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護理詮釋

時間:2022-04-10 03:18:00

導語: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護理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護理詮釋

摘要:為探討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心理護理。選取37例內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據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臨床護理和用藥護理。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患者和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達91%。在臨床護理中采用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可產生滿意的效果,為治療工作提供最佳心理狀態。

關鍵詞:內科;老年患者;臨床特點;心理護

1生理特點

老年患者聽力下降既有生理上聽覺功能退化原因,也有各種病理原因,如腦梗死、腦萎縮,常常造成老人不能與他人共享各種信息。腦卒中病人有語言、閱讀和書寫障礙,也可能影響面部表情、肢體等非語言交流,病人講話含糊,不能選擇正確的詞及合適的語言,造成對復雜長句的閱讀和拼讀困難,主要表現在:(1)運動反應時間延長;(2)記憶力減退但下降幅度不大;(3)思維衰退較晚;(4)人格改變是必然的,但是緩慢和微弱的;(5)老年人的情緒特點

2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2.1焦慮不安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所患何病,嚴重程度,何時才能治好等還不清楚,因此焦慮不安,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2孤獨寂寞主要出現在住院時間較長缺少親人陪護的病人。這類病人多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語,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來探視,病人感到非常孤獨,十分寂寞,表現為無所事是,情緒低沉,常常臥床等。

2.3悲觀消極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種日落黃昏的感覺,這種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負性增強,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用了,還要給別人增加負擔,所以求治的主動性不強。

2.4恐懼緊張主要見于病情加重或癌癥病人,認為病入膏盲,正向死亡靠近,與求生的本能形成強烈沖突,因此產生恐懼緊張。

2.5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較為多見,此類病人多具有固執、吝嗇、謹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的性格特點。表現為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點不適,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種疾病。

2.6情緒不穩多見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愛挑剔等特點的病人,對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適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發泄出來,對象常常是護士或陪護人員。

2.7過分依賴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心理,但以依賴性較強和長期有人陪護的病人為明顯。他們事事想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適應了在別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賴性,對康復十分不利。

3心理護理

3.1解釋一支持一放松訓練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認真的解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況除外如癌癥患者等),指出焦慮不安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并進行放松訓練(自我按摩,簡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納護士的意見,在較短的時間里消除或減輕這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3.2建立與病友進行感情交流的渠道這類病人雖表面沉寂,但內心情感豐富。在護理上要主動與病人接觸,交流思想,首先成為病人交往的對象,然后幫助病人與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還可引導病人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如讀書、下棋、打太極拳等。

3.3關心一支持一鼓勵病人這一心理產生的基礎是不敢面對現實,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針對這種情況要取得家屬的配合,主動關心病人,使病人認識到親人們愛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復,講解主動配合治療的意義,在精神上要首先戰勝自己。對病人每一點認識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應該指出的是,家屬的關心與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3.4給予更多的同情與周到的護理言行要謹慎,不要讓病人感覺到病情危重,盡量滿足病人的要求,同時向病人講明病情波動是常見的,可以減輕恐懼心理。

3.5有充分依據的適度保證一疏導一解釋我們采用疏導的方法,耐心說理開導,達到有效溝通,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威力,誘導鼓勵患者,使其提高機體對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臟腑功能的協調,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復。

3.6對病人要理解,寬容和忍讓,同時進行開導,給以周到的服務去感動病人,使其改變態度。

3.7向病人講解活動的重要性,鼓勵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少不必要的幫助,根據病情制定每日活動計劃。

4體會

(1)需理解患者,他們需要安全,希望有經驗的醫生為他們看病,熟練的護士為其打針、發藥,但在現實工作中,很難滿足患者的全部要求,這就需要我們耐心細致、誠懇地工作,解釋、安慰、關心、體貼老人,以消除其心理反應。恰當的稱呼贏得患者的歡心。對治療操作中的失敗,要表示歉意,以得到患者的諒解。不要嫌棄患者啰嗦,用和藹輕松的語氣和患者交談,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同時也爭取家屬配合患者的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種美好的寄托,更好地配合治療。(2)解決患者的需求,改變患者心理狀態。老人特別怕孤獨,因病離開家而住院,感到一切陌生,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醫務人員身上。而醫務人員與患者缺少溝通,自然引起患者孤獨、寂寞感。久之煩躁不安,易怒。護士要主動勸告患者處病不驚,“三分治療,七分休養”,時時關心體貼他們,使他們感到象在自己家一樣,同時適當安排家屬探視,鼓勵老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善于穩定老人的情緒,避免不良刺激。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考慮問題很多,最憂慮的問題是自己的疾病是否能夠治愈,并十分注意觀察家屬和醫務人員對其疾病的態度,懷疑隱瞞疾病的嚴重程度或擔心醫務人員能否精心治療等,遇到這類患者必須注意要態度和藹,有問必答,耐心地解釋和安慰,使其解除顧慮配合治療。

有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病情較重而情緒低落,甚至拒絕治療或有輕生念頭,護理人員必須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克服困難,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對身體的影響,化疑心為舒心、安心。(4)良好的護理道德與適當的有益活動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維護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狀態,時時、處處、事事給予理解、尊重、同情、體貼,護理上做到有情、有禮、有心、有益。安排一些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如下棋、老年保健知識講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