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物質意識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7 01:12:00
導語:哲學物質意識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意識是由物質可滅引起的!
在今天,物質不滅似乎已經成為絕對真理。人們在這個前提下,去找尋意識的根源。殊不知,意識的真正根源是物質可滅!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實際上物質不滅并不是絕對真理,人類無法檢驗所有的物質,就如同無法檢驗所有的星球,看是否有生命一樣。人們的檢驗范圍是有限的,檢驗的精度也是有限的,不是絕對的精確。所以那些滅掉的物質可能在人類的視野之外,也有可能從人類的眼皮底下溜了過去。由于過于微小而無法被檢測出來。
我們知道,如果物質不滅,那么物質之間只存在轉化的關系,那么也只能產生轉化的力。這樣,這些物質無論如何轉化,始終是物質,不可能成為意識。絕對的物質就如同一池純凈水,怎么起浪也不可能產生意識。
如果物質可滅,那么就有產生的關系,和消失的關系。產生的關系和消失的關系與轉化關系完全不同。他具有產生意識的前提條件。那些不滅的性質,最后表現為土壤,那些可滅的性質,最后表現為種子。這樣,生命就誕生了,意識的征程也就開始了。人們開始懂得了什么叫做愛。對于即將失去了,會覺得珍惜。
意識是怎樣從物質可滅中產生的呢?首先可以將物質的不滅和可滅分開來進行。
對于具有物質不滅性質的物質,可以叫做不滅物質。對于具有可滅性質的物質,可以叫做可滅物質。不滅物質之間有力的作用,可滅物質和不滅物質、可滅物質和可滅物質之間就會有另一種作用,這個作用就是意識作用的根源。拿人類的意識作為例子的話,人和石頭之間的作用,是可滅物質和不滅物質之間的作用,比如人覺得石頭很美,某些石頭具有價值等等。人和人之間的作用,就是可滅物質和可滅物質之間的作用。比如情感、愛等等。物質的可滅和不滅,與人作為例比就是:對于人而言,生和死就是感情的基礎,沒有生死,就沒有感情;對于物質而言,可滅可生是意識產生的根源,是生命產生的根源。
物質不滅和可滅不是絕對分開的,而是一個事物的正反兩方面的性質。所以現在必須將可滅物質和不滅物質加在一起,他們是一個東西。那么有人就會問,既然加起來,那么石頭也有意識嗎?回答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種性質和作用,只是強和弱的。石頭表現的不滅性強,可滅性弱。雖然對于單個石頭而言,這個作用忽略不計,相當于,沒有意識,但是,對于所有的土壤,對于整個大宇宙而言,這種微小聯合起來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相對于單個石頭,他的作用就非??捎^。這就是為什么從土壤中可以孕育出生命的根本原因。對于人而言,單個的人的意識作用非常強,是長期的可滅作用持續的結果。
那么物質不滅的作用和可滅的作用真的有不同嗎?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以下現實就知道了。
物質和物質之間,光就是光,力就是力。比如,對于人光是色彩,雖然是一個事物,但是光永遠不能取代我們的色彩。但是色彩就是色彩,光就是光,中間隔了一層關系。對于可滅物質而言,則和不滅作用隔了一個滅的界,因此永遠不等同。我們吃東西,叫做食物,物質和物質之間不能叫做吃。男女之間的吸引叫做愛,電荷之間的吸引不能叫做愛。這中間也是隔了一個人。如果物質不滅,那么這些關系根本不存在,相互之間只能是力和力的直接較量,就沒有所謂的吃,色彩之類。物質間力的作用產生客觀關系,意識作用產生意識關系。
因此,不滅物質之間的作用、可滅物質之間的作用,是物質和意識作用的分水嶺,是主觀關系和客觀關系的分水嶺。
- 上一篇:社會哲學構建研究論文
- 下一篇:對話哲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