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頸椎病學術理論
時間:2022-05-07 05:36:00
導語:治頸椎病學術理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施杞教授出身于中醫世家,從醫近50年,繼承了上海石氏傷科的學術思想,推崇“內外一體”及“十三科一理貫之”的整體觀念,不斷創新發展,漸成中醫骨傷界名家。2008年,筆者有幸拜其為師,侍診其側,受其諄諄教導,獲益匪淺。茲將施老師近年來有關頸椎病論治的學術思想簡述于下,以饗同道。
1頸椎病辨證的體系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F代醫學認為頸椎病是在頸椎退行性變的基礎上,或因勞損或因風寒濕邪加重退變,導致頸部動靜力平衡失調,產生椎間盤突出或膨出、韌帶鈣化、骨質增生等一系列病理變化,進而刺激或壓迫頸部肌肉、脊髓,累及相應的神經和/或血管,而引發的有著多種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疾病。在現代社會里,隨著空調、冰箱等電器的廣泛使用,人們遭受風寒濕邪的機會增多,加上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及工作方式的變化,使得人們長時間或大幅度屈頸的頻度增大,故頸椎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小。施杞老師認為頸椎病是一種復雜的疾病,不僅有虛實之別,也有緩急之分,邪正糾結,必有偏重,或風寒、或痰濕、或虛損、或本虧,種種不一,需辨病與辨證、辨型相結合,形成了“衷中參西,臨證三辨”的學術思想。以此為基礎,并以氣血、臟腑、經絡理論為指導,運用四診八綱,結合“五臟痹”“五體痹”等學說,構成了頸椎病的中醫辨證體系(圖1)uj。該辨證思路及體系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2頸椎病的病機
2.1慢喉痹致病
施老師認為,90.2%的頸椎病患者有咽部急性感染史,頸椎病的發病與咽炎有關,并提出咽喉感染病因學說,認為外邪侵襲、慢性勞損及咽喉感染是頸椎病的發病原因。中醫慢喉痹病變在咽部,主要為燥熱傷津、陰液損耗、肺陰虛損、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屬西醫慢性咽炎的范疇,臨床將其分為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慢性干燥性咽炎]。喉痹一詞,最早見于《五十二病方》?!端貑?#8226;陰陽別論》日:“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這說明喉痹的病因病機為陰陽氣血郁結、瘀滯痹阻所致。臨床上將咽喉紅腫疼痛、吞咽不爽、咽喉發干等癥狀均稱為“喉痹”。但有關“喉痹”與頸椎病發病的關系鮮有報道。施老師提出了慢喉痹也是頸椎病發病的原因之一,該觀點已得到了廣泛的論證。王擁軍研究結果表明,急性咽炎是頸椎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武煜明等研究結果顯示,咽喉部和頸椎周圍的小關節、韌帶、肌肉存在密切的聯系,咽喉部的細菌、病毒可以沿淋巴管擴散到頸椎周圍的結構,從而為急慢性咽喉炎可以導致頸椎病提供了解剖學依據。施老師認為慢喉痹之所以能夠導致頸椎病,主要是由咽喉與頸椎病的局部解剖特點所決定的;咽喉與頸椎毗鄰,兩者之間的淋巴循環存在密切聯系,咽喉感染后,炎性物質可以通過深淺交通支,擴散到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引起頸椎內外失衡而致頸椎病的發生。他還帶領學生通過建立慢性神經根壓迫性損傷的模型及神經根減壓的模型,來進一步證實炎性因子是頸腰椎疾病的重要發病機制,以及采用抗炎法治療頸腰椎疾病的學術觀點是正確的J。
2.2風寒濕致病
痹證與風寒濕三氣密切相關,如《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盛者為行痹,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笔├蠋熗ㄟ^現代實驗研究證實,不同強度的風寒濕邪刺激家兔頸部后,從形態學上可以觀察到家兔的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還發現風寒濕邪能使家兔頸椎間盤組織中的膠原酶、中性蛋白多糖酶活性升高,椎間盤細胞外基質降解加速,從而使家兔頸椎生物力學失衡過程明顯加重,頸椎間盤進一步退變。施老師不僅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家兔風寒濕型頸椎病模型_l,還在此項研究中提出了脊柱動靜力平衡理論,并進一步建立了動靜力失衡性大鼠頸椎間盤退變模型,提出并證實“動力失衡為先,靜力失衡為主”是頸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發生與發展的重要生物力學基礎。此項研究突破了現代醫學采用單純手術解除局部物理性壓迫來治療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的傳統觀念,提出了以延緩椎間盤退變及恢復脊柱動靜力平衡失調的“椎間盤退變性疾病防治整體觀”。
2.3氣血痰瘀致病
