發部位中占據第四位,僅次于肺、肝臟和骨骼。轉移瘤的來源按發生頻率依次為肺癌、乳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等肝癌和腎癌可直接侵犯腎上腺造成轉移[4]。腎上腺轉移癌最常見的原發癌是肺癌。本組源于肺癌的轉移38例(73%),Lee等報告肺癌轉移到腎上腺發生率為55.6%[5]。我們認為凡肺癌患者作胸部CT時,將腎上腺區同時作掃描是很有必要的。
腎上腺轉移癌的轉移途徑多數是從血行播散或從淋巴系統播散,直接侵犯腎上腺途徑也是可能的,因此,當肝癌、胰腺癌、腎癌和其他腹腔腫瘤患者做CT掃描時,也應有意識的觀察腎上腺。
腎上腺轉移瘤CT表現腫塊大小變化較大,本組腫塊直徑1.5~12cm,文獻資料為3~11cm,平均直徑6.4cm[6]。雙側腫塊不少見,本組占27%。本組8例呈囊狀低密度腫塊直徑均>5.0cm。其低密度灶系為腫瘤中心壞死所致。腎上腺腫塊的惡性征為腫塊直徑>5cm以上,常呈分葉不規則外形,密度不均勻,傾向于囊狀低密度區。雙側腎上腺腫塊應考慮惡性可能。腎上腺轉移瘤的診斷是綜合性的:原發癌史、惡性征和(或)并有其他臟器的轉移。當腎上腺腫塊<2~3cm時,密度不均,邊緣光滑,則可能是良性病變[7]。尤其是不伴有其他臟器轉移時,或單側腎上腺腫塊時,診斷腎上腺轉移瘤要慎重。這時做CT導引下活檢來確定診斷是很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董兆虎.腎上腺CT.實用放射學雜志,1999,6:368.
2張雪林.磁共振成像(MRI)診斷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303-304.
3曹丹慶.全身CT診斷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521-531.
4陳星榮.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4,665-666.
5LeeJM,HahnPF,PapanicolaouN,etal.Benignandmalignantadrenalmasses:CTdistinctionwithattenuationcoefficients,size,andobserveranalysis.Radiology,1991,179:415.
6HussainS,BelldejrunA,SeltzerSE,etal.Differentiationofmalignantfrombenignadrenalmasses:predictiveindicesoncomputedtomography.AJR,1985,144:61.
7BerlandLL,KoslinDB,KenneyPJ,etal.DifferentiationbetweensmallbenignandmalignantadrenalmasseswithdynamicincrementedCT.AJR,1988,151:95.
- 上一篇:中西醫結合治療腱鞘囊腫研究論文
- 下一篇:中學教師申報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