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工學結合存在的難題及構想
時間:2022-02-18 05:25:00
導語: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工學結合存在的難題及構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與企業雙向介入,將學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和企業的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為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國外工學結合主要有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合作教育、英國的三明治、俄羅斯的教學生產聯合體和日本產學結合模式。我國主要有訂單模式、理論實踐一體化、工學交替教學和兩段預分配模式[1]。
目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深入進行,高職教育特別是以能力培養為重心的特點越來越被人們廣為深刻地接受。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理工科類專業的動手能力明顯,專業能力的培養易于把握;而文科類專業的動手能力相對難以實現,專業能力的培養也難以體現。但是隨著教育專家的研究,文科類有許多專業都已經找到了切實可行的途徑,如文秘專業,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服裝設計專業等。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師范專業的工學結合的教育發展模式卻很少有人談及,師范專業在工學結合過程中的突破確實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和障礙。特別對于英語教育專業而言,由于還涉及到學習者的第二語言習得等因素,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
工學結合,一般被理解為學校學習和生產崗位做工交替進行的培養模式,即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在學校學習和在企業工作兩個過程并交替進行。工學結合是在校企雙方聯合辦學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實質是產學合作、聯合育人,主體是學生。它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工學結合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主要特點體現在“工作”上,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鍛煉,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對社會及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工學結合是指在有競爭、有報酬的真實的市場環境中工作,將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學校通過這種教育模式,不僅使辦學面向了社會,而且完全融入到了市場的供需關系之中,接受市場的選擇與檢驗。
學生在“工”的過程中與用人單位進行雙向選擇,受勞動力市場的支配,市場的需求情況對學生的工作選擇和職業發展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工學結合的一個重要魅力正是在于它通過將學生推向市場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推動學校的教育改革,并且使教育更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2]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指出“:工學結合的本質是教育通過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從中可以看出,工學結合是教育活動與社會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一種培養模式,是我國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思想在職業教育實踐中的創新。工學結合體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及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這兩個現代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現代生產和現代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工學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實習實訓的局限性
對于師范類專業的工學結合問題的探索中,大多數高校采取的是安排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高職高專的校內實訓課是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有所設置。
校內實訓中雖然安排有教師課堂口語、職業技能培訓(試講或說課)等課程,但是學生沒有去真正的課堂中體驗,沒有和中小學那些有經驗的教師交流,對于有些實訓內容是理解不夠深刻,而還有些純屬紙上談兵。校外實習這個環節確實可以做到頂崗實習,使學生真真正正做到在真實的環境中擔任一個中小學教師的角色,現實扮演英語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雙重身份。但是這個環節通常被設置在高職高專教育臨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學期,一方面是面臨找工作,或者是為進一步深造做準備,很多學生要么顧此失彼,要么重視不夠、無暇顧及;另一方面,即便實習中遇到什么問題,如英語語法知識的欠缺,發音的不準確,口語能力的不夠流利,英語書法的不夠流利、美觀等,他們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充電。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根本不可能具備同其它專業一樣有競爭有待遇的工作。因為中小學義務教育免收學費,每個學??芍涞馁Y金是相當有限的。
(二)?!捌蟆焙献鞯木窒扌?/p>
工學結合還很強調的一項是校企合作,但對于師范類專業而言,選擇企業的空間就不是很大。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所對口的就是中小學的英語教師,到社會上尋找合作的單位就是一些中小學的輔導機構,如大大小小、各個品牌的英語輔導班。而高職高專院校所培養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自己的畢業生到社會上的各個輔導班去擔任代課教師。有的學校的教育專業曾經有過訂單式培養的成功案例,但是對于師范生來說,他們想找到一份不錯的正式的工作,大家一致都認為是事業單位的有編制的教師崗位,而這卻是必須通過政府部門舉行的嚴格的考試的。
(三)高職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高職高專教育模式的局限其實也就是和初、中等教育的對接問題。因為高職高專院校所培養的師范生是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教師。針對這個市場所需要的人才模式,我們可以知道是具有一定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具備教師所要求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如英語語音純正、語法功底扎實、書寫流暢美觀、師德高尚等的英語專門人才。從課程設置上,大多院校不存在太大的問題,關鍵在于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需要更新扭轉思想,大膽改革和創新。因為針對中小學市場的要求,一般的高職高專院校的外語專業都會相應的設置有思想品德修養、精讀、泛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和英語教法技能等課程,而這些課程也保障了英語教育師范生的各項技能。但是現在的中小學都已經開始推廣素質教育,正在摒除以前的應試教育。所以中小學的英語課堂模式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淡化語法,注重實踐,學生們動口動手的機會真的是多了,能力也增強了。但在高職高專院校這個大學的環境中,普遍還存在著“一言堂”式的“填鴨式”教學。英語教法和技能這些課程本身就是教學生如何來處理中小學教材,如何備課、設計和教學。有些課程如英語口語、英語聽力還好變,而像精讀這門課怎樣做到淡化語法,怎樣使這門課變成實踐課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探討和研究。
(四)就業實現渠道的局限性
高職高專師范類英語教育專業的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都十分有限。目前全國范圍內,他們的就業形勢是“逢進必考”制度。該類學生不像其他學科或專業一樣,時間相對沒有那么靈活。每年招考都集中在七八月份左右。不僅每年招教可供選擇的區域有限,名額也十分有限。一年一個市級地區包括特崗招教在內,特別是英語教育專業只有幾十人,而一個師范院校所畢業的一屆英語教育學生是四五百人。這樣的比例想實現事業單位的全部就業真的是有點捉襟見肘。
(五)“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局限性
對于英語學科的其他專業來說,找到或培養“雙師型”人才都相對容易,并且有方向有內容且具備可操作性。如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可以到外貿公司或企業進行鍛煉和實踐,可以培訓或考試拿到商務英語證書,報關員或跟單員證書,商務翻譯證書,經濟師或會計師證書作為“雙師型”人才的儲備;旅游英語專業的教師可以到旅行社或酒店進行鍛煉和實踐,并可以考取外語導游證書,調酒師或酒店管理等證書作為“雙師型”人才儲備。而英語教育專業教師至今尚無找到相關的可以被認定為“雙師型”人才的證書。
三、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工學結合發展的構想
鑒于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屬于師范類,培養的對象為中小學英語教師,到校外聯系企業合作的可能性較小等實際情況,這些師范院校有資質的可以開辦自己的附屬中小學,沒有資質的可以成立專門的培訓中心。而且后者更公開、更透明、更能接受市場的考驗。在這個專門的培訓中心里,由學校安排專門的教師負責并主持各項事務的開展,有專門負責外聯和中間協調安排的老師,有嚴格的監督和考核機制,從教育專業的學生中選拔出基本功扎實的、能力強的、能夠勝任的學生擔任主講教師。目前由于對英語學習這個廣大市場的需求,這些學院組織的培訓中心也可以靈活變通,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受教育者可以通過試聽來為自己選擇合適的滿意的輔導老師,而這些英語教育專業被選拔出來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的上崗、下崗來進行查漏補缺,來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也被激發起來,為高職高專院校教育專業的良好發展也提供了支持。
結束語:
工學結合是當今社會高校發展的大勢所趨和必然產物,它把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了起來。當各類學科各種專業爭先在工學結合的領域中取得自己的成果時,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出現了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如何創辦和自己專業相關的“校辦工廠”,本文試圖以一構想來尋找該問題的突破口。
- 上一篇:民政局辦事指南
- 下一篇: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