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中國傳統美學之思想精粹

時間:2022-04-21 02:20:00

導語:談論中國傳統美學之思想精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中國傳統美學之思想精粹

摘要: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協調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諧思維。“中和之美”是中華民族最高審美標準;“協調之美”是貫穿于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始終的審美價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思維方式;“和合之美”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觀。研究和弘揚中國傳統美學的思想精粹,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精粹和諧思維

美學是研究美的本質、標準、規律的科學,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一個重要分支。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形成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完整的美學學科,但卻形成了極為豐富的美學思想。研究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精粹,對于豐富中國現代美學,促進現代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中和之美

所謂“中和”,是指人們認識和解決問題所采取的不偏不倚、執中適度的思維方式。中國傳統的“中和”思維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易傳》中有關“中和”的論述不下三十處,其中凡帶“中”的卦艾都是吉卦、吉艾?!胺布级际且驗槟堋小?、‘得中’、‘中正’、‘黃中通理’等”。這說明當時人們對“中和”、“執中”、“尚中”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種“執中”、“尚中”的中和思維在儒家學說中得到了發展,并逐步演化成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除了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外,中和思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和思維的理論基礎?!爸杏怪馈币笕藗冊跒槿颂幨婪矫娌扇 斑m度”原則,反對“過”與“不及”。從哲學視角看,中和思維是古代樸素辯證法的表現。辯證法認為,事物質和量的統一就是度,事物的變化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度兩端的關節點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因此,凡事必須掌握“適度”的原則。中和思維正是對“度”的正確把握。從倫理學的視角看,“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鬃用鞔_提出了“中庸之德”的觀點。《論語·雍也》說:“中庸之為德也”。在孔子的影響下,荀子一也主張根據“中庸之道”來修身養性,培養中和思維。

從美學的視角看,“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審美標準?!抖Y記·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鬃又鲝垐虄捎弥校⒅貙χ泻椭赖淖非?。在做人方面,孔子認為“中和”是君子應有的美德,“文質彬彬,然后君子”。Lzl在藝術創作方面,孔子評價《關唯》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實現了“中和之美”?!稑酚洝钒选爸泻汀弊鳛橐魳返膶徝罉藴剩J為“中和”是音樂的本質,以“中和”為美;“樂者,天地之中和也”。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和之美”成了中國歷代藝術家推崇的審美標準。與中國傳統的中和思維相比,西方古代也有講“中和之美”的學者,只不過時間稍晚于中國。德漠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雖然也談及過“中和”問題,但未能展開。在古希臘,對“中和”或“中庸”研究最深刻的人是亞里士多德。他明確指出:“過度與不及都屬于惡,中庸才是德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極端的美”。他還說:“人們對于優秀成果的評論,習慣說增一分則過長,減一分則過短。這就是說過度與不及都是對優秀的破壞,只有中道才能保持它”。川可見,亞里士多德的“中道之美”與中國傳統的“中和之美”十分相似,反映了人類審美思維方式的共性。但西方的中道思維未能傳承下去,后來被西方近代的“對立思維”所取代。而中國傳統的“中和思維”卻一直延傳到今天。因此,可以說:“中和之美”是中華民族審美思維方式的顯著特色。

二、協調之美

所謂“協調”是指事物內部各構成要素之間的和諧統一,以及各種相關事物之間的和諧統一。協調或和諧是世界萬物運行的客觀規律。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這就是說,物以和為常,協調和諧是萬物共存的一種穩定秩序,認識了“和”,也就認識了事物的規律,認識了規律(常),人就變聰明了?!盾髯印氛f:“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榮亡”;“萬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善以成”。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必須遵循和諧協調的客觀規律而運行。協調思維也叫“和諧意識”,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1993年第三屆“中華民族精神與民族凝聚力”國際研討會紀要指出:“源遠流長的和諧意識是中國社會自秦以來高度統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張岱年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東西,即中國傳統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統一”。

“協調即美”、“和諧即美”,是中西傳統美學的共同觀點。中國傳統美學歷來主張“和諧即美”。儒家強調“人和”即社會美,道家強調“天和”即自然美,佛家強調“心和”即心靈美。而各家各派都主張“樂和”即藝術美。中國傳統美學建立了自己的藝術審美標準:“和諧即美”、“協調即美”。和諧、協調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征,就像一幅圖畫的美就在于它的色彩、構圖等方面的協調與和諧;一首歌曲的美就在于它的音調、音色、旋律、節奏等方面的協調與和諧。協調、和諧是各種不同要素的最佳組合,是各種事物的最佳狀態?!昂椭C即美”、“協調即美”不是中國傳統美學特有的觀點,西方傳統美學也有這樣的觀點。在西方傳統美學里,“不管是古希臘羅馬時期、中世紀,還是文藝復興時期和近代,和諧都被認為是一個核心的美學范疇。在畢達戈拉斯看來,“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他認為,因為圓形是最協調和諧的,所以是最美的。他還從“數”的角度探討了形式美,認為數量的比例協調是美的典型表現方式;他還認為“數”的比例最協調的是“黃金分割律”。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美都是從對立面的和諧協調中產生的,柏拉圖強調:“音樂就是和諧,和諧就是美”。亞里士多德也有由對立面的協調統一形成“和諧之美”的思想。他說:“自然界喜歡矛盾,并且從矛盾中而不是從相似中逐步形成了和諧?!@然,藝術在這一點上模仿了自然”??梢?,無論中國傳統美學,還是西方傳統美學,都贊成“和諧即美”、“協調即美”的觀點。但仔細分析,中西傳統美學還存在下列差別:其一,中國傳統美學重視內容與形式的和諧、協調,而西方傳統美學只重視形式的和諧、協調;其二,中國傳統美學主要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來論述“和諧之美”、“協調之美”,而西方傳統美學則主要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來闡述“和諧之美”、“協調之美”。