頸椎病不僅與風寒濕三邪密切相關,也與氣血痰瘀有著重要的關系。清代名醫董魏如在其所著《醫極》中指出:“痹非三氣,患有痰瘀”。施老師繼承了全國著名中醫傷科專家石筱山先生“以氣為主,以血為先”的學術思想,認為頸椎病是由于慢性勞損或六淫外邪乘虛入侵,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痰瘀互結,氣血失和,經脈不遂而發病。頸椎病的病程往往較長,早期風寒濕邪久留不去,流注經絡、血脈、關節,導致“榮血泣,衛氣去”的邪正糾結的病理變化;到中后期,則正不勝邪,纏綿不愈,氣虛血瘀,出現所謂“積勞受損,經脈之氣不及貫串”“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的艱難局面,可見頸椎病的根本病機是“氣虛血瘀、本虛標實”_1。因此,治療頸椎病從痹論治時,毋忘補氣養血、活血化瘀及祛痰通絡。頸椎病的發生與頸椎過度勞損及患者年齡增長、體質衰弱有關,故以“元氣損傷、血行無力”為辨證之根本。施老師認為頸椎勞損后必有瘀血阻脈,不通則痛;若瘀血不除,新血難生,必致氣血虛弱,氣虛無力,血行不暢,經脈不能榮養,不榮則痛。故此,在頸椎病防治工作中,他靈活應用氣血理論,悉心研究傳承石氏傷科學術經驗,不斷實踐,融會貫通,深化了椎間盤退變性疾病辨證施治規律的認識。
3頸椎病的治則
3.1從痹論治
施老師主張頸椎病應從痹論治,因為頸椎病除因正氣不足、肝腎虧虛之外,外邪風寒濕乘虛而入,阻滯經絡氣血亦是其發病的重要因素。臨床上頸椎病多兼有風寒濕邪外襲的癥狀,屬于中醫痹癥之范疇。痹證與風寒濕邪密切相關,風性善行,乘虛侵襲人體,可發生疼痛游走不定;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阻遏氣血,經絡不通,故易感覺冷痛;濕性重濁,使氣機滯留不散,傷于濕則感重著不適;三者結合致痹,有所偏重,有所緩急,病情變化多端?!端貑?#8226;至真要大論》日:“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端貑?#8226;痹論》日:“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于其合也。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北杂挚煞譃槲弩w痹、五臟痹。頸椎病之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按五體痹辨證論治,而交感型、脊髓型按五臟痹辨治,可謂效如桴鼓。施老師不僅從痹論治頸椎病,而且依據其病情變化的不同,還提出許多辨證分治痹證的新思想、新技術,主要包括:祛邪不忘扶正,多用益氣活血藥;病久傷腎,常用補腎藥;治頸痹,溫經祛風散寒;頑痹用蟲蟻搜剔;善用風藥,但不一味單求祛風,更是遵古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說,配當歸、紅花等活血之藥;著痹從痰瘀論治等。
3.2從咽論治
頸椎病久病必瘀,瘀則氣血阻滯,生痰化火。因頸椎與咽喉在同一平面,火勢蔓延,則咽喉、頸椎同病,反之咽喉病亦可波及頸椎。臨床上也發現咽喉癥狀消失,頸椎病的癥狀體征亦隨著消失,而好轉患者中頸椎病的復發與咽喉癥狀存在有很大的關系,可見消除咽部炎癥對治療和預防頸椎病十分重要。慢喉痹型頸椎病為氣血瘀阻于上焦,上焦不利,則全身氣機不暢,導致全身無力,腿打軟,甚則肌肉萎縮。臨床應用清咽法治療慢喉痹型頸椎病已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清咽法包括清肺養陰利咽清火、補養肝腎滋陰降火、交通心腎清心瀉火。以此清咽,上焦孔竅通暢,下焦孔竅順達,氣血通和,截斷上焦咽喉對頸椎侵襲的淵源,達到緩解頸椎局部炎癥的目的。
3.3從氣血論治
施老師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確立了“調和氣血”防治頸椎病的學術思想和“益氣化瘀”的防治法則?!耙鏆饣龇ā笔鞘╄嚼蠋熤委燁i椎病的基本大法,可以“防治結合,標本兼顧”,為非手術療法治療椎間盤退變性疾病開辟了新思路,不僅臨床上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也從實驗中闡明了該方法治療頸椎病的科學性及可靠性。該領域的實驗研究已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極大地豐富了中醫氣血理論的科學內涵,其科研項目“益氣化瘀中藥防治椎間盤退變的細胞生物學機制研究”獲得了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施老師臨床實踐的高明之處還體現在處理復雜病機的能力,他應用逐瘀化痰法治療頸椎病也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傊谂R床應用中以氣血論治頸椎病,還注意審證求因,治病達源;痰瘀同治,分清主次;祛痰瘀不忘補理氣血。
3.4從動靜平衡論治
施老師在頸椎病的病因病機研究中提出了脊柱動靜力平衡理論,并證實“動力失衡為先,靜力失衡為主”是頸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發生與發展的重要生物力學基礎。所以,施老師在頸椎病治療中突破了單純解除壓迫、炎癥反應等局部問題的局限,提出了以延緩椎間盤退變及恢復脊柱動靜力平衡失調的“椎間盤退變性疾病防治整體觀”。在此觀念的指導下,提出了內外用藥看整體,手法復位看平衡。施老師在治療頸椎病的過程中,非手術療法最能體現以恢復動靜力平衡為主要治療大法的思想。施杞老師常用的非手術療法有推拿、正骨、牽引和導引法。他特別強調手法的專業性,切忌暴力和不適當用力。在痹證學說和經筋骨失衡學說的理論指導下,以“整頸三步九法”恢復脊柱力學平衡,即理筋、正骨、通絡三步,“揉、拿、滾、提、松、扳、摩、抖、捏”九法。整頸三步九法能調和氣血、祛痰化瘀、疏風通絡、解痙止痛、攝養臟腑、矯正頸椎的動靜力失衡狀態,是施杞老師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另外,他還創立了“施氏十二字養生保健功”,將導引自療納入治療計劃中,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將“防”“治”緊密結合,以更好地鞏固療效。
- 上一篇:市政辦城區公益性服務設施管理規定
- 下一篇:涉企檢查備案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