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中的生態文明探討
時間:2022-04-20 08:51:27
導語:英語教育中的生態文明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生態文明教育已被作為“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戰略任務繪入了面向2035年教育發展的遠景藍圖。作為一線執教的英語教師,如何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環保素養將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話題。領會英語課程目標,多維度彰顯生態教育優勢課程生態教育目標明確?!肮ぷ餍浴迸c“人文性”的統一,是《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科性質的表述之一。在小學英語學科教材的中、高年級學段,每一課都具有體現生態文明教育要求的情感價值觀目標,這充分說明它是一門“以人為本”“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本”的語言學科。教材生態教育資源豐富。在小學的英語教材中含有豐富的適合學生各個學段的生態教育資源,其中既有體現環保類詞匯學習的內容,同時也有相關環保主題類的課文描述,更有相關的閱讀類、寫作類教學內容。例如,在三年級的《讓我們來涂色》課程模塊學習中,筆者首先通過幾幅色彩艷麗、風景優美的圖片,完成了5個色彩單詞的認知,而接下來馬上又展示了幾張受到嚴重污染的環境圖片。在如此強烈的對比之下,學生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自然而然地引發了學生對于環境保護問題的思考。
教師生態教育意識濃厚。作為生態教育的踐行者,英語教師應具有一定的生態教育意識,在教材的使用中,充分發掘生態教育相關的內容,并且能夠了解學校、社區以及周圍自然環境的環境狀態,以便在英語教育中有意識地進行環保理念的滲透,可以讓學生對環境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參與實踐,利用學校所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并通過英語學科特點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從而逐步激發學生感情,逐漸形成生態文明意識。汲取英語課堂資源,多樣性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生態文明教育“潤物細無聲”。對于小學生而言,詞匯量較少,思維能力不足,因此主要以滲透教學為主。其中詞匯與句型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兩大重要板塊,結合知識點巧妙地將生態教育理念滲透其中,會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環保素養的提升。例如,在學習“教室”“草場”等詞匯時,筆者向學生展示了學校優美環境的照片和教室地上亂丟紙屑的照片,學生們不由自主地說出形容詞“美麗的”和“不好的”等評價語。于是,隨即引出“我喜歡干凈的操場”“我不喜歡臟的教室”等句型。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建立了“美”與“凈”的概念。課堂中的英語與生活緊密相連。對于一個具有強烈環保意識的英語教師來說,任何一個可以滲透生態環境教育的細節都可以被運用得淋漓盡致。對于教材中可以滲透環保理念的內容,能夠及時發掘并與生活緊密相連。例如,在教學數詞1~10的時候。筆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向白色污染宣戰”的實踐作業。鼓勵學生用英語數字記錄家庭每日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通過統計計算向家長提出杜絕“白色污染”的倡議。順勢在班級中營造了“小手拉大手,綠色生活我先行”的環保氛圍。特色作業展現生態教育魅力。作業是教師課堂英語教學的延伸,充分利用有效的特色作業設計,能夠不斷地增強學生對于生態文明教育的熱情。筆者經常對學生設計英語環保標識收集、環保常識摘抄等特色作業,每次作業都有明確的任務驅動,學生也就自然有了探究的愿望。例如,在學習了“不要……”句型之后,發動學生為學校的花壇、校園、教學樓設計英語警示標語,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對警示語進行美化。學生們集思廣益,寫下了“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不要踩踏青青小草”“不要浪費水哦”一句句真誠稚嫩的語言,充滿著對于保護環境的思考,并且隨著作業題目的不斷變化和增多,學生的認知和體驗也在不斷加深。加之老師給予及時的作業指導和展評,學生既有親歷學習探究的過程,又體驗了探究性學習帶來的無限樂趣。拓寬英語活動范圍,多渠道滲透生態文明意識故事中的生態教育元素。英語模仿秀與英語課本劇是經常在英語課堂之外開展生態教育的重要載體。例如,筆者編寫的一個講述未來環保問題的情景劇《來自2035的聲音》,一度引發了學生關注未來環境污染問題。受此啟發,筆者經常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且具有一定童趣的環保小故事,并將這些題材創編成情景劇,讓學生進行表演展示。在不斷地排練提升中,學生既在表演中鍛煉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又強化了生態文明教育。節日中的生態教育元素。充分利用各種紀念日,結合英語教學,開闊學生視野,提升環保素養,培養主人翁意識。例如,每年的“世界濕地日”“國際氣象節”“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植樹節”“生物多樣性國際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動物日”等,都會在學生中通過開展英語手抄報展示、英語小知識宣傳等形式,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在每一個紀念日中變身環保形象大使,積淀生態文明常識。
活動中的生態教育元素。豐富的校園英語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生態環境教育平臺。青島同安路小學是一所以“認識海洋、關愛海洋、保護海洋”為目標,獨創“容納致遠”文化核心理念的公立小學,這是山東省第一所少年海洋學校,省級海洋意識教育示范基地。在校園內,所有向社會宣傳的海洋知識、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信息均采用中英文對照形式,在增強了學生愛護海洋意識的同時,也營造了讓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借助學校的文化活動,學校成立了代表學校對外形象的海洋小記者團,每個團員都具有使用中英文講解校園文化和海洋知識的能力,每次學校接待中外游客參觀學習的時候,海洋小記者的英文講解都會引來參觀者的駐足聆聽,他們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張特殊的“名片”。
作者:邱春榮
- 上一篇: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探討
- 下一篇:上市建筑企業財務資金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