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疫情防控數字治理探析
時間:2022-06-22 05:26:54
導語:大數據時代疫情防控數字治理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數字治理悄然興起,在各界廣泛推廣使用,不僅助力此次戰“疫”,而且還為國家治理開辟了新途徑、新方法。黨和政府要樹立數字治理思維,通過數字技術提升服務效能,方便百姓生活。要大力發展數字技術和數字能力,推動治理現代化。完善數字治理主體參與機制,加強對大數據的監督管理,運用數字技術提升社會和公眾監督和參與治理的能力。
【關鍵詞】疫情;大數據;數字治理
發生在2020年年初的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在中央的科學決策和統一部署之下,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目前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國家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地恢復。在抗擊疫情中,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值得總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大數據的投入使用,為我們開辟了一條數字治理的新途徑。
一、抗擊疫情中數字治理的作用
數字治理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對數據的治理,二是基于數據的治理。本文所指的數字治理主要是后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部署以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為主要內容的數據建設,要求運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各地也紛紛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城市等。正是我國數字建設的這些成果,再加上一些互聯網企業的大量數據資源,為我們抗擊疫情提供了數字技術支撐。抗擊疫情中,數字治理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一)頂層決策部署傳達及時有效。疫情發生至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先后召開六次會議分析疫情形勢并作出防疫部署,在互聯網的支撐下,會議內容及時下達到地方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有力地推動了頂層決策的落實,使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效果顯著。(二)輿情控制和信息及時高效。有了大數據的支撐,全國各地可以及時疫情防控信息,包括感染人數、疑似病例、治愈和死亡人數等,相關專家和醫護人員可疫情防護措施等,群眾也可以運用相關程序查找周邊疫情發生情況,對廣大群眾及時了解真實情況、采取防護措施、緩解情緒壓力、避免過度恐慌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商業服務無接觸運行阻隔疫情傳播。在大數據的支撐下,人們宅在家中,可以通過淘寶、京東等商業平臺和餓了么、美團等各種團購平臺購買必要物資,眾多超市與平臺合作,一方面幫助居家的人們買到了新鮮蔬菜,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超市在疫情期間營業額大幅下滑甚至關門歇業,并幫助菜農擺脫了銷售困境。(四)遠程業務助力各界工作正常進行。遠程會議、遠程辦公,讓部分政府工作人員和企業員工實現居家辦公;網上即可辦理交稅、存貸款、開具證明等業務;社會組織通過網絡各種救助、物資捐助、物資分發等各項信息。尤其是醫療衛生和教育部門,通過遠程技術,實現了遠程專家會診、居家教學等,使得許多重要事務能夠正常運行。(五)跟蹤篩查精準到位在疫情期間,患者的運動軌跡成為查找傳染源和傳染范圍的重要工作內容,由于時間關系和被查人員的意愿等,這些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的數據難以收集。互聯網技術可以幫助解決這一難題,根據微信、支付寶和其他運動、支付軟件可以查找患者的活動軌跡,進而篩查隱患。在社區管理中,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跟蹤,可以確保人員外出和入住的安全可靠。
