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隆起糜爛性胃炎的治療現狀

時間:2022-04-08 09:31:00

導語:小議隆起糜爛性胃炎的治療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隆起糜爛性胃炎的治療現狀

【關鍵詞】胃炎;內鏡介入治療;藥物療法;中藥療法

隆起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樣胃炎[1],是一種具有特征性形態及病理變化的特殊類型的胃炎,特點是臨床上有表現不典型的上腹痛和(或)不適,有劍突下壓痛。內鏡下存在再發性或持續性的胃多發性糜爛,原因不明。糜爛呈特征性的疣狀——伴或不伴中心凹陷或糜爛的圓形或橢圓形小隆起,直徑多<1cm,多數分布于幽門腺區域和移行區,與胃的長軸走向一致。組織學上多伴有上皮增生或腸化[2],再生的腺管常有一定程度的異型性。其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故治療方案也不統一?,F就目前內鏡介入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的方法作一綜述:

1內鏡介入治療

1.1內鏡下熱極治療內鏡下熱極治療是利用熱傳導和熱輻射原理,使與熱探頭表面接觸的病變組織因溫度迅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導致組織凝固、炭化、壞死,從而灼除病變,其安全性可通過設定熱極治療時間和治療溫度而實現,凝固深度有自限性,治療時熱探頭表面能防止粘連,并避免與正常胃黏膜脫離時出現撕裂現象[3]。如武育衛等[4]報道采用內鏡下熱極治療118例疣狀胃炎,1個月后復查胃鏡,可見原病灶處有新生黏膜上皮,無明顯纖維瘢痕形成,1次治愈率為95.8%,無穿孔、出血等并發癥發生。說明內鏡下熱極治療是一種相對安全,并且操作簡便、成本低、經濟有效的方法。

1.2內鏡下射頻治療利用射頻治療儀電極頭周圍產生90~100℃高溫,通過熱傳導使電極附近組織脫水、氣化和固縮,以至無菌性壞死。射頻治療具有以下優點:射頻電極頭不易使組織炭化,從而不易產生粘連;無污染,不產生煙霧、電火花及刺激性氣味;在工作時不發熱,不會損傷內鏡。如魏鴻雁[5]報道30例患者106處病變經射頻治療1~3次,術中、術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并發癥。術后26例隨訪2年,其中20例消化癥狀已消失,6例消化道癥狀明顯減輕,無復發;4例失訪。說明內鏡下射頻治療也是一種有效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的方法。

1.3內鏡下微波治療微波使生物體(包括細胞中)的極性分子振蕩而產生能量。其能量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種,微波分為亞毫米波、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四種。臨床上常用的是分米波(935~2450)的熱效應,以不同劑量的局部加熱達到止痛、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抗腫瘤、組織凝固汽化等治療作用。如姜帆等[6]報道122例隆起糜爛性胃炎病人使用微波治療的效果,均經病理診斷,10枚以下疣狀胃炎者45例,11~19枚疣狀胃炎者54例,20枚及以上者23例。一次性治愈者114例,20枚以上者有8例,經2次微波治療完全治愈。120例病人經術后3個月~1年復查,僅2例復發。說明胃鏡下微波治療疣狀胃炎是一種新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它成功率高、操作簡單、經濟方便、安全可靠、無痛苦、無嚴重并發癥。

1.4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治療氬離子凝固術是一種新型的非接觸性電凝固治療,其原理是電流通過離子化的氬氣將其導向靶組織產生高溫凝固或止血[7]。與常規的電凝方法相比,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在治療息肉、隆起病變等方面具有以下優點[8]:①不接觸創面,沒有組織粘連;②連續性凝固,組織損傷深度限制在3mm內;③氬等離子束不僅可沿電極軸向直線擴散,還可以側向(橫向與縱向)、甚至“拐彎”擴散;④無汽化現象,穿孔危險更?。虎轃o炭化現象,有利于傷口愈合;⑥視線更好,無異味干擾。吳會超等[9]報道38例隆起糜爛性胃炎采用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治療,35例隆起糜爛性胃炎采用藥物治療,無論在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還是隆起病灶變化情況,治療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且無穿孔、出血等術中及術后并發癥。該方法簡便、易于掌握、近期觀察有明顯療效,并發癥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1.5內鏡下高頻電凝治療利用高頻電凝發生器通過電凝電極與隆起糜爛接觸,使蛋白變性凝固,組織壞死脫落,以達到平伏疣狀隆起的目的。而同時給予制酸、黏膜保護劑,可使胃黏膜炎癥改善,上皮修復,以達到治愈隆起糜爛性胃炎的目的。如程秋云等[10]報道采用高頻電凝術聯合藥物治療疣狀胃炎39例,治愈33例(84.62%),好轉6例(15.38%),總有效率為100%。無穿孔、出血等術中及術后并發癥。認為電凝術聯合藥物治療確實安全有效,臨床所需設備簡單,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2藥物治療