三、和善之美

所謂“和善”是指和諧的形式與仁善的內容的有機統一。所謂“和善思維”,是指中國傳統文化把道德內容與藝術形式聯系起來思考的思維方式。“和善思維”是中國傳統審美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特色。

何為善?善即仁?!墩撜Z》說:“克己復禮為仁”??鬃佑终f:“君子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就是說,只有君子才有仁善之德,小人不可能有仁善之德。什么是仁?《辭?!方忉專喝适枪糯寮业囊环N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墩f文解字》稱:“仁,親也;從人、二”?!抖Y記·中庸》釋:“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叭省钡谋疽馐侵溉伺c人相互親愛,即“仁者愛人”??鬃铀v的“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梯等道德內容。概言之,“仁”即“善”。中國儒家美學把道德觀與審美觀結合起來,認為“仁”是美的內容,“和”是美的形式?!昂蜕浦馈笔堑赖聝热菖c藝術形式的和諧統一。善即仁,是內在美,和即協調,是外在美?!墩撜Z》說:“盡美矣,又盡善矣”。盡善盡美,至善至美,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最高境界。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的“和善”觀,具有世界性意義。日本學者今道有信高度評價了孔子的和善審美觀。他說:“孔子最卓越的學說之一,是其藝術論。他勸導人們以典禮音樂為基礎,將日常的起居舉止都予以美化,這種禮的思想,是世界的藝術與道德理論中最有興趣的學說之一”。西方傳統美學大多從形式方面來論述美,但也有少數學者從道德內容與藝術形式相統一來論述美。柏拉圖熱忱地追求美的表現與善的心靈的一致,很有點像孔子贊揚“盡善盡美”,欣賞“和善之美”。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寫道:“藝術、工藝的美,都由于心靈的聰慧和善良”,“最美的境界是心靈的優美與身體的優美和諧一致,融為一個整體”??梢?,柏拉圖的審美觀與孔子的審美觀具有某些相似之處。

“和善思維”是中國傳統審美思維方式的重要特征,把和善思維運用于藝術設計,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它要求我們在藝術設計中,力求道德內容與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使作品起到審美與教化的雙重功能。要克服兩種傾向:一是只講道德內容,不講藝術形式的“形式虛無主義”;二是只講藝術形式,不講道德內容的“形式主義”。

四、和合之美

“和合”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一大特色。程思遠把中國傳統美學思想重視和諧與統一的審美方式界定為“和合文化”,并認為:“中華和合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精髓之一和主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整體系統思想”。西方傳統文化主張“主客二分”,強調天人對立;而中國傳統文化則主張主客統一,強調天人合一。從審美思維方式考察,西方傳統審美思維傾向于局部性、分析性、思辨性、對立性;而中國傳統審美思維則傾向于整體性、綜合性、辯證性、和諧性。

“和合”審美思維的最大特點是整體性,無論是儒家、道家,都強調整體觀點。所謂“整體觀點”,就是認為世界是一個整體,人與物也是一個整體。整體是由許多部分、要素、方面構成的有機系統,要想了解各個方面、部分或要素,必須了解整體?!吨芤状髠鳌窂娬{:“觀其會通”。也就是說,觀察事物的整體聯系,就會通曉事理?;菔┮朔Q:“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他肯定天地萬物是一個整體。中國傳統醫學的整體觀點最顯著,認為天地是一個整體,人存在于天地之間,與天地息息相通;人的身體也是一個整體,身體與各個器官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漢代以后的儒家崇尚“天人合一”,其主要意義是肯定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賴于自然,又作用于自然。和合審美思維的整體性觀點與現代系統論的整體性觀點是十分相似的?,F代系統論認為系統的最大特點是整體性,整體功能往往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梢?,掌握和合審美思維對于理解現代系統科學是有幫助的。

和合審美思維的第二個特點是“兼收并蓄”。所謂兼收并蓄,是指各種文化的相互交流與相互融合,從而促進主流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主體,同時吸收了道家、佛家、墨家等諸多學派的思想及其他外來文化而形成的。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兼收并蓄”的特點。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現時代,中國文化應當發揚“兼收并蓄”的優勢,批判吸收現代西方文化包括藝術設計中的有價值的因素,使自身不斷得到繁榮和發展。

“和合之美”也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獨具特色的審美觀。張立文指出:“和合學是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以中和為美的審美價值的反思,以及對于審美方式、審美結構的思考”?!昂秃现馈钡膶徝烙^要求審美主體從整體上觀察客體。因為客體必須從整體上是和諧協調的,才是美的;局部的和諧協調并不能代表美?!昂秃现馈钡膶徝烙^不僅要求客體內部各個部分之間是和諧協調的,而且要求客體與環境之間也是和諧協調的?!昂秃现馈睂徝烙^應用于藝術設計中,要求我們重視設計的整體效果,尤其要求注意設計品內部各個構成要素之間的協調統一,以及設計品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統一。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美學的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協調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諧思維,這四者的有機統一,構成了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特色。