二、疫情期間數字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疫情初期信息上報和不及時。究其成因,一方面是某些行政層級之間信息傳輸不暢通,導致信息上報不及時;另一方面是相關領域人員沒做到及時準確有效地通過大數據向人們公布疫情信息。(二)政府“數字+”建設依然落后。近幾年,一些地方也在高調建設“數字+”“智慧+”,但是從疫情防控過程中可以看出,數字建設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現象,大數據信息未能得到充分運用,有些信息采集、物資分發等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三)數據地域邊界、行業邊界明顯。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數據信息不交流、不公開,最明顯的就是在流動人口的統計過程中,統計末端依靠入戶調查、百姓自報、群眾舉報等方式,沒有充分利用各種交通數據、微信、支付寶和其他能夠跟蹤的數字系統或程序進行有效統計管理。(四)數字治理主體有待拓展。大數據時代的治理結構應該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等信息和智能技術的應用,在黨和國家統籌安排下,調動多元主體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治理。但有些地方治理理念依然處于“管理”階段,究其原因無外乎官僚主義嚴重、行政手段落后。(五)數字管理法律法規缺乏。相對于傳統行業,一方面我國關于大數據、互聯網等方面的立法還比較缺乏,對數據信息保護、數據壟斷等問題監管困難。另一方面數據信息雜亂,有些甚至是虛假信息,給百姓造成困擾。
三、完善數字治理的策略
強調,這次肺炎疫情防控“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牢制度防線”。對于疫情期間的數字治理實踐也要積極總結經驗教訓,逐步完善,讓數字治理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樹立數字治理思維。疫情期間各地出現的諸如信息不及時、數字缺位等問題,最根本原因還是思維方式落后。曾說:不能身體進入21世紀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大數據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執政過程中,要樹立數字思維,更好地推動治理各方尤其是政府、社會和公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二)打通數字資源邊界。首先,政府各部門之間要建立完善的數字共享平臺,公安、人社、民政等各方面通過完善合作機制,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融合數據資源,消除數字的部門邊界,方便百姓辦事。其次,積極與互聯網平臺合作。近年來,QQ、微博、微信、貼吧、論壇,以及視頻軟件抖音、快手等發展迅猛,政府可以與這些平臺合作,加強引導和監管,借助其資源優勢和傳播途徑更好地進行管理。(三)提升數字運用能力。首先要普及數字化工具,在涉及民生領域的各項工作中盡量運用互聯網技術,培養人們的數字使用習慣和思維,逐步走向治理方式數字化。其次要拓展政府和相關組織在防疫過程中的數字技術應用途徑,如無人機物資配送、殺毒滅菌,智能機器人隔離區監守等。最后要建設數字人才隊伍,引進相關專業人才,提升政府數字運用能力和平臺建設、維護能力?;鶎訁^縣大數據系統面臨技術壁壘,國家應注重對基層進行技術攻關指導,盡快匯集有效數據,提升基層服務百姓的能力。(四)健全多元治理主體。數字技術為政府、市場、社會之間信息供需平衡提供了技術支持,使數字治理過程中各方公平參與和信息透明成為可能。但如何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推動有效治理甚至善治,還需治理主體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在完善自身職責的基礎上更好地調動企業、社會和公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為各方參與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技術支持。企業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擔負一定社會責任,不僅做好自身內部的治理,對社會公益事業和突發事件也要積極參與和支持。做大社會組織,積極培育優秀社工隊伍,通過政府購買和社會化的事項走社會化途徑。疫情中全國14億人口團結一致,風雨同舟,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顯著優勢,所以社會治理離不開公眾參與。(五)推進數字監督體系建設。一方面基于數字技術,加強對各治理主體的監督。政府要通過信息公開為公眾、媒體監督提供渠道,社會組織也要通過各種數字技術打造公正、公開、透明的慈善、救助和幫扶體系,接受媒體、捐贈人和公眾的監督。另一方面加強對大數據的監督管理,盡快完善大數據管理體系,防止數字信息泄漏,以筑牢我國數字治理的堅實數據基礎。
參考文獻:
[1]: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EB/OL].2020-02-23.
[2]陶希東.大數據時代中國社會治理創新的路徑和戰略選擇[J].南京社會科學,2016(06):85-90.
[3]何哲.國家治理的宏觀架構[J].電子政務,2019(1).
[4]李兵兵.數字治理要破除體制壁壘[EB/OL].2020-02-26.
[5]顏佳華,王張華.數字治理、數據治理、智能治理與智慧治理概念及其關系辨析[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26-27.
[6]在湖北省考察肺炎疫情防控工作[EB/OL].2020-03-10.
作者:吳麗峰 王菲 單位:中共聊城市東昌府區委黨校
- 上一篇:公共圖書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思考
- 下一篇:肺炎疫情期間醫院新聞宣傳探討
精品范文
10大數據學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