2.1抗幽門螺旋桿菌(Hp)治療許多研究表明隆起糜爛性胃炎與Hp相關,周慶南等[11]報道Hp感染率慢性隆起糜爛胃炎組為66.67%(52/78),慢性淺表性胃炎組為31.25%(25/80),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Hp感染后自發清除少見,易致慢性胃炎的長期存在。長期Hp感染所致的炎性及免疫反應可使部分患者發生胃黏膜萎縮和腸化[12]。多數研究表明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組織學的炎性反應,防止萎縮和腸化進一步發展[13]。如許應坤等[14]報道正規根除Hp治療組有效率(92.3%)顯著好于對癥處理組(26.9%),說明Hp感染與隆起糜爛性胃炎關系密切,根除治療對隆起糜爛性胃炎有效。

2.2藥物(抑酸、保護胃黏膜)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胃炎,目前認為可能與Hp感染、胃酸過多、膽汁返流、變態反應及機械刺激等多種損害因素有關。抑酸藥可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提高pH值、提供抗生素發揮作用的最佳胃內環境。胃黏膜保護藥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作用,促進胃黏膜多糖、黏蛋白合成,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PGE)及生長抑素含量,起到保護胃黏膜上皮的作用,而且可抑制Hp的生長。如陳建芝等[15]報道雷尼替丁加硫糖鋁以及奧美拉唑膠囊加麥滋林-S顆粒均能有效地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

2.3中醫中藥疣狀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胃痞”等病證范疇。本病根本的病理變化乃脾胃虛弱、瘀血內結,治療上予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為基本治則。如王文凡[16]報道采用益胃活血方治療48例疣狀胃炎,總有效率為87.23%,明顯高于對照組(雷尼替丁膠囊),收到較好療效。

3聯合治療

以上各種方法的聯合治療,如中藥聯合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17],胃鏡下高頻電凝聯合根除幽門螺桿菌[18]等。

總之,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方法很多,但它們均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對照研究,以及長期療效觀察。因此,只有從根本上闡明病因和發病機制,才能真正找到一個有效治療隆起糜爛性胃炎的途徑,才能從根本上緩解臨床癥狀及防止惡變。

【參考文獻】

[1]蕭樹東.江紹基胃腸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64-365.

[2]馬洪升,歐陽欽,陳岱云,等.35例痘疹性胃炎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2,8(10):44-45.

[3]李綏軍,黃留業,曹曉凌.內鏡下熱極治療食管白斑癥52例[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5,17(5):249.

[4]武育衛,郭先科.內鏡下熱極治療疣狀胃炎118例療效觀察[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1):70-71.

[5]魏鴻雁.內鏡下射頻治療疣狀胃炎30例[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7,24(6):703.

[6]姜帆,徐麗坤.胃鏡下微波治療疣狀胃炎122例療效分析[J].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6,6(8):593-584.

[7]WahabPJ,MuldercIJJ,denHartogGD,etal.APCinflexible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pilotexperineces[J].Endoscopy,1997,29(3):176-181.

[8]許國銘,李兆申.上消化道內鏡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51-56.

[9]吳會超,庹必光,吳鴻.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治療73例成熟型疣狀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薈萃,2008,23(2):108-109.

[10]程秋云,劉洪,張艷.高頻電凝術聯合藥物治療疣狀胃炎39例[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4,8(5):74-76.

[11]周慶南,梁運嘯.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隆起性胃炎病理改變探討[J].醫學文獻,2004,23(4):467.

[12]KuipersEJ,UyterlindeAM,PeneAS,etal.Long-termsequelaeofHelicobacterpylorigastritis[J].Lancet,1995,345(2964):1525-1528.

[13]ZhouL,SungJJ,LinS,etal.Afive-yearfollow-upstudyonthepathologicalchangesofgastricmucosaafterHperadication[J].ChinMedJ,2003,116(1):11-14.

[14]許應坤,張紅光,劉強.幽門螺桿菌根除對疣狀胃炎的療效觀察[J].疑難病雜志,2007,6(11):665-667.

[15]陳建芝,黃曉生,黃燕媚.雷尼替丁加硫糖鋁治療疣狀胃炎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2007,50(6):332-333.

[16]王文凡.中西醫結合治療疣狀胃炎48例[J].中醫研究,2007,20(9):22-23.

[17]楊楠,李茂清,吳曉君,等.安胃湯聯合氬離子凝固術治療疣狀胃炎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7,29(5):22-23.

[18]黃家森,王利娜,胡維杰,等.胃鏡下高頻電凝聯合幽門螺桿菌根除療法治療疣狀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7):